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庆府,东至卫辉府二百里,南至河南府一百八十里,北至山西泽州府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山西平阳府五百二十里。东北距彰德府四百里,东南距省治开封府三百里。
怀庆府志
沁阳市博物馆【夏】称“覃怀”,后称“怀州”。
【元】称“怀庆路”。
【明初】洪武元年(1368)十月为怀庆府。府治河内,辖: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共六县。
【清末】府治河内,辖:河内(今沁阳市与博爱县)、济源、修武、武陟、孟、温、原武(今河南原阳原武镇)、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共八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属豫北道,废掉了“怀庆”这个已沿用了几百年的老名字,河内县名改为沁阳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从此怀庆府做为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它的地理范围相当于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
怀庆府:〔冲,繁。隶河北道。河北镇总兵、黄沁同知驻。〕清初沿明制,领县六。后割开封之原武、阳武来隶。东南距省治三百里。广三百九十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六分。京师偏西三度二十七分。领县八。
河内〔冲,繁。倚。北:太行山。沁水自济源入,左传少水,水经注“东迳小沁亭北,右合小沁、倍涧水、於阝水,迳野王故城北”者。其泲水迳柏香镇、絺城为猪龙河,合丰稔南支,南入孟。其支津东北贯城,合利仁河,东出合广济支津注之。左会丹水,又东迳武德镇,古州邑,入武陟。丹水自山西凤台入,为丹口,迳鄈城、苑乡城,酾为十九渠,古光沟、界沟、长明沟故渎在焉,并注沁。而小丹河为大,合白马沟,迳清化镇。广济河及北支丰稔自济源入,并绝济。广济复歧为二支津,并入温。镇七:崇义、柏香、於阝台、万善、清化、尚香、武德。驿二:覃怀、万善。〕
济源〔难。府西七十里。西:王屋、天坛。王屋,志称“天下第一洞天”。天台,道书所谓“清虚小有洞天”也。西北:析城、秦岭、陵山。北:盘谷。东北:孔山、熊山。西南:河水自山西垣曲入,纳濝水。又东,河清渡、马渚合柴河。水经注“湛水迳向城、湛城东”者。又东入孟。浝水源出西北山,东南流,迳城东南注湨河,迳琮山口,至勋掌村,淤。故水经注,湨出原山勋掌谷,俗谓之白涧水。侧城东南,其南源姑嫂、五指、秦岭三山水自右来会,又东南,左合济支渠。济出王屋西麓太乙池,为沇水,伏九十里,至共山南,复出於东丘,为济渎。东西二源乱流,其支南注湨。又东入河内,为猪龙河。东北:沁水自山西凤台入,为枋口,东南,右歧为广济河,古秦渠。水经注朱沟,元为广济河,明为二十四堰。在永福堰者利仁渠,在广福堰者丰稔南北渠,古奉沟,与正渠并入河内。在永利堰者永利渠,又歧为二,一南注泲为泲支,一东南为馀泲,入。邵源镇,巡司驻。县驿一。〕
原武〔难。府东百八十里。明属开封。雍正二年来隶。东北:黑洋山,古漯水出。西南:河水自荥泽入,又东入中牟,天然渠从之。下至扶沟,长七十五里。县驿一。〕
修武〔冲,繁。府东北百十里。北:太行山。西北:天门。西南:小丹河自武陟入,一曰预河,迳习村,侧城东北,又东入获嘉。新河上承灵泉、刘公河,至城东北,汇皇母诸泉,入获嘉。待王、承恩二镇。县驿一。〕
武陟〔冲,繁。府东百里。河北道治。西南:清风岭。河水自温入,纳广济河,沁河水注之,又东入荥泽。沁河自河内入,迳故怀城木栾店,侧城东南,又东迳詹店入原武。广济河自河内入,迳县西南注黄河。小丹水亦自河内入,迳县西北入修武。永桥、宁郭二镇。武陟、宁郭二驿。〕
孟〔冲,繁。府南五十里。城西:紫金山。西北:五龙台岭。山下至梁村,古湨梁。其东,马吉岭。西南:河水自济源入,迳宋河清故城,为白坡渡,古治阪津,其下吉利沾,古高渚。又东合轵阳河,其下杨树沾,古淘渚。又东迳野戍镇,为河阳渡,古孟津,其下郭沾:所谓“河阳三城”。古河中渚,合衡磵,又东顺磵至城南,其渡小平津,又东迳沇水镇入温。西北:湨水自济源入,迳冶城,右合同水,迳古安国城,合青龙涧,又南迳谷旦镇,至无鼻城,左合馀济南支。又南,孟港。东,猪龙河自河内缘界,合丰稔南支及馀济北支,并从之。沇河、白陂二镇。驿一:河阳。〕
温〔繁。府东南五十里。西:太平山。西南:河水自孟入,至小营西北。济水自河内入,为猪龙河,缘界合丰稔北支。又有大埝水,至上浣村,仍曰沇水,迳虢公台南,会湨水入焉,迳城南。又东至平泉西,大丰及长济及兴隆堰水亦自河内入焉,又东入武陟。赵堡一镇。县驿一。〕
阳武〔繁。府东北九十里。西南:河水自原武入,迳官渡东入祥符。天然渠迳黄练集,东北入封丘。其河、济故渎西北。河自山西垣曲入郡境,凡行六百四十六里。太平、延州二镇。县驿一。〕
为何叫怀庆,这里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元朝大德三年(即公元1299年),元成宗派他的大侄子海山镇守漠北,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海山被封为怀宁王,改镇青海。大德九年七月,元成宗又命他的二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到怀州奉养母亲,这个二侄子对他的母亲十分孝顺,每天早晚问安,亲自侍奉他母亲的膳食,有时他母亲病了,他整夜不睡,侍奉在他母亲的旁边,每天端汤送药,一点也不敢怠慢。在怀州居住这段时间,他不断到乡间访查,了解当地的民间疾苦,协助地方官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因此人民群众都很拥戴他。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元成宗驾崩,宫廷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朝野一片混乱。左丞相阿呼岱阴谋奉元成宗皇后伯岳吾临朝称制。右丞相哈刺哈斯看到这种情况,就连忙派人分别到青海迎接怀宁王海山,到怀州迎接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因为怀州离京城很近,这个爱育黎拔力八达没几天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京城,他在右丞相哈刺哈斯的帮助下,杀掉了左丞相阿呼岱,自己当了监国,暂时代理皇帝处理朝政。
同年五月,怀宁王海山到了京城,当上皇帝,史称元武宗,他改年号为至大,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武宗在位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初七驾崩,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皇帝位,史称元仁宗,改年号为皇庆。皇庆二年(即公元1313年),太后降懿旨,将仁宗奉母居住的怀王宫,改名为兴隆寺(即俗称的高台寺)。为了纪念仁宗的功德,在城内大关帝庙两边修建怀王殿,并取年号“皇庆”中的“庆”字,把怀孟路改为怀庆路。
又过了几十年,明朝取代了元朝,又把怀庆路改为怀庆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存县,废掉了“怀庆”这个已沿用了几百年的老名字,县名也改为沁阳县。
从此怀庆府做为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今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明朝为怀庆府管辖,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话说元末天下大乱,各地战乱不息,民不聊生,河南地区尤甚。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与元精锐部队在怀庆府地区展开了拉锯战,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又打过去。农民军攻过来要让每家每户百姓在门面挂上拥护他们的牌子,元军过来也要老百姓挂他们的牌子,老百姓苦于应付,叫苦连天,这时有一个年轻的聪明人想了一条妙计,他在牌子的正面写上拥护农民军的字样,在反面写上了拥护元军的字样,这样不论何方攻过来,只要一翻牌子就可以了,较以往既省事、又方便,别人见了纷纷仿效。有一次农民军攻了过来,有一块牌子从门上掉下来,恰巧落在大将常遇春马前,这一下被常遇春识破了机关,一连看了几家的牌子,反正都是两种字样,常遇春大怒,便把此事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正因战事毫无进展独生闷气,一闻此事更是火上浇油,立即下令常遇春率军把怀庆府地区的百姓斩尽杀绝。
常遇春领命后,即率军向怀庆地区杀去,见人就杀,鸡犬不留,来来往往杀了三个来回,他们还把元宝放在大街上,看是否有人捡去,如若发现元宝少了,就证明还有活人,接着又杀,怀庆地区百姓都被杀光了,常遇春才罢休,这就是三次血洗怀庆府的故事,朱元璋即位以后便下令从人口集密的洪洞县往怀庆府移民。
元末明初,传说元军和明军在怀庆府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但历史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北伐军攻克元大都(北京)后,同年十月,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克武陟,下怀庆,元平章白锁住弃城遁。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元兵奔溃”(《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轻而易举地就攻占了怀庆府。传说中的拉锯战虽然不符合怀庆府的历史,但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原地区战争的频繁和民众对那段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
但朱元璋到底血洗怀庆没有,是哪一年血洗怀庆的?是谁具体执行的血洗任务?血洗的情况到底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先后 翻阅了《元史》、《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朝十七帝》、《覃怀志》、《怀庆府志》、《河内县志》等典籍,进行考查,结果得出了相反 的结论:朱元璋根本没有血洗过怀庆府。
一、从朱元璋的行踪看,朱元璋就没有到过怀庆府。朱元璋起义之初,在刘伯温、李善长的谋划下建立了南京根据地。他的主要活动是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活动。史籍中记载朱元璋西行最远者为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的汴梁之行:“甲子,车驾发京师,幸汴梁。时言者谓君天下宜中土,汴梁宋故都,劝帝往视之,且会大将谋取元都。[《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这次汴梁之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有人认为汴梁是北宋的首都,建议朱元璋也在汴梁建都;二是与徐达、常遇春等部署攻取元都的事情。经过考察,朱元璋认为,汴梁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很容易被敌人攻破,北宋的靖康之耻才过了不到100年,朱元璋对此记忆犹新,在此建都,于国不利,因而放弃了在汴梁建都的打算。这一记载说明,朱元璋在北伐时根本没有到过怀庆。
有人会说,不是说朱元璋年轻时曾在月山寺当和尚,可能那时侯就对狡猾的怀庆府人有看法,所以,他有了军队就借机血洗了怀庆府。据明皇家记载朱元璋历史活动的《天潢玉牒》记载,朱元璋当游方僧时,曾“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颖州。”这几个地方分别为,金陵、斗门、光山、息县,临颖,都在淮河流蜮,根本没有到过月山寺。更不知道怀庆人为何物。
二、从明军在怀庆府的作战看。明军在怀庆府的作战,主要是在明军“略定秦晋”时。此时为明洪武元年事。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既定元都后,受命取山西:“十月戊辰,大将军徐达遣广武卫镇抚刘聚守河间,兼领府事。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克武陟下怀庆,元平章白锁住弃城遁。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元兵奔溃。(《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从这次战斗看,明军来到后,元军守将“弃城遁”,双方并未发生拉锯战和胶着战,也没发生持久战。因而也不会存在一块牌子两面写,即一面写“迎大元”一面写“迎大明”的事。
三、从朱元璋制定的军纪看。从起事之初朱元璋就制定了完整的政策策略和严格的军纪,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一严一宽上。所谓严,就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谓宽就是对群众百姓宽。北伐中原时,他对部下规定了“六勿。”他晓喻将士说:“此行非必略地攻城,要在削平祸乱,以安民生。凡遇到敌则战,若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或有遗弃孤幼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即还之。”[同上]
北伐军接近元都时,朱元璋再次向徐达申明澄清天下,拯民于水火的志向。他说:“今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天监在兹,朕不敢忘,故命尔等帅师北征,拯民水火。昔元祖入主中国,子孙怠荒,罔恤民艰,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兵戈相加,视如仇雠,朕实不忍。尔诸将帅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荡,毋妄杀人。必使是不易肆,民安其生,”“有不恭命,必罚无赦。”可见在拯民于水火的大目标下,朱元璋是十分爱惜百姓的。这一来是他本是穷苦人家出身,深知百姓之艰辛;二来是他总结了“前代革命之际”的经验教训;三来是他还总结了元朝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有一次,虏获了元朝了一位大臣。朱元璋问:元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但他们为什么能够长期统治中原而不遭到百姓的反抗?那大臣告诉他:元朝御中原的基本经验就是宽厚待人。所以朱元璋一贯待民以宽。由此看来,所谓朱元璋三洗怀庆府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或许有人会说:朱元璋常说,“将在军,君不御者胜。”他不具体管军队的行动,怎不会是徐达之流远离朱元璋时三洗怀庆府的。这种说法,是对朱元璋队伍的不了解。朱元璋治军极严,立法严厉,执法果决,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允许任何人违法乱纪。
早在明军刚打下婺州时,为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朱元璋下令禁止军中酿酒。大将军胡大海的儿子依仗自己是大将军之子,违反禁令私自酿酒。当时胡大海正在前方作战,颇受朱元璋依重,都平王恺请求不要杀胡大海的儿子,怕引起胡大海的不满,从而反叛明军。但朱元璋说;我宁愿让胡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然亲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由此看来,明军不守纲纪,胡乱杀人,血洗怀庆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四、从河南省历代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河南省人口占全国比例最低的时候,不是在朱元璋起义之后,而在元朝的末年。现将《地方志编纂手册》所录我国历代人口统计和河南省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录之于后: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人口59594978,河南12637911,占21.21%;汉顺帝永和五年,全国人口49150220,河南9902468,占20.15%;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人口16163863,河南3042876,占18.83%;隋炀帝大业五年,全国人口46019956,河南9624694,占20.91%;唐元宗开元二十八年,全国人口48143609,河南7760644,占16.12%;宋徽宗崇宁元年全国人口45324154,河南2882007,占6.36%;元至元二十七年,全国人口58834711,河南815674,占1.39%;元文宗至顺元年,全国人口59485169,河南871615,占1.47%;明洪武十四年全国人口59873305,河南1891087,占3.16%。
从上述统计中看,河南省人口占全国人口比率最低的是在元至元27年和至顺3年,河南人口比例为1.39%和1.47%。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王朝南迁临安。许多宋人不愿意做异族的奴隶,跟随宋朝皇帝,迁到江浙一带。
2.金、元王朝的统治者在征服中原的战争中的烧杀掠抢。特别是元朝末年,元王朝为了将各地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所到之处,“拔其地,屠其城”“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元史。顺帝纪》]从而,造成河南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3.元朝末年,水、旱、蝗、疫,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据《元史》记载,。元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有灾害。河南的雨旱灾害就有17次。大雨和洪水“漂没民庐,死者众”,“禾不入地,人相食。”仅《怀庆府志》记载的自然灾害有:“至正三年怀庆蝗。七月武陟蝗。是月,怀庆水。六年,怀庆饥。七年,怀庆路大旱,民饥。十一年四月,怀庆河内、修武、几孟州地震,又雷殛房屋,压死者甚众。十三年河内天鼓鸣。是日,修武无云,而雷声震天地。十四年,河内、孟县皆大旱。十九年,怀庆蝗,草木俱尽,人相食。武陟大水。二十年,黄河清三日。二十三年,孟州、济源、温县水。二十四年,孟州河内武陟水。夏,黄河清。”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百姓生活无着人口大量减少。整个河南省北宋时尚有200余万人,到元末年仅剩80多万人,仅有现在博爱、沁阳[原河内县]两县的人口之和。朱元璋统治中国十多年后,河南人口就翻了一番。事实说明,河南的人口减少,与朱元璋没有什么关系
俗话讲,民不谣空。就是说,许多民谣、民间传说并不都是瞎编的,都有一定的事实作基础。既然如此,朱元璋到底洗没洗过怀庆府?为了澄清事实,现将《覃怀志》所载在怀庆发生的战事录之如下:
1、元至正十五年,贼势滋蔓,察罕帖木儿转战而北遂戍虎牢,从遏贼锋,贼乃北渡盟津,焚掠至覃怀,河北震动,察罕帖木儿进战,大败之,余党栅河洲歼之无遗类,河北遂定。
2、十八年二月张士诚自益都犯怀庆路,周全击败之。五月,贼兵逾太行,察罕帖木儿部将关保击败之。七月,周全据怀庆路,以叛附于刘福通时,察罕帖木儿驻军洛阳,遣伯帖木儿以兵守碗子城,周全来战,伯帖木儿为其所杀,周全遂尽驱怀庆民渡河入汴梁。
3、明洪武二年命副将军冯胜由河南进征山西,渡河克武陟怀庆。
从这三次作战看,第一次,元军胜利了;第二次,刘福通的部将周全杀了元军守将伯帖木儿,“遂尽驱怀庆民渡河入汴梁”;第三次,明军将军冯胜进山西时“克武陟、怀庆”,即入山西,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持久战斗。
从这三次作战看,洗怀庆的应当是刘福通的部将周全。明太祖朱元璋元至正十二年起兵于濠梁,先在郭子兴出做亲兵,十五年才有几百人的队伍,十八年周全洗怀庆时,朱元璋尚在浙江一带活动,受小明王的节制,不可能跑道怀庆来血洗。既然血洗怀庆为周全所为,与明军无涉,为什么传说朱元璋三洗怀庆府?主要原因有:
1、大多数人对元朝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不清楚,只知道最后夺得政权的是朱元璋,就认为那时来打怀庆的是朱元璋的部队,从而张冠李戴误将周全洗怀庆的帽子戴到了朱元璋的头上。
2、怀庆府是元英宗的“潜邸”。“潜邸”,就是皇帝在还没有当皇帝时住的地方。元英宗没有当皇帝以前,就和皇太后一起住在怀庆。英宗御国后,对怀庆优待有加。英宗的继任者们都系英宗的后代,对怀庆仍有特殊感情,对怀庆之民仍不乏照顾。因此,怀庆之民对元朝自无恶感。
3、朱元璋开罪了移民。从朱元璋的移民政策看,他所移之民,都是当地弟兄众多的户,这从现存的移民后代的家谱可以看出,有的迁来是弟兄三人的,有弟兄两人的,没有记载哪户仅迁来一人的。民间传说,兄弟分手有用铁锅破作记念的,有用犁铧作的。朱元璋移民的目的,一是把富户迁走,将大片土地留给没有土地的贫民;二是迁出人口多的户,改善动迁地和迁往地的人口结构,三是规定凡是亲弟兄不能迁往一村,限制移民所在地的家庭势力的发展。四是让动迁户落地生根,与原籍彻底划断绝关系。凡是移民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返回原籍。到目前为止,所有移民,只是知道从山西洪洞等地迁来的,没有一户能够续得上家谱。所以,移民对朱元璋也是不满的。所谓朱元璋三洗怀庆府,正是人们用来发泄对朱明王朝的不满的一种表现。
乾隆二十六年,黄河流域发生大范围水灾,七月,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城水深五、六尺或一丈二、三尺,城内关厢及各村倒坍冲坏民房十五六万间,清化镇漂房舍2000余间,淹毙人口1370余名,灾害之重为明成化十八年以来所仅见。
本文发布于:2022-11-01 13:5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5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