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2-10-29 15:10:40 阅读: 评论:0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学位
xx—1988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3年--1994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Esx University)博士后,导师迈克尔·鲍德罗(Michael Podro,美术史论系教授,英国院士)。

1996-2000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丁宁照片1996-1999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

1989年至2000年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系主任。

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曾任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等。在英国、美国、法国、希腊、加拿大、挪威、克罗地亚、德国、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讲过学。

社会活动

1995年任美国《设计语言》(Languages of Design)国际编委,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1998年2-5月前往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联系人诺曼·布列逊(Norman Bryson,该系首席教授)。

2001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古典与唯美》《西方公共艺术》《西方美术史》等。

科研成就

主要贡献

一、专著

《接受之维》(1990年,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美术心理学》(1994年,200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1997年,北京三联书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艺术的深度》(199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合著

《现代心理美学》(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系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曾获教育部二等奖)。

《文学理论要略》(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译著

《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199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浙江摄影出版社)。

《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200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

《媒体文化》(2002年,商务印书馆,即出)。

有声著作:《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6DVD。

获得荣誉

时间奖项全称具体奖项获奖作品颁奖机构
2001年北京市政府新世纪百人工程
2001年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二等奖《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
1999年首届美术学(论文)学术奖一等奖《论艺术史的作品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暨《美术观察》杂志社
1998年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奖《接受之维》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1997年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委
1996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
199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青年项目《艺术史哲学》
1991年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论艺术接受的文化机制》
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美术心理学》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5:1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66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丁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