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茎长40-150厘米,平滑,具分枝。叶4-12轮生, 1-2次二叉状分歧,裂片丝状,或丝状条形,长1.5-2厘米,宽0.1-0.5毫米,先端带白色软骨质,边缘仅一侧有数细齿。
花直径约2毫米;苞片9-12,条形,长1.5-2毫米,浅绿色,透明,先端有3齿及带紫色毛;雄蕊10-16,微密集;子房卵形,花柱钻状。坚果宽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黑色,平滑,边缘无翅,有3刺,顶生刺(宿存花柱)长8-10毫米,先端具钩,基部2刺向下斜伸,长4-7毫米,先端渐细成刺状。
花期6-7月,果期8-10月。金鱼藻
群生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淡水池塘、水沟、稳水小河、温泉流水及水库中,常生于1-3米深的水域种,形成密集的水下群落。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台湾),蒙古,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印良尼西亚,俄罗斯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北非及北美,为世界广布种。金鱼藻
适应性强,喜光,但也耐阴,多野生于淡水水体、温泉等流速小的河湾中。金鱼藻
种子具坚硬的外壳,有较长的休眠期,通过冬季低温解除休眠。早春种子在泥中萌发,向上生长可达水面。种子萌发时胚根不伸长,故植株无根,而以长入土中的叶状态枝固定株体,同时基部侧枝也发育出很细的全裂叶,类似白色细线的根状枝,既固定植株,又吸收营养。
秋季光照渐短,气温下降时,侧枝顶端停止生长,叶密集成叶簇,色变深绿,角质增厚,并积累淀粉等养分,成为一种特殊的营养繁殖体,休眠顶芽。此时植株变脆,顶芽很易脱落,沉于泥中休眠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为新株。另外,在生长期中,折断的植株可随时发育成新株。
金鱼藻无根,全株沉于水中,因而生长与光照关系密切,当水过于浑浊,水中透入光线较少,金鱼藻生长不好,但当水清透入阳光后仍可恢复生长。在2%-3%的光强下,生长较慢。5%-10%的光强下,生长迅速,但强烈光照会使金鱼藻死亡。金鱼藻在pH值7.1-9.2的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以pH值7.6-8.8最为适。
金鱼藻对水温要求较宽,但对结冰较为敏感,在冰中几天内冻死。金鱼藻是喜氮植物,水中无机氮含量高生长较好。
花期6-7月,果期8-9月。雄花成熟后,雄蕊脱离母体,以花药末端的小浮体使其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比重较大,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授粉受精,这一过程只有在静水中进行。果实成熟后下沉至泥底,休眠越冬。
金鱼藻分布全国,特别是在水中富含有机质、水层较深、长期浸水的稻田中分布较多,危害较重。此外,静水池塘、湖泊、沟渠中亦有分布。由于金鱼藻吸氮能力极强,同时降低水温,严重影响水稻分蘖及生长发育。
此外,正常情况下,从栽种金鱼藻到第一次采收一般为50天。采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将棍子拎起抖一抖,在水中转上4-5转,将棍子一横两手往上一拎。而第二次采收的时间应该是在30天后,第三次采收只要相隔几天即可。金鱼藻
金鱼藻含质体蓝素(plastocyanine)及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前者为含铜蛋白质,而后者为含铁蛋白质。性味甘、淡、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凉血止血、清热利水,主治血热吐血、咳血、热淋涩痛。(摘自《中华本草》)
金鱼藻亦可用作猪、鱼及家禽饲料;人工养殖鱼缸布景。
水体中种植可作生物净化体,提高水质,可用于种植难度大、较深或半荫的湖池中。金鱼藻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4:3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3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