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七夕抒怀之作。
首联写愁,“他乡”一愁也,“七夕”二愁也,他乡逢七夕,则愁上加愁,所以诗人说“旅馆益羁愁”。
颔联写思,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度的七夕聚会,而诗人却远离妻子,只能空想家中妻子于乞巧楼穿针乞巧度七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感。
颈联写秋,在直叙乡愁后接以初秋景物的描写,他乡愁,七夕愁,又加秋气愁,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景因情凄,情缘景浓,情景交融,倍感悲凉。
尾联的“谁忍”呼之欲出,顺理成章地结以反问,表明游子不敢抬头仰望天上斗牛,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
全诗语言平淡,情感深挚,意蕴醇厚,虽是见景即兴之作,写来却情真意切,写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感受,明快自然。
漂泊异乡的诗人在他乡旅馆夜宿,恰逢七夕之时,不由想起了家乡的七夕风俗,思念起远在故乡的亲友,有感而作此诗,创作时间不可确考。
宋代刘辰翁:他用“绪风”别,犹言余也。(《孟浩然诗集笺注》) [3]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琴安:“益”字有递进意。“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此有情语也。而“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正是七夕气候。结亦有情致。“谁忍”二字更见情思。孟诗多归隐意,此有家园之思,且通篇有情,难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第3册)》) [9]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刚:结拍指斗牛一问,有无限情思留于诗外。(《中华节令风俗文化·秋》)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6:1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7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