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剧照图集1969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妻子李元妮差点因为难产送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欢喜地离开医院,从此过上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唐山这个中型工业城市,一家人虽然只拥有很小的空间,却温馨和睦。姐姐方登明显比弟弟方达要活泼,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社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
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走到一起。
角色介绍参考来源
唐山大地震剧照
类别 | 名称 | 演唱者 | 其它 |
宣传曲 | 《 | 作曲: | |
片尾插曲 | 《心经》 | 作曲: |
• 拍“地震戏份”不需要雨水,可前些日子经常下雨,剧组只能等,但成本大大提高了。剧组拍摄租用了英国产名为“Motion Controle(摄影机运动控制)”的机器,一天租金是3万多元,两名英国助手一天就要1000美元。原先计划租5天,但由于下雨,耽搁了近6天,20多万元就打了水漂。
• 为追求真实,投资方在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搭建了10多栋楼房作为实景。盖真正的楼房根本不可能,投资太大,只能是半布景、半真实的楼,楼房既没浇筑、也不挖地基。但在拍摄中上百名演员和工作人员、机器设备等都要上去,再加上秋季多雨,大大增加了楼房垮塌的危险。
• 拍震后戏份的时候天气已经是十月份,天气比较冷,但影片反映的是七月份的事情,很多群众演员穿的是裤衩背心拍雨戏非常之冷。
• 1976年的部队服装现在根本就没有,因此就要找出样品到加工厂订做,剧组最后找到八一厂才解决了问题。
• 拍一场烧纸的戏,就是讲地震10年以后,大街小巷都在烧纸,祭奠家里失去的亲人。剧组请了很多唐山的群众演员。整条巷子里头一片哭声,当时冯小刚说:“停,停,我们拍完了。”他们说:“我们停不下来。”
道具收集
为了还原唐山市区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景观,《唐山大地震》的主创们面临了一大难题,就是影片的道具量非常大。于是导演冯小刚在2009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出面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捐赠旧年代的用品,影片的剧组为此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随后通过跟华谊兄弟沟通与合作接到了很多信息,还把收到的道具分类整理,成果非常可观:捐了上百辆的自行车,小到一个铅笔盒、饭盒,大到缝纫机和那个时代的衣柜,开机前剧组的两个大库房都堆满了,后来实只能放到院子里拿毡布给盖上。
特效拍摄
影片中地震场面虽然只有7分钟左右,但就这仅仅几分钟的地震镜头拍摄,特效的制作费用却高达七八千万人民币。为求场景真实,冯小刚砸钱做特技,《唐山大地震》剧组共动用国内外90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8个月时间,完成了260个特效镜头。除了传统的蓝屏抠像,还使用了跟踪扫描、三维模型等众多国际顶级的特效技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中国台湾 Taiwan | 2010年8月21日 | 中国香港 Hong Kong | 2010年7月22日 |
2010年7月22日 | 新加坡 Singapore | 2010年7月22日 | |
韩国 South Korea | 2010年11月4日 | 英国 UK | 2010年11月12日 |
俄罗斯 Russia | 2011年4月14日 | 意大利 Italy | 2011年5月5日 |
法国 France | 2011年2月2日 | 美国 USA | 2011年1月9日 |
影片《唐山大地震》于2010年7月22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截至8月2日,《唐山大地震》上映十一天票房已达到4亿。截至2010年8月31日,该片在内地地区上映41天,票房达到人民币6.5亿元。最终《唐山大地震》以6.73亿元创造了中国内地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
影片于2010年7月22日和2010年8月20日分别在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公映。截至2010年8月31日,该片在香港地区上映41天,票房达港币1500万元;该片在台湾地区上映12天,票房达台币1800万元。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种类 | 得奖者 |
2011年 | 最佳亚洲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 | |
2010年 | 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提名 | 徐帆 |
最佳女配角奖 | 张静初 |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菲尔·琼斯 | |||
2011年 | 最佳美术 | 获奖 | ||
最佳音乐 | 王黎光 | |||
最佳故事片 | 提名 | 全体剧组 | ||
最佳女主角 | 徐帆 | |||
最佳女配角 | 张静初 | |||
最佳导演 | 冯小刚 | |||
最佳编剧 | ||||
最佳摄影 | ||||
最佳录音 | 吴江 | |||
2011年 | 最佳女演员 | 获奖 | 徐帆 | |
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 | 冯小刚 | |||
最佳视觉效果 | 菲尔·琼斯 | |||
最佳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 | ||
最佳导演 | 冯小刚 | |||
2011年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 | 徐帆 |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 | 全体剧组 |
电影人物海报《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 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京华时报》评)
冯小刚导演在这部影片当中,成功运用色调来表达电影深刻的内涵。影片画面的色调,一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调子,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广西新闻网评)
以小说《余震》为基础改编的《唐山大地震》也是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人物、故事基本保持原貌,而且主线更加清晰,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得体。影片大部分剧情采用双线叙事,讲述家人失散后各自的生活,时间跨度32年,地域以唐山为核心延展至保定、杭州、温哥华、汶川,徐帆和张静初分别饰演的母亲和女儿在精密的戏剧空间中遥相呼应,隔空碰撞出很多火花,为最后的母女相见引爆“催泪弹”酿足了情绪。其中的价值和技术体现在对特殊年代背景的情怀抒发,对家庭伦理、人物情感的细腻解析。不仅仅是23秒的浩劫,而是聚焦在32年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更加值得观众去久久回味。(新京报评)
本文发布于:2022-11-01 20:1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6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