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更新时间:2022-10-31 20:37:40 阅读: 评论:0

人物经历

经历年表

李希贵1980—1995 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教师、副校长、校长喜爱学生,也深受学生们喜爱,他们亲切称他“贵爷”;

1995—1997 任山东省高密一中校长;

1997—1998 任山东省高密市教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兼高密一中校长、党委副书记;

1998—2001 任山东省高密市教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兼高密一中党委书记;

2001—2006 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期间,2003年8月起兼任潍坊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2006—2007 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负责人;

2007—至今 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2016年12月17日李希贵参加“2016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

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

2020.11—至今,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改革经历

作为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他除了早年作为特级教师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上颇有建树之外,他更被人们瞩目的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改革家身份。三十多年来,他主导推动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他的主要改革经历如下:

1、1980年大学毕业刚20岁出头的李希贵,成为处于一座小镇的高密四中教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位分配到该校的大学生。26岁时担任了教导副主任,28岁任副校长,31岁后开始任校长。在高密四中,他带领老师们进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的教学改革,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该计划被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0年初任校长,李希贵便使高密四中率先在全市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推出“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机制。

2、1995年李希贵在高密一中开始推行“教师职务双轨制”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1996年,又勇闯“雷区”试图在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3、1998年,李希贵任高密市教委主任后开始在高密大力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学科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又按照“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原则,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开展了办学试点工作。

4、2001年,李希贵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开始推进潍坊市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制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使全市近千名校长摘掉“官帽”,成为名副其实的校长,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引起舆论的关注。

教育管理改革则是李希贵和他的同事们经过精心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文件,对学校民主建设实施可操作性的测评,对县市区和学校的年度综合督导考核。这一系列改革被媒体称为潍坊的“教育变法”,受到全国教育界的瞩目。

5、2006年,李希贵在调任教育部筹建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完成之后,2007年10月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校长。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动员,开始进行了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和学校转型的综合性改革。

改革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配置。学科教室使得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让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学生和老师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全员育人理念,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师生导向的分布式领导。取消了行政班和班主任,实施咨询师制和教育顾问制,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通过个性化、个别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构建了新型学校评价体系,重视个性化学业诊断。培育民主而多元的学校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

2014年9月教师节前一天,全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正式公布,这个奖项可谓教育界的“最高科学奖”,整个奖项获得特等奖的共有四项,其中基础教育有两项,分别授予情境教学的首创者李吉林老师和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学成果分别是“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和“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前者是小学教育的研究成果,而后者是中学教育的改革实践。

2014年北京十一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国推出的基础教育改革典型。2014年2月27日在北京十一学校,教育部破例首次将新闻发布会放在一所学校举行。

个人作品

李希贵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多种教育著作,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上百篇文章,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拥有广泛影响。

名称出版社时间
《教育艺术随想录:学校管理工作手记》知识出版社1998年
《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语文实验室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学生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学生第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新学校十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
《面向个体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

获得荣誉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0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201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6年,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李希贵

社会活动

李希贵央视:《开讲啦》20140419 《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主要内容:这所学校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没有课程表,让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开印刷厂。他神色严峻,却跟着学生一起狂欢疯狂;他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他说学习是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了三年后的高考。本期开讲嘉宾李希贵将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学校是什么。着作

主要成就

教学改革

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李希贵进行了语文教改,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得了老师、学生们的积极肯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文实验室计划”最醒目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用两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其余的四课时让学生到自修室去读书。在自修室里,配备了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书报刊进行阅读学习。自修室同时配备有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

李希贵

李希贵

学校管理

1990年,高密四中6个毕业班30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只有两名同学超过了本科录取线,超过专科线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就在此时,李希贵当上了高密四中的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老师们的“房子、炉子、妻子、孩子、票子”等一系列切身利益上大做文章。实施了“四制改革”(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这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后来,高密四中形成了“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这个机制规定,在聘任过程中,校长只聘任学校的中层部门负责人,教职工由中层部门负责人选聘;尤其重要的是,中层部门与教职工的选择是双向的,任何一个教职工都可以面向全校所有中层部门的任何一个岗位填报志愿,而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也有聘与不聘的自主权。在这样一个机制下,一个教职工被聘任到一个什么岗位,或者说是否被聘任,大都没有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上兜圈子。李希贵认为“一个好的机制,就意味着好的导向。要想让老师们的智慧集合,要靠良好的机制。”

在调到高密一中任校长后,对教师的聘任做了进一步改进,其核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上”。在高密一中,聘任制规定了10个不同的教师级别,即见习教师、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初级骨干教师、中级骨干教师、高级骨干教师,副主任教师、主任教师、特级教师。每个职务都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像热爱学生、有较好的师德修养、担任一门课的全程教学任务等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此基础上,每多完成几项更高要求的职责,即可高聘一级。重要职务的聘任有特殊规定,如应聘初级骨干以上职务,必须能够开设一门选修课,或指导一个兴趣小组;如应聘副主任以上职务,必须能主持一项教科研课题,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分配制度与聘任职级相对应,职级不同,报酬不等。李希贵介绍说,“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教师的积极性导向了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师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上。”如在聘任方案的指标中,第一项就是学生信任票的多少;而“权重衡量法”则把老师们的积极性从争课堂时间变成了争课堂效益。这样一来,在高中学校常见的老师争抢时间、学生加班加点的现象消失了。在一中,人人都努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机制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不占用学生的自主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社会任职

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本文发布于:2022-10-31 20:3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3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李希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