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选自《贞观政要》)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纠正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常常显得心怀恐惧,连讲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平时奏事,情况尚且如此,何况要折面直爽劝告,必然害怕触犯逆鳞。所以每当有人谏诤时,纵然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见怪。假如立刻发怒斥责,恐怕人人心怀恐惧,怎么敢再说话!”
①恒:常常。
②匡:纠正
③下:指百姓。
④又比:再比如,再者。
⑤怖慑:害怕的样子。
⑥失次第:指说话语无伦次。
⑦诤:直爽的劝告。
⑧逆鳞:倒生的鳞片。喻以谏触怒君主。
⑨忤(wu):违背,不顺从。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00:0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1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