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歌

更新时间:2022-10-29 05:44:19 阅读: 评论:0

作品原文

捕蛇歌⑴

捕蛇之说情何楚⑵,柳州先生目所睹⑶。

今来问俗异昔闻,憩遍甘棠皆乐土⑷。

四郊那复捕蛇人⑸,赋役无繁尽安堵⑹。

岂因老蟒化灵狐⑺,儿孙不敢为毒痡⑻。

抑亦天南风气开,山川恶产今非古⑼。

永阳有卒戍桂东⑽,三岁更班一赴伍。

蛮烟瘴雾毒于蛇,驱之戚若鱼游釜⑾。

官家点名促去程,出门入门步无武⑿。

妻儿牵衣泣道旁,见者不胜头尽俯。

谁知今日从军愁,不减当年捕蛇苦。

我今作歌亦复云,苛政从来猛于虎。

使者观风一采之,莫谓俚伺浪无补⒀。

作品注释

⑴歌:古诗体之一;

⑵捕蛇之说:指唐朝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一文;

⑶柳州:指柳宗元。柳宗元死于柳州知府任上,当地人为纪念他,称呼他为“柳州”;

⑷憩(qì):休息。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奭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后用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事载《诗经·召南》篇;

⑸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⑹堵:悬钟磬之名。安堵:安心编织。钟磬:喻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⑺灵狐:狐山。灵:神灵;

⑻毒痡(dú pū):毒瘤、痛苦;

⑼恶产:凶恶的东西,喻指官府征兵;

⑽永阳:永州的南部。桂东:广西的东部;

⑾戚:忧愁,悲苦。若:样子。釜(fǔ):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⑿步:跟随;

⒀俚词:粗俗的言词。

作品简析

此诗见于《永州府志》,诗文于公元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以碑刻竖立于柳子庙后殿三绝碑旁,至今犹在。

《捕蛇歌》是一首以柳宗元《捕蛇者说》为题,类比明代社会现实而写的反战的七言古诗。先写柳宗元所目睹的唐朝捕蛇者的痛苦生活,在当今的明代似乎已成过去。接着写从蛇祸转写到另一种“恶产”,即儿孙被无穷无尽地征战沙场的现实,同时用“官家”的催逼和妻儿的生离死别揭露朝廷穷兵黩武的罪行和百姓征战沙场的痛苦。最后表明诗人写诗的目的:“我今作歌亦复云,苛政从来猛于虎。使者观风一采之,莫谓俚词浪无补。”“苛政从来猛于虎,”结语中肯,态度明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普遍规律和罪恶本质。“使者观风一采之”,希望后来当官者记取这个沉痛的教训。“莫谓俚词浪无补”,切不可认为这是粗俗的见解。全诗结构紧密,层次清晰,类比鲜明,主题深刻。

作者简介

王泮

明代诗人、书法家。字宗鲁,号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一说山西山阴)人。公元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及第,曾任肇庆知府、永州监司等职。万历(明神宗年号,公元1573—1620年)中为湖广参政。居官廉洁,焚香静坐若禅室。诗辞冲雅,书法遒丽。宗二王,善小楷,大幅草书,如龙蛇夭矫,世皆宝之。

捕蛇歌信息

柳子庙,公元814年,永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文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而建。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小知识: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永州虽有胜景恐亦在闺中人不识,但柳宗元在永州写下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5:4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3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捕蛇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