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児”,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児”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児”的字源演变图如下:児的字源演变图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ér | 名词 | 同“兒” | child, pl. children | ||
参考资料 |
(康熙字典未收录“児”字头,请参考“儿”字。)
〔古文〕【唐韵】汝移切【集韵】【韵会】【正韵】如支切,尔平声。【说文】孺子也。象形。小儿头囟未合。
又【韵会】男曰儿,女曰婴。
又【韵会】儿,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仓颉篇】儿,嬬也。谓婴儿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韵会】姓也。汉有儿宽。
又【唐韵】五稽切【集韵】【韵会】研奚切【正韵】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
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说文解字未收录“児”字头,请参考“兒”字)
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汝移切。
说文解字注
(儿)孺子也。子部曰。孺、乳子也。乳子、乳下子也。襍记谓之婴儿。女部谓之嫛婗。儿孺双声。引伸为凡幼小之偁。从儿。象小儿头未合。谓篆体也。者、头会匘葢也。小儿初生。匘葢未合。故象其形。汝移切。十六部。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儿 | 广韵 | 止 | 平 | 支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汝移切/五稽切 | ȵje | 045.33 | ||
蟹 | 平 | 齐 | 疑 | 开 | 四 | 次浊 | 五稽切/汝移切 | ŋiɛi | 089.57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如支切 | nʑiɛ | 说文孺子也一说男曰儿女曰婴亦姓古作 | 27.2.1 | ||
蟹 | 平 | 齐 | 疑 | 开 | 四 | 次浊 | 研奚切 | ŋ••iɛi | 同郳 | 98.8.2 | |||
韵略 | 平 | 支 | 如支切 | 9.1 | |||||||||
增韵 | 平 | 支 | 如支切 | 9.1 | |||||||||
平 | 齐 | 研奚切 | 15.2 | ||||||||||
中原 | 阳平 | 支思 | 日 | 次浊 | ɽï | 1.1 | |||||||
阳平 | 齐微 | 影 | 全清 | i | 13.3 | ||||||||
中州 | 平声 | 支思 | 如之切 | 4.1 | |||||||||
洪武 | 平 | 支 | 日 | 日 | 次浊 | 如支切 | ȵie | 5.1 | |||||
平 | 齐 | 日 | 日 | 次浊 | 研奚切 | ȵi | 9.2 | ||||||
切韵 | 止 | 平 | 支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如移切 | |||||
参考资料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魏 | 支 | jiei | ||||
晋 | 支 | jiei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支 | jie | |||
齐梁陈北周隋 | 支 | jie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ȵʑ | ie̯ | |||
拟音/王力系统 | ɽ | ǐe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ȵ | je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ȵ | iɪ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ńź | jĕ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nʑ | ǐɛ | ||||
参考资料 |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12:2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97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