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罗生门,多年来经常发生的扶了老太被讹事件

更新时间:2022-10-28 04:56:47 阅读: 评论:0

事件

扶老罗生门安徽扶老罗生门现场视频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惊天逆转,南京官方披露,彭宇当时确实撞了徐寿兰老人。

2013年,北京发生过一起外国小伙撞大妈事件,很多网友认为是外国人遭到了中国大妈的讹诈,但事后却又证明,外国小伙的确撞倒了大妈,大妈平白受了委屈。

2014年9月22日上午10点,巴中麻柳湾大桥江南桥头桔园路附近发生一起巴中版的“扶老人”罗生门事件,两男子搀扶一摔倒的七十多岁老奶奶,老奶奶认为搀扶她的四十多岁的王先生撞到了她,要求其赔偿,王先生则认为老奶奶讹人,两方僵持不下,随后东城派出所民警介入调查。

2015年9月,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一大学女生扶老太一事,再次点燃舆论。先是淮南师范学院官微@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发布公告称,学校领导、学校有关部门和公安局高度重视;后是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至于社交网络,更是炸开了锅。如同当年舆论绝大多数都站在彭宇一边,这次,舆论又选择了女大学生。就此次事件,一边说被撞,一边说被讹,且都有证人(女大学生方有网友@任梵僮,老人方有至少三位附近村民);当地公安局称已经有初步调查结果,真相将浮出水面。但就是这样一个只需稍等真相就会出来的状态,一些人还在按捺不住地鞭挞老太太及其家人。

新闻反转

无论是安徽扶老罗生门、彭宇案还是淮南师范学院案,最终都存在一定的舆论反转。这已经证明,我们对老人讹诈的判断存在误差。事实不清不可怕,调查也需要时间,但可怕的是,一切还未水落石出,我们已经做出了自以为是的审判,就算官方最后的调查结果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相比现实生活,网络里的老年人更像是弱势群体。互联网是社会情绪的放大镜,它可以把一次意外事件,借社会情绪无限放大。“坏人变老了”的指责,正是利用了互联网文化的反权威特质。这也许是一场不公平的舆论斗争:老年人无法在互联网上辩解和反击,甚至无从知道网络舆论中的污名化。

若老人深谙网络传播规律,写一个更苦情的申诉帖,很难说舆论会不会就此反转。因此,面对类似纠纷,面对网络的集体狂欢需要慎重,一次公开的玩笑,可能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因此,“摔倒的老人还要不要扶”是个伪话题,与其说老人们摔倒在现实中,倒不如说,他们是摔倒在了网络上。

新闻传播具有议题设置功能,如果传播者所设置的议题与公众议题相符,则传播效果较好,议题就会引起舆论共振。但有时,传播者的议题设置可能出现偏差,它源自事实报道的片面——当公众刚开始接受一种说法,舆论刚开始成形时,人们忽然发现,之前所传播的信息不实或有待确认,这种转变让公众措手不及,也容易表错情、会错意。这种现象导致了舆论的反复,也加剧了公众焦虑。

舆论建议

不管事实如何,新闻反转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存在,即便真相得到了厘清,信任却已经缺失,焦虑也必然加重。所以,在等待真相的过程中,必须追问:“为何会出现新闻反转,它造成的危害是什么?”新闻反转频频,媒体公信力将受到影响,人们的判断也无所适从;更严重的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也将变得模糊和摇摆,很难再去相信别人,信任的只有自己。就像人们刚刚谴责完诬陷人的老太,却忽然发现自己可能被忽悠了,成了别人借机表达的工具。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04:5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95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扶老罗生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