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文昌古祠建筑群,位于恩施的清代寺庙建筑

更新时间:2022-11-01 12:15:07 阅读: 评论:0

简介

恩施市文昌古祠建筑群,位于恩施市解放路107号鳌脊山上,东南与五峰山连珠塔隔江相峙,西与象牙山上的烈士塔相望,南与柿子坝毗连于山麓。文昌祠早在清代就是恩施城内重要的名胜景观,并有“城、舟形也,此祠为桅,桅必举,舟始通”之美誉。文昌祠古建筑群原规模包括奎星楼、文昌酒楼、文昌戏楼、桂香殿、卷厅、城隍庙等。现仅存文昌祠和城隍庙。祠坐西朝东,正面为牌坊式塑花门墙,堆塑花卉及人物故事,富丽辉煌,门墙中部石门,刻二龙戏珠图案,进门为天井,次为过厅,后为正殿,正殿为双重檐,高10米,宽25米,进深9米,内有巨型园柱六列二十四根,柱础不穿档全部浮雕花卉,人兽图案,屋脊瓦角均简洁明快,雄伟壮观,具有浓厚的晚清建筑特点。由于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录

据《恩施县志》载:“文昌庙,原在城南门外,即卫学旧址,今改为书院,嘉庆三年,知施南府事,前恩施县知县尹英图移建于城内鳌脊山上”,尹英图在其题撰的《新建文止祠碑记》中这样写道:“粤维郡城鳌脊山,一峰独秀,襟带清江,旧列城隍祠宇于上,体制卑陋,岁壬子,余宰恩邑,徘徊瞻眺,夫神奇灵奥星无阁而斯山巍然而重,......举凡揖资出入,诸生掌之,不杂胥吏,元建城隍庙于山麓,以妥神灵,规模宏阔,山顶更连奎星阔三层,既文昌祠焕然一新,不数月报竣,祭千之下,列文冠者数百人,可谓盛矣。......谕旨崇祀文昌,礼仪并同关帝,于是重登斯阁,洁齐将事,感神之拆合,斯文凤之丕振”。

文昌祠

恩施文昌祠位于湖北省恩施市鳌脊山顶,又称文昌宫、文昌庙,是清代佛教建筑,也是恩施现存较少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列为了重点文物维修的古代寺庙建筑。

据《恩施县志》记载,文昌祠原建于城南门外,嘉庆三年(1798年)移于今址,它为双重檐歇山顶无斗拱砖木结构建筑,东西长25米,南北宽15米,占地375平方米。祠内分前中后三进,前为天井,天井中原有戏台,是演唱鄂西地方戏--南戏的主要场所之一;中为卷厅,卷厅为木构建筑,高4.5米,进深7.5米,有圆柱8根顶撑屋面;后为正殿,又名桂香殿,高10米,进深8.5米,以24根圆柱顶撑屋面。

大凡在封建社会有城就有庙,有庙也就供奉有神灵。恩施建有文昌祠、奎星阁于山之巅,意在神人合一,文风丕振,使这里成为了文人汇聚、发祥地方文化之场所。据有关资料介绍,文昌祠原供奉文昌帝君神像--“奎星”,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他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汉代就有“奎主文章”之说。传说中的奎星神像“不能象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象鬼,一脚往后翅起,如“鬼”字之大弯钩,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中试人之姓名。

在恩施,相传一般读书人都会祭拜文昌祠,而只有登科状元才能登三层魁星楼,直到现在,需要考学的学子们也会在考前去文昌祠拜拜“奎星”,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

本文发布于:2022-11-01 12:1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5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