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初见于金文时代,这个只有五笔的字竟然也是一个形声字:“口”表义;“目”(即“以”字。参见“以”字条)表声。“台”是“怡”的本字。《说文》:“台,说(悦)也。”石鼓文:“台尔多贤。”简化字把“臺”也合并为“台”。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台”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台”的字源演变图如下:台的字源演变图
台的字源演变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tāi | 名词 | 地名。“台州”的简称 | Taizhou prefecture | 南发交广东温台。—— | |
tái |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 | 台鼎、台宿 | ||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 chub mackerel |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 |||
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 platform | 台门、台榭 |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 ||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 | stage;terrace | 站台、讲台 | |||
器物的底座 | stand;support | 台盏、砚台 | |||
站;单位 | station | 气象台、电视台 | 今从宽将 | ||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 | |||
nutgrass | 南山有台, | ||||
古代中央官署名 | central office | 台谒当以属礼。——清· | |||
台湾省的简称 | Taiwan Province | 台胞 | |||
姓 | |||||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 desk;table | ||||
台风的简称 | typhoon | 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 | |||
参考资料 |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
又失也,宋鲁之闲曰台。
又【唐韵】土来切【集韵】【韵会】汤来切,音胎。【广韵】三台星。亦作能。【周礼·春官·大宗伯司中注】司中三能,三阶也。【疏】武陵太守星传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史汉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会稽。
又州名。【韵会】本汉冶县,宋为赤城郡,唐攺台州。
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注】琅邪费县南有台亭。【释文】台,敕才反,又音台,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读。
又【集韵】堂来切,音台。台背,大老也,通作鲐。【诗·大雅】黄耇台背。【笺】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释文】台亦读汤来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县。【又】乐浪郡蚕台县。
又【集韵】台谷,地名。
又【集韵】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今文尚书】作不台。
说也。从口㠯声。与之切。
说文解字注
说也。台说者,今之怡悦字。说文怡训和,无悦字。今文尚书:舜让于德不台。见《汉书•王莽传》、《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纪》本之作舜让于德不台怿。自序曰:唐尧逊位,虞舜不台。惠之早霣,诸吕不台。皆谓不为百姓所悦也。古文禹贡:祇台德先。郑注:敬悦天子之德旣先。从口㠯声。与之切。一部。按汤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台,殷本纪皆作柰何,释诂台予同训我,此皆以双声为用,何、予、台三字双声也。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台 | 广韵 | 止 | 平 | 之 | 以 | 开 | 三 | 次浊 | 与之切/音胎 | 0i | ||
蟹 | 平 | 咍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土来切/与之切 | tʰAi | ||||
集韵 | 止 | 平 | 之 | 以 | 开 | 三 | 次浊 | 盈之切 | 0ie | 说文恱也一曰我也 | ||
蟹 | 平 | 咍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汤来切 | tʰɒi | 三台星名或作能俗作㣍非是 | |||
蟹 | 平 | 咍 | 定 | 开 | 一 | 全浊 | 堂来切 | dɒi | 台背大老也 | |||
止 | 去 | 志 | 邪 | 开 | 三 | 全浊 | 祥吏切 | zie | ||||
韵略 | 平 | 之 | 盈之切 | |||||||||
平 | 咍 | 汤来切 | ||||||||||
增韵 | 平 | 之 | 盈之切 | |||||||||
平 | 咍 | 汤来切 | ||||||||||
中原 | 阴平 | 皆来 | 透 | 次清 | tʼai | |||||||
中州 | 平声 | 皆来 | 他来切 | |||||||||
平 | 支 | 喻 | 以 | 次浊 | 延知切 | oie | ||||||
平 | 皆 | 透 | 佗 | 次清 | 汤来切 | t‘ai | ||||||
参考资料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齐梁陈 | 脂之 | jei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0 | i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j | ǐə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0 | i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0 | i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i | ï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0 | ǐə | ||
参考资料 |
粤语ji4 toi4潮州话tai5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14:1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98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