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派,欧洲中世纪诞生的基督教教派

更新时间:2022-10-29 09:24:19 阅读: 评论:0

简介

《圣经》启示录中代表瘟疫的第四骑士黑死病。这个可怕的瘟神,《新约圣经启示录》中的第四骑士,骑着一匹来自东方的老鼠,横扫中世纪欧洲。因而,它又叫做“鼠疫”。

记载

黑死病比麻风病更接近于《新约圣经启示录》中所预言的瘟疫。它传播迅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数千万人倒毙。黑死病将欧洲变成人间地狱,所有的人都是病魔的囚徒。黑死病,黑色的死亡。与麻风病的粗砺和扭曲相比,黑死病的死亡文本更为骇人听闻。病人迅速死亡,死者淋巴腺糜烂,破溃,流出混有乌血的脓性液体,身体表面出现暗黑的瘀斑。这些死神留下的记号,让人觉得死神仿佛刚刚离开不久,随时可能回马一枪。

丑陋、污秽和发黑的身体,令人联想到“罪孽”,或者这本身就是“罪孽”的结果。于是,宗教鞭挞派(鞭身教派)应运而生。身体受苦的主题来自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启示。鞭挞身体,即是对身体的惩罚,以先行的自我惩罚来替代疾病对身体的惩罚,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以身体的受虐来为灵魂赎罪。它模拟了末日审判的情形,提前降临的末日审判暗示着灵魂救赎也将提前到来。这是一种混合了外科手术式和精神分析式的特殊疗法,肉体的苦楚减缓了对瘟疫的精神恐惧的强度,也纾解了罪孽的心理焦虑。英格玛柏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展示过鞭挞派的宗教仪式。抽打在身体上的皮鞭的劈啪声,鞭身者痛苦的喊叫声,混合着赎罪的吁告,响彻中世纪欧洲阴沉的天空。

黑死病的晦暗色调,使宗教变得更加阴沉。痛苦而神秘的死亡,因罪孽而滋生的恐惧,加剧了信徒脱离尘世的欲望,教堂的建筑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哥特式成为这一时期教堂建筑的主导风格。瘦削、高耸和峭拔,浓重的禁欲主义色彩,神秘的空间形式,这一切呼应着人们对现实中的黑死病的恐惧和对来世的渴望。教堂里耶稣基督受难的圣像伤痕累累,骨瘦如柴,张大的嘴巴发出垂死前的痛苦呻吟,这一形象仿佛是在为黑死病折磨下苦难生灵代言。受难的人们在耶稣基督的痛苦扭曲的形象中找到了安慰。

直到巴洛克风格的繁复和世俗气息的装饰性,才使欧洲建筑重新找到有关尘世欲望的表达。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迦丘在他的小说《十日谈》的开头,记载了当时瘟疫肆虐的情形。薄迦丘让十位年轻人逃离病魔阴云笼罩的城市,来到空气清新的乡间,远离尘嚣的乌托邦生活,并以青春的欢笑和轻松愉快的故事,昭示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明丽风格的到来。

有关黑死病的理性表达,则体现在法国作家阿尔贝卡缪的小说《鼠疫》中。在被瘟疫围困的城市里,人们经历了痛苦的理性与疯狂的较量,最终是人性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死神。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9: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4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鞭挞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