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

更新时间:2022-10-29 07:17:55 阅读: 评论:0

作品原文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作品注释

“不论”句:我既不议论盐铁,也无权筹划治理黄河。盐铁:西汉时代,盐和铁都由政府专卖。昭帝时,代表地方豪强的“文学之士”,同代表中央政权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展开一场应否专卖的大辩论。这些辩论,后由桓宽结集成书,称为《盐铁论》。筹河:黄河自古就经常泛滥迁徙,造成极大祸害。东汉时,贾让曾提出治河三策,以后历代都有人提出治河方略。但始终未能根治河患。清代由于南粮北运,每年有大量谷米通过运河输往京师(称为漕运),中途要横越黄河,黄河出事,漕运便要中断,清政府为此设置河道总督加以管理。作者由于不在其位,所以有“不论”“不筹”的话。

“独倚”句:回到江南,耳闻目见农民生活的痛苦,使我洒下许多眼泪。倚:倚身而立,意即置身其中。黄庭坚《登快阁》诗:“快阁东西倚晚晴。”东南:指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

“国赋”二句:国家赋税规定三升,农民实际上要交纳一斗粮食,这就难怪干屠牛的营生,都要比种田好多了。国赋三升:清政府明文规定的田赋,据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代作)》云:“伏查大清户律: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亩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亩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每亩一斗二升。是官田亦有通额。独江苏则不然……今苏州府长洲等县,每亩科平粮三斗七升以次不等,折实粳米,多者几及二斗,少者一斗五六升,远过乎律载官田之数”。因此,所谓“国赋三升”,从来都是一纸具文,江苏的农民一向都要交纳一斗甚至二斗的数额。冯桂芬又指出:乾、嘉年间,农民之所以还能勉强完税,是由于辛勤经营各种副业,用副业收入来折银纳税。“无论自种、佃种,皆以余力业田,不关仰给之需”。“至道光癸未大水,元气顿耗,商利减而农利从之,于是民渐自富而之贫。然犹勉强支吾者十年。迨癸巳大水,而后始无岁不荒,无县不缓,以国家蠲减旷典,逐为年例。”(见《清经世文续编》卷三十一)。

创作背景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清王朝严重剥削江南农民的强烈愤慨。前两句写置身于江南,耳闻目见江南农民的痛苦生活,伤心泪下。叙写中饱含着对江南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作品简析

这首诗的三句,揭示了农民生活痛苦的主要原因:“国赋三升民一斗”,是统治阶级无止境剥削。结尾则以愤激的语气揭露了在这种严重剥削下的不正常的现象。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相关信息

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词也很著名。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庵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庵文录》12卷,后有《定庵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1959年王佩□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7:1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3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