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29 03:15:18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亲”,初见于金文中,形声字,会意字,表示关系相近的人经常相见,本义是感情深,关系近,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亲”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亲”的字源演变图如下:亲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qīn形容词亲爱dear;beloved;intimate亲父、亲爹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密。与“疏”相对clo;intimate亲臣、亲懿王无亲臣矣。——《
准,准确accurate亲切搭上弓弦,觑的
通“新”。更新renew;replace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通“辛”。艰苦bitter;intensive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parent双亲、亲心归见其亲。——明·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亲难转债、亲党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密的、可靠的人clo person亲兵、亲失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副词亲自,亲身in person亲秉旄钺、亲炙亲往
亲近;接近be clo to亲傍、亲香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
动词用嘴唇或脸、额接触表示喜爱亲切kiss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另见qìng 久仰芳名,无由亲炙。——《红楼梦》
另见qīn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寴【唐韵】【正韵】七人切【集韵】【韵会】雌人切,七平声。【广韵】爱也。【孝经序】亲誉日着。【注】慈爱之心曰亲。【荀子·不苟篇】交亲而不比。【注】亲谓仁恩。【周语】慈惠保民,亲也。

又近也。【易·干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又【增韵】躬也。【诗·小雅】弗躬弗亲。【笺】言不躬而亲之也。【礼·文王世子】世子亲齐而养。【注】亲,犹自也。

又【释名】衬也。言相隐衬也。【增韵】姻也。【礼·大传】亲者,属也。【疏】谓有亲者,各以属而爲之服。【左传·昭十四年】禄勋合亲。【杜注】亲,九族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隂礼敎亲,则民不怨。【注】谓男女之礼,婚姻以时,则男不旷,女不怨。

又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则六亲固。

又【前汉·礼乐志注】如淳曰:父、子、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亲。

又姓。【史记·孟尝君传】齐王逐周最,而听亲弗。【注】亲弗,人姓名。【战国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大学】在亲民。【程注】亲,当作新。

又【唐韵】七遴切【集韵】【韵会】七刃切【正韵】寸遴切,七去声。【左传·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注】以亲疏爲分别。【释文】有平去两音。

又【广韵】亲家也。【集韵】婚姻相谓爲亲。

又叶苍先切,音千。【杨方·合欢诗】磁石引长针,阳燧下焱烟,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字汇】古从。今省作亲。【集韵】或作媇儭。○按字汇补又作,非。

说文解字

至也。从见亲声。七人切。

说文解字注

(亲)至也。至部曰:到者,至也。到其地曰至,情意到曰至。父母者,情之冣至者也,故谓之亲。从见声。七人切。十二部。李斯刻石文作亲。左省一划。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 次清七人切/七遴切tsʰjen
 次清七遴切/七邻切tsʰjen
韵略      雌人切 
增韵      七人切 
      十遴切 
中原 阴平真文   次清 tsʼiən
中州 平声真文     妻辛切 
洪武   次清七人切ts‘iən
   次清寸遴切ts‘uən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
   jiən
   jiə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真谆臻  jien
南北朝北魏后期北齐真谆臻  jien
南北朝齐梁陈北周隋真谆臻欣  jien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  tsʰi̯ĕn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  tsʰǐěn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  tsʰjen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  tsʰiɪn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  tshjĕn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  tsʰǐen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3:1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2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同小康论
下一篇:故,汉语汉字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