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记题词,明代汤显祖创作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2-10-29 07:33:20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江西临川人《牡丹亭》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剧作,自云“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牡丹亭记·题词》是一篇概述该剧内容和思想的文字。

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美丽少女,但在封建家庭的束缚下,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把满怀春情寄托于在梦中出现的书生,为他缠绵枕席、身埋黄泉。然而她的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在摆脱了现实世界封建礼教束缚后的魂游境界中,她勇敢地向阎王殿的判官诉说她的追求,从而被允许自由地寻找梦中的情人;与此同时,她自画的小影亦为她梦中的情人柳梦梅所得,柳日夜思慕,遂和丽娘魂灵相会,彼此诉说爱情,终于发冢还魂成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所表达的正是一种为了爱情幸福而不惜出生入死的至情观。

汤显祖对于爱情的讴歌,受到了道学家“以理相格”。对此他的回答是“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在汤显祖看来,人的至性至情与封建伦理固然是不相容的,但是情有自己存在的权利,它应该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确认人追求幸福的天赋权利,正是《(牡丹亭记u003e题词》的立论旨归。可怜一曲《牡丹亭》,断尽华夏倩女肠。《牡丹亭》一出现,“几令《西厢》减色”,其原因正在于它所表达的思想比以往任何爱情剧更为深刻,它有力地鼓舞了一代代年轻人为争取幸福的爱情和建立一个合乎人性的社会而斗争。

创作背景

这篇题词作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弃官返临川后数月写成。文中强调情的神奇作用,并以“情”驳“理”,表现了作者新的思想观点。

作品评价

明·陆云龙:“情之所钟,在我辈善用情耳。不极之死生梦觉,与不及情者何殊。然丽娘之用情,得先生之摹情而显。”(《翠娱阁本》)

作者简介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1616年7月29日于家乡逝世,享年66岁。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7:3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3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天醉园
下一篇:银瓶,词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