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范成大描写农家七夕民俗的诗篇。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里,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传说此日乌鹊会在天河搭起一座鹊桥,指引牛郎与织女相会。古时按习俗,这一夜妇女将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因此,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
前两句“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七夕节,朱门大户、富贵人家家家祭祀乞巧,欢声鼎沸,农村田家则恰恰相反,一到黄昏,就静静地关上屋门,早早安歇了。诗人用“静掩扃”与“沸欢声”作鲜明的对比,一静一动,表现了七夕时高门大户与乡村田园的不同生活场景。
后两句“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则解释农家儿女不乞巧的原因。农家儿女,男子都会牵牛耕作,妇女都会织布纺棉,根本不需要再向天上渡过银河的牛郎织女星祈求智巧。显然,诗人是欲扬先抑,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朱门贵女对着神仙乞巧的做法,反衬农家儿女的勤奋、灵巧,诗句巧妙婉转,启人思维。
这首诗的题目为《四时田园杂兴》,虽然也涉及七夕节的风俗,但着重表现的是农家儿女的勤劳灵巧,与传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的词作内涵完全不同。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秋,是范成大描写农家七夕民俗的诗篇。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由于范成大能够系统深入的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并且欣赏乡村的美景,所以他将整个诗歌创作成了五组,分别是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每组都包含了十二首绝句,根据时间顺序全面的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22:4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93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