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田园诗独具特色,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中的创格。他以细腻清新的笔触,生动又而丰富地描绘出农村生活的图画,写出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他们的勤劳、欢愉、忧虑、悲酸等等,既有真实细致的景物素描,也有生意盎然的风俗画。
前两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写秋收时节农民劳动的紧张,紧张中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和喜悦。看农民们为了收打稻子,赶筑新场,他们精心修整,使场地光洁如同镜面。这一比喻,使我们可以想见农民们是干得那么认真、精细、这场地就像是艺术家创作时手中的艺术品,凝聚着创造者的心血和希望。这比喻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丰收年成。由这场面的平整光洁,我们又可以想象出劳动时农民们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趁霜睛”三个字,表现了农民们收割稻子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抢天气,夜以继日,不辞辛劳,自然地引出下面通夜打场不息的生动场面。
后二句“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打场的劳动场面和气氛,十分生动。诗人没有作具体的描绘,只着重从声音进行烘托和渲染。连枷是旧时打稻脱粒的一种工具,将割下的稻子铺放场地上,轮番挥动连枷拍打,稻粒便可脱下。这两句诗使我们似乎听到了那连枷打稻的声音,跟劳动者的歌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在秋日晴朗的夜空里如轻雷般的鸣响、回荡。这真是一支热烈、壮美的劳动交响乐,那么美妙动听,在轻快的韵律中传达出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不过这首诗如果单独地读,还不能充分地体会出它的全部含意。《四时田园杂兴》作为一组完整的大型组诗,每一首都不是孤立的。这一首写农民丰收的欢乐和喜悦,可是紧接着就写农民们交纳租税后忍饥受饿的凄哀,如果取来并读,这首诗所表现的农民们丰收时的欢乐和喜悦,倒成为他们交租后悲伤和失望的反衬了。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由于范成大能够系统深入的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并且欣赏乡村的美景,所以他将整个诗歌创作成了五组,分别是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每组都包含了十二首绝句,根据时间顺序全面的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22:5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9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