达斡尔扎恩达勒

更新时间:2022-11-01 22:53:48 阅读: 评论:0

历史渊源

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产生年代久远,据史料记载,古代的达斡尔族人们在看到大自然的景色,达斡尔扎恩达勒演唱在生产劳动中,为了表达喜、怒、乐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都会唱出一种曲调。历史上,达斡尔族主要是以狩猎为主,兼营畜牧业、农业、渔业等。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依山傍水,以狩猎为主,种植少量的农作物,并季节性地从事林、牧、渔等业,他们在闲下时常在一起唱歌,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扎恩达勒”。所以“扎恩达勒”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曲调,反映出每个人的心情,格性等演唱艺术。

演唱方法

达斡尔人演唱扎恩达勒“扎恩达勒”的内容,多是反映历史事件、生产、生活、民族英雄事迹和悲欢离合爱情,它在体载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如:牧歌、猎歌、渔歌、祝酒歌、情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而在形式上则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其中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扎恩达勒”分为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如《心上人》、《德莫日根》等,这类“扎恩达勒”曲调丰富,结构多变,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扎恩达勒”多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略有自由处理,曲词也随着感情变化。

传承价值

“扎恩达勒”在莫旗的尼尔基镇、腾克镇、阿尔拉镇等周边聚住的达斡尔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扎恩达勒:《心上人》它是达斡尔民歌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是古老的达斡尔民间音乐的遗存。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民间歌唱艺术“扎恩达勒”有着重要价值。“扎恩达勒”多达上百种,挖掘、整理、抢救、保护“扎恩达勒”将推动和促进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在中国民歌中,实属罕见,从实用价值看,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达斡尔传统民间音乐,“扎恩达勒”对莫旗的文化大旗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传承情况

1、“扎恩达勒”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主要来自市场经济大潮,对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冲击很大。

2、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对“扎恩达勒”的影响,人们对民间艺术处于淡化状态,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等,这也是制约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民间艺人的逐年减少也是民间文化艺术消失的主要原因。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的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也提高了,对“扎恩达勒”的发展不容乐观,濒危的状态很难改变。

达斡尔传统民歌“扎恩达勒”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作品

“扎恩达勒”《心上人》:“在岁月快速的流逝中,到来了春天的时光,放眼山野草原,披上了嫩绿的新装。讷伊耶,尼伊耶。飞来飞去的燕子,总是成对成双,心中思念的人儿,总是走不出我的梦乡。讷伊耶,尼伊耶。”

非遗信息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序号:607

遗产编号:Ⅱ-108

项目名称: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扎恩达勒)

申报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同时,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是NMⅡ-7。

本文发布于:2022-11-01 22:5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7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