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现美学

更新时间:2022-11-01 11:23:09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显现美学》回击当代前卫艺术对审美的挑战,认为即使观念艺术也并未摆脱、反而强化了“显现”。“美学应以‘显现’概念为起点”,它是所有审美经验及艺术现象的“最大公分母”。动名词“显现”旨在强调审美时效性,即感知主体在“此时与此地”专注的“诸显象间游戏”。海德堡大学教授、伽达默尔弟子布不纳(Rüdiger Bubner)发表评论说:本书是“危险领域的动人篇章”,以“显现”概念开启了其他问题的广阔空间,建立了美学的新世纪。基尔大学教授海德布林克(Ludger Heidbrink)指出,“泽尔这本书是对常识之变容的机智而精致的辩护”。伽姆(Gerhard Gamm)则称“泽尔相当灵活地重构了艺术作品的形式自律问题以及接受方式问题”。该书2005年即由法瑞尔(John Farrell)译成英文出版,得到国际学界广泛重视。

作者简介

马丁·泽尔(1954—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首席研究员,德国美学会创始人之一,“显现美学”的开创者,被保罗?盖耶誉为“当代德国最优秀美学家之一”。在《显现美学》(2000)之外,著有《分裂的艺术》(1985)、《自然美学》(1991)、《试论幸福的形式》(1995)、《伦理学与美学研究》(1996)、《阿多诺的沉思哲学》(2004)《显现的权力》(2007)《理论》(2009)《111种美德,111种罪恶》(2011)《电影艺术》(2013)等。

译者,杨震,1980年生,北京大学与法兰克福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成员,从事哲学美学研究与讲学。曾师从马丁?泽尔学习多年。译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绘画、权力与赞助制度》等书。

本文发布于:2022-11-01 11: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5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龙泽尚品
下一篇:灵摆显现
标签:显现美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