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世由河南徙浙江绍兴会稽辗转至江西抚州赤栏门,谢小郎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一820年)从赤栏门迁虔化(今宁都)蔡江双溪。谢元龙即谢小郎的后裔。
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读于田头牛石山房,为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科举人黄谅门下高足。
绍定元年(1228年),25岁的谢元龙参加乡试,获得举人。(捷报传至老家,父亲听到这个喜报后高兴得直流眼泪,重病之母听后竟喜极悲来赫然长逝。谢元龙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联想到父母的辛苦,痛心不已,长年黯然伤神无心读书。自后多次参加会试,都被落选。一起参加会试考生,有不少是谢元龙的旧雨新知,如曾逢龙、何柬之、廖应、文天祥等。每次谢元龙落选后,惯例几个人凑在一起叙述衷肠、彼此振作鼓励。朋友的鼓励使他没有灰心,每次落选后仍回到牛石山房,老师在世时,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老师去世后,一边与旧雨新知相互切磋,钻研举子之业;一边为后来的学子讲学,讲授举子之业。除讲学维持生计外,谢时刻勉励自己不废学业,闻鸡起舞,几十年如一日。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样样皆通。刀枪棍棒弓马骑射,无一不精。直到有一天,已为刑部郎官的文天祥前来叙旧文经武略,酒后进行文学、武艺切磋,皆为文天祥输,文天祥感叹“晋卿必成大器”,辞别后则向朝廷力荐元龙。谢元龙讲学牛石山房年间,长胜、田头因为这个牛石山房而人才辈出,无不夸好。(至今,长胜、田头附近村民仍留有好文、习武之民俗习惯。)据宁都江夏黄氏族谱载,先后有曾逢龙、何柬之、廖应和三名进士和状元谢元龙等在牛石山房讲学。
景定三年(1262年),59岁的谢元龙中壬戌特科状元。所谓特科,在《宁都直隶州志·选举志·进士特奏名附》审,引用了明朝天启年间谢诏主编的《赣州府志》谢诏的加注说:“此外,又有下第愿试武艺,及上书献颂,直令赴试者,谓之籽科。赣县池梦鲤、宁都谢元龙是也。”
景定三年(1262年),此时59岁的谢元龙饱学经书,心智宽宏。扫清不平,问鼎洲郡,大有闲云野鹤之风。盗贼不敢冒然而犯长胜田头。忽有时,谢元龙经常听说蒙贼元兵入侵占地杀人,日夜辗转反侧忧心不已。经同窗好友劝说乱世当效忠朝廷保家卫国,正好时任江西提刑文天祥入宫觐见,谢元龙才得以批准参加会试、殿试。谢元龙一身学识与功夫便在此关键时刻大显身手,不仅才识过人,还在武艺上力敌各路武官及御林军将领,刀剑碰击促使御林军将领虎口迸裂、无力握剑,元龙考场所向披靡。并在朝廷当即上书献颂一举夺魁,获得科考制度中每三年只录考一个状元的荣誉,被钦点为壬戌特科状元。谢元龙金榜题名后,被任命在史馆修职郎(相当于翰林院修撰)修撰史书,以鉴古治今。不久,调任隆兴(今南昌)府教授(正七品),讲学文蹈武略。因元兵已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谢元龙升任湖北运干兼翰林学士权留守司事抗元御敌,在谢元龙指挥下,运筹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引出了南宋末年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的悲壮之歌。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谢元龙杀出重围吕文焕力竭降元。元军襄樊大战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谢天锡(1224-1275),名英,字汉高,人称黄积十二府君,母亲廖氏;据《赣郡志》卷二十二“人物志封赠”载:“谢汉高,以子(谢)元龙赠修职郎。”
谢吉,祖母曾氏;
谢郁二郎,曾祖母何氏。
逝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享寿84岁。葬长胜村圾中围上,俗称“鼓山上”。殁后葬于今长胜镇长胜村下马岭鼓山。墓前原立有“圣旨”和“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石碑。因有状元墓,在墓前大晤旁竖着一个石牌楼,上刻“圣旨”二字,后边有个小土山名“下马岭”,山下一个小村叫“下岭村”由此得名。名入《世界客属十二届恳亲大会名人展》等。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6:3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7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