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山,陕西宜川县

更新时间:2022-10-30 02:32:50 阅读: 评论:0

神话故事

孟门山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洪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终年不没。孟门“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线天”,其雄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

《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水,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大明一统志》云:孟门在黄河中游,大石横亘数百步,鱼之溯河者扼此。”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孟门山和大禹治水有关。这几年陕西在这大山之上立了一尊大禹神像,修建了祭坛,供后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传说孟门山是远古时代女补天时练就的神石,称作“息壤”,能随水涨落,不被淹没,民间素有“水涨三尺,山高一丈”之说。鲧治水时,从天帝那里盗取了这块息壤,以堵塞泛滥的洪水,后来大禹治水从中开凿通道,把巨石一分为二,立于河中。此后人们将此石神化,说在黄河上游落水遇难的人,只要上了孟门山,便可得救生还。而且黄河落水者确有上了孟门而获救的。

孟门山实为黄河中流砥柱。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

民国《宜川续志》载”俗云,故有粮三斗零。“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当年,秦晋两省为争”孟门山“归已有,曾赴京进宫拜见皇帝断案。皇帝将此山断给了陕西所有,但言明得山者,每年要交皇粮一百石。陕西省府官员,以胜者自居,洋洋得意凯旋而归。然而,他们那里知道,所谓孟门山,只不过是屹立于黄河水中的两块巨石,上面寸草不生。《山海经》记载着:”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涅石。“天知道,那百石皇粮从何而来。这可害苦了当地百姓,相传,当年这里的群众因交不起皇粮,就在”孟门山“西边的”圪针滩“,成立了一个粮食交易市场,吸引山西和关中平原上的粮商到此交易。当地乡民,用说合成交易,过斗提成等办法的所得收入送交皇粮。他们又开办商店、旅馆等门面,并搬送船客过河,收入也很可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直到明代米脂的闯王李自成进京城当了皇帝,这才免了当地百姓的皇粮。

孟门夜月

孟门山孟门夜月自古是孟门山一道景观。滔滔黄河水,出了壶口龙槽豁然开阔,前行10里受孟门山阻挡,一分为二从山的两旁分流而过,然后又合而为一。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皓月高悬。站北南望,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中明月合而为一迎面而来,人们称这一景色为“孟门夜月”。《古今图书集成》道:“所谓夜月者,盖水落石出之时,山高月小,素魄流彩,光映河山。古人对孟门月夜清逸之景多有诗赋歌赞,有诗云“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峨岗矗矗水洋洋,银汉横空夜未央。河底有天涵兔魄,山涧无物掩蟾光。清辉厚几千林雪,寒气转飞九陌霜。”

孟门山虽然不足以称“山”、但它的奇特景致引人入胜。清人南鹏在诗中写到“闻说孟门小,来看大似拳。生就书案景,拟在画中悬”。古人有诗云:“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滔撼孟门”。

相传大禹治水时,先在这里凿开了第一个阻挡洪水的“龙门”暗洞,就叫它孟门。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镌有金明郡守所写的“卧镇狂流”四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时,这四个字便能露出水面,今人观之,更能领悟到“孟门终古镇洪流”的雄伟气势。

如今,孟门山已经成了壶口一个重要景点。人们修建了一座铁索桥可达孟门观景,在大孟门山上,建有山门、大禹应龙神龟雕塑,禹王庙、黄河祭坛、望河亭、历代诗文碑林等,与古人在孟门山石崖上题刻的“卧镇狂流”相映成辉。

孟门的神奇传说也为孟门增添了更多的神奇色彩,传说古代有位州官奉调入京,那时陆路尚不发达,他只好乘船沿黄河而下。船到孟门山下,天已黄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门山,观赏这黄河小岛上的夜景,只见明月高悬,映入河中,虚虚实实,分外好看。他在山上踏月观景,情趣盎然,便吟出“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的诗句。回船入睡后,又梦见了明月入舟。次日早起幕僚为他圆梦,其中一人说:“孟门乃龙门之上口,梦月入舟为鲤鱼跃龙门之吉兆。”后来,这位州官果然应验升迁。据说,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就是由他亲笔书写,命人刻上去的。因此,民间还把这个孟门山叫做梦梦山。

孟门山不但风光迷人,有“孟门夜月”之美,而且在研究黄河发育史中,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据《地理知识》表明,孟门原是黄河河床上的一处裂点。壶口瀑布当时就出现在这里。由于长期以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溯源浸蚀,裂点上移,瀑布由孟门移动到现在的位置,瀑下深潭发展成今日的“十里龙横”,而孟门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残留下来的岩石块体。

在孟门山的西侧有一座形似仰面躺着的女人的山峰,传说这就是大禹的妻子女娇幻化而成的。大禹在凿河导流时,日夜奔忙,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于是她就站在高高的山上等待丈夫的回来,十年,百年,千年过去了,仍不见大禹归来,直至化为山脉。就在睡女峰脚下的孟门山上,人们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大禹像,踩在神龟背上的大禹深情地遥望着睡女峰,望着自己的妻子女娇。当年,大禹在凿壶口,劈孟门时遇见了西岸衣锦村名叫女娇的姑娘,二人一见钟情,遂结连理。大禹和女娇新婚燕尔仅三天时间后,大禹就投身到劈山导水的治水工程中去,谁知这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其间,大禹曾三次路过衣锦村家门口,但是都由于军情,水情紧急而没有机会踏进家门看望一下女娇。这时女娇已经身怀有孕,但是三年后仍未出生。女娇梦见儿子托梦给自己说:“不见父亲的面,我就不出生”。女娇在家又等了七年,还不见丈夫归来,便决定只身去寻找大禹。她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到孟门山桑津古渡。一位老艄公说,大禹的治水大军足迹遍天下,你怎么能找见呢,不如就在这古渡口等候,大禹回京都,北征有时就路过这里。女娇就伫立在古渡西岸等丈夫路过,她等啊等,在岸边一直等了三个寒暑,冬去春来,风雪雷电,她仍然一动不动,盯着渡口过往行人。逐渐地,她的身体僵硬了,最后轰然后仰卧倒,化为山峰,当地人叫她“睡女峰”。

大禹治水工程告竣,回京复命,准备回家携女娇晋京,路过桑津渡,见女娇已化为山石,他悲愤交集,万端思绪涌上心头,想起已怀胎十三年的儿子,大禹面对睡女峰,大喊一声:“还我儿子!”一口鲜血喷于石上,石山迸开,跳出一个十三岁的儿子来。因为是石头开启生出来的,大禹就给儿子取名为“启”。在睡女峰的山坡上,有一块宛若上山熊的巨石,据说它就是大禹变成的。从此睡女峰和上山熊石就亘古永久地留在了孟门西岸。

壶口瀑布水流向下冲击,经年累月的切蚀而逐年向后退移,于是在河床上留下了一道深壕。因它屈曲蜿蜒有近十里之远,巨浪翻滚,肆意咆哮,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遂得名十里龙槽。据史书记载,大禹凿石导河时,壶口和孟门山是紧连在一起的,但现在壶口距孟门已有五公里了。据地质部门测量考证,壶口受水量、含沙量、地质、向源侵蚀等情况的影响,每年平均向后退移约3——4厘米,民间谚语中有:“九里三分深,一年磨一针。”的说法,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这种谷中谷自然景观堪称是世界性的地质奇观,2002年壶口因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瀑布”,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龙槽”是黄河全程中最窄的一段,最窄处仅三十余米,所以,自古以来,这里便成了兵家最理想的运兵越河之地。明崇祯三年,李闯王率兵由冰桥东渡山西,清同治五年(1866年),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由此过冰桥东渡,歼灭了守河清军。1938年3月,阎锡山从冰桥越过黄河,退驻陕西宜川县秋林镇。

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那么人们靠什么来断定冰已结实了呢?原来,在民间有“狐仙踩线”之说,就是说冬天来临,冰雪覆盖黄河,狐狸从冰上走过的地方,是冰层最结实的地方,踩着狐狸的脚印,人们就可放心大胆的通行了。

石岸上有着一个个储满清水,可把山川景色映照其间的石窝,小者如杯,大者如瓮,或斜或直,光溜圆滑,内有清泉一泓,如同一面面形态各异的镜子,俗称“石窝宝镜”。地质上称为“涡穴”。相传,这些石窝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印和脚印。其实这些石窝井非人工所凿,而是携带了大量泥沙的洪水数千年来冲击基岩,遇到阻碍后盘旋研磨而成。因此,每个 石窝内壁都光滑无比。这不单是壶口的一大景观,也是地质上特有的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2-10-30 02:3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0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孟门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