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成语

更新时间:2022-10-28 22:41:09 阅读: 评论:0

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和齐宣王论道,问其他问题时宣王都很痛快地回答。可是孟子问到国内不治该怎么办,齐宣王无法回答,东拉西扯地扯到别的话题上去。后因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或“顾左右而言他”形容有意回避别人提出的问题,支吾其辞。

茅盾《腐蚀》:“我只笑了一笑,便顾左右而言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顾而言他

用法搭配

例句

作品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词语注释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谓:对……说。

(王之臣)之:的。

托:托付。

妻子:妻子和儿女。

(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之:到……去。

比:等到。

反:通“返”,返回。

冻:使……冻,受冻。馁[něi],使.......饥饿,挨饿。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抛弃,此指绝交。

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已:止,这里指罢免。

四境:国家。

顾:回头看,这里指环顾。

左右:身边的的人 此指近臣。

1.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邹城,古称“邹鲁圣地”,现称“孔孟之乡”)。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仁政。《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2.

谓:对……说。

3.

4.

托:托付。

5.

妻子:妻子和儿女。

6.

7.

比:等到。

8.

反:通“返”,返回。

9.

冻:使……冻,受冻。馁[něi],使.......饥饿,挨饿。

10.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11.

弃:抛弃,此指绝交。

12.

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13.

已:止,这里指罢免。

14.

四境:国家。

15.

顾:回头看,这里指环顾。

16.

左右:身边的的人 此指近臣。

作品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说:“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君王)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周围的大臣,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主要内容和启示

本文主要写了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巧妙的诘难对方,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百姓应付的责任的故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

启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读解赏析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文章。尤其是最后“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句,真是生动传神,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从小到大,从远到近,用类比的方法来写。

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老东推西挡,东扯葫芦西扯瓜,不肯表态实施仁政,所以激他一激,逼他一逼,迫使他思考如何抓纲治国,作出选择罢了。

所以,孟子的言谈和论辩术固然厉害,但我们如果要学习使用,也有一个运用的对象和场合问题需要注意。

故事精彩凝炼,情趣盎然,虽无一字涉及形象,可是一段读毕,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一个是天真烂漫,毫无戒备,一个是老谋深算,巧设机关;一个是下好套子,步步诱进,一个是不知就里,直奔陷阱。

替朋友照料家眷,却冻饿朋友妻儿怎么办?绝交!为官一任,却不能管好下属怎么办?撤职!身为君王,却使国家陷入混乱怎么办——废除……话到嘴边,齐王一个激灵,明白了孟子的用心。他悬崖勒马,东张西望,把话题引到别处——王顾左右而言他。

可是,那句潜台词已昭然若揭,生动传神地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齐王之呆,赞孟子之智,和他面对君王的勇气,被后人所传颂。

其实更可感叹的,是在遥远的古中国,“士”阶层曾经有过的风光与尊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离开特定时代,孟子推崇并可以自诩的“大丈夫”只能是不可企及的梦想。所以,我们不该小视了横遭愚弄的齐王,是他的天真、宽容以及狼狈,成就了夫子的雄辩之名。

作品出处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 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本文表现出孟子在论辩时很讲究策略,同时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物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是孔子孙子的学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创作背景

孟子主张仁政,孟子说过: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孟子》七章多有论述事实上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压迫与剥削。今孟子要站齐王面前,推行(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22:4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1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