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又是有着重大事迹的帝王。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因而觉得过往的评论不够中肯,诬罔较多,想为他有所辨白,这是写作本书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作好历史人物的评论,要避免概念化的毛病,“千人一面”,则不是成功的研究。对历史人物所特有的东西,如他具有怎样的秉赋,有什么样的信念,爱憎如何,性格又是怎样的,要作必要的考察,否则难于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雍正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充分表现出来了,对他的研究可以很好地阐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笔者就是想作这方面的尝试。第三,历史人物的个人意志来源于他所在社会的现实,并在那种情况下对社会发生影响,因而要想了解它的产生和作用,就不能离开诞育它的特定的社会条件,恩格斯要求人们重视个人“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要注意“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把个人放到时代社会中考察,既可以阐明个人的历史地位,还可以揭示那个社会的发展状况。这就是从一时代时代看一个时代,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种研究方法。设设想想,通过雍正史的研讨,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说明它的状况和特点,探索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
雍正传为了把这些设想表述出来,采取这样一些写作方法:较多采摘历史资料,加以排比胪列,用资料表现雍正和他的时代。根据资料,笔者做了简要的分析。这种评论也许是不确切的甚至而是错误的,但读者若能通过那些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笔者就感到欣慰了。本书为较多容纳材料,可做得的不恰当,让大段引文,使篇幅繁冗,还有一些考证,令人读之如同嚼蜡。凡属缺陷,应当改正,而致此之由,则在于想用资料说话。
本书不仅包括主人公雍正的历史资料和叙述,还包含他生平事迹以外的、他那个时期的制度、事件、人物的材料和叙述,换句话说是以他为中心,凡和他的活动有联系的事物,尽可能地给予说明,以期达到透过雍正观察他的时代的目的。
对雍正的思想、才能,性格,作风,企图有所揭示,惟是做得非常不够。
写人物传记,要考虑人的自然法则,即青少年、中年,老年的不同时期,还要考虑某个特定人物的历史特点。具体到雍正,皇子时代四十五年,做皇帝十三年,他所接触和处理的事务是多方面的,可以和应该描绘的,不象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等那样单纯,要把他的复杂的历史面貌表现出来,就要将他生命演进与生平事迹两方面结合起来,划分他的历史阶段,认清他的主要事迹,作有秩序的,分类的叙述。因此将雍正史分为两大阶段,五大部分,十六个方面进行交待,即第一章,皇子时代的雍正,是他的前半生的历史,也是雍正史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本书第二至十一章,是雍正明位后的重要政治活动,也即雍正朝的重大政事;第三部分,为本书的第十二至十四章,他的为人、作风;第四部分,第十五章,他的死亡和遗政;第五部分,最后一章(第十六章),总结他的一生和时代,提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本书名称,若以写作的内容来定,可以叫做《雍正及其时代》;若从本书夹叙夹议的写法,也可取名《雍正评传》;或者还可拟用其他的名字。为名实相副,为从简、从俗,取了现在书名——《雍正传》。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储位斗争的胜利者 |
第一节 侍从 |
第二节 八面玲珑,初试锋芒 |
第三节 夺取储位的全面计划和活动 |
第四节 康熙之死和胤禛的嗣位 |
第五节 简论康熙朝的储位斗争和胤禛的争位活动 |
第二章“雍正 |
第一节 继位前后社会矛盾概述 |
第二节“振数百年颓风”的革新思想 |
第三章 迭兴阿、塞、年、隆诸狱 |
第一节 分化瓦解胤禩、胤禵集团 |
第二节 |
第三节 胤禩集团收拾净尽 |
第四章 改革赋役,整顿吏治 |
第一节 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 |
第二节 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
第三节 士民一体当差 |
第四节 实行益贫捐富利国的丁归田粮制度 |
第五节 汇追与首隐 |
第六节 钱法和铜禁 |
第五章 实行重农抑末的政策 |
第一节 种种重农措施及其弊病 |
第二节 严禁开矿和 |
第六章 围绕士人的矛盾和政治斗争 |
第一节 |
第二节 曾静投书案与 |
第三节 文字之祸的蔓延 |
第七章 军机处的创建和 |
第一节“台省合一”和观风整俗的设置 |
第二节 奏折制度与政令的推行 |
第三节 设立军机处与皇帝综理庶务 |
第四节 改定律令 |
第五节 升府州和更定地方官缺 |
第八章 改革旗务和处理满汉矛盾 |
第一节 下五旗私属关系的终结 |
第二节 试图解决 |
第三节 满汉关系的调处 |
第九章 西南改土归流与西北两路用兵 |
第一节 经营青海和西藏 |
第二节 批准 |
第三节 调度乖方,西北两路用兵的失败 |
第十章 惴惴于民间的反抗运动 |
第一节 推行保甲和宗族制度 |
第二节 更定服色婚丧仪制 |
第三节“教化”种种 |
第四节 除豁贱民 |
第五节 残暴镇压民众运动 |
第十一章 对外关系与对外贸易政策 |
第一节 迁西洋人于澳门和开闽粤洋禁 |
第二节 签订恰克图条约 |
第十二章 文化思想与政策 |
第一节 向 |
第二节 讲求祥瑞 |
第三节 崇佛、用佛的精神教主 |
第十三章 用人、待人和宠臣 |
第一节 论才技而不限成例的方针 |
第二节 宠臣允祥、鄂尔泰、 |
第十四章 才识、性格与作风 |
第一节 才能、学识和自信 |
第二节“朝乾夕惕” |
第三节 |
第四节 著述 |
第十五章 生活、辞世与政治的延续 |
第一节 家庭生活 |
第二节 雍正之死 |
第三节 秘密立储与 |
第四节 乾隆初政及其雍正政治的关系 |
第五节 野史中的雍正 |
第十六章 总结:雍正和他的时代 |
第一节 奋发有为的君主 |
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雍正在封建制衰落和 |
第四节 雍正的才能、性格对其政治的影响 |
第五节 结语的结语 |
附录 |
(一)雍正年表 |
(二)康熙皇子表 |
(三)雍正皇子表 |
(四)引用书目 |
后记 |
雍正青年时代画像(卷首) |
允礼所绘雍正像(卷首) |
雍正被戴西洋发式画像(卷首) |
雍正手书谕年羹尧论与准噶尔谈判事(卷首) |
雍正手书谕宠幸督抚密荐通晓医术的道士(卷首) |
雍正泰陵明楼(卷首) |
冯尔康,1934年4月生于江苏仪征,1948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二中、十一中,195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留校认助教,旋转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迄与今。教学上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史方向的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学习。教学的同时,从事史学研究,撰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并与友人合作撰写、编辑学术书籍,共30余种,另撰述文章150篇。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文发布于:2022-10-31 21:5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3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