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座南向北,水桶般粗的坚硬圆石柱耸立在方形石基之上,从基座底部计算石桅杆高约近8米,整个石桅杆圆石柱似乎是一整体打制,石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斗形石雕,顶端还有一个小斗形石雕,肃穆庄重颇为壮观。桅杆顶端尖状,石桅杆和石斗的雕刻都较为细致,打磨光滑, “姜家桅杆”基座为八角样式,“八角”为上等,表明姜氏家族出了位进士或四品官位以上的人物。该石桅杆原有2跟,是“姜氏”家族老屋门前遗存,姜氏老屋已毁,另一跟桅杆已不复存在,老屋门前一对雕刻精美石狮面容被毁丢弃在桅杆不远处的农田里。
桅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古时候一旦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在自家大门左右对称地建造两根桅杆,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斗,而且套斗的数量是很有规矩的,如果是考中了举人,只能套一个斗,称作“单斗桅杆”,如果考中进士,就可以套二个斗,称为“双斗桅杆”,即民间说法是:一斗为举人,二斗为进士。据考证,桅杆多在家族宗庙,屋前或陵墓前竖立,一般高约5至6米,最高可达10余米,底座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等样式,秀才底座凿成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为八角形状。桅杆底座以八角为上等,杆身圆形,杆尾渐收,旗杆石一般是为秀才表功,石桅杆的原型是笔。
巴中历代都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力求让子弟“知书达礼”“才高八斗”,在科举时代,家族中倘若有人考取进士,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及第”的匾额外,还要在祠堂或周围屋门前竖立石桅杆,以示荣耀并激励后人读书进仕成才立业,石桅杆代表着科举功名。石桅杆是荣誉,庄严和威武的一种标志。石桅杆它有显示荣耀和激励后人读书进仕的作用。作为古代科举文化的实物遗存“姜家桅杆”这个保存基本完好的石桅杆,巴中市境内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石桅杆已十分少见,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巴中市科举文化,家族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18:4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00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