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水病(heartwater),也叫牛羊胸水病,脑水病或黑胆病。由力克次氏体引起的绵羊,山羊,牛及其他反刍动物的一种以蜱伪媒介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浆膜腔积水(如心包积水),消化道炎症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大多数非洲国家和突尼斯,加勒比海群岛也有该病的报道,因上述地方存在有传播媒介彩色纯眼蜱。
该病被认为是非洲牛、绵羊、山羊以及其他反刍动物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急性病例死亡率高,一旦出现症状则预后不良。
本病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科的反刍兽考德里氏体(Cowdria ruminantium),存在于感染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尤其是大脑皮层灰质的血管或脉络膜丛中。姬姆萨染色为深蓝色。多形,但多呈球形,球形者直径为200-500nm,杆状者为200-300×400-500nm,成双者为200×800nm。本病原体在动物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结网状细胞中以二分裂、出芽和内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本病原体抵抗能力不强,必须保存于冰冻或液氮中,室温下很少能存活36小时以上,存在于脑组织中的病原体在冰箱中能保存12天以上,-70℃下能保存2年以上。本病原体可在小鼠和白化病的小鼠体内连续复制,最近也有细胞培养增殖的报道,在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心水病仅由钝眼属蜱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希伯来钝眼蜱(A.hebraeum)(尤其是在南非),A.pomposum钝眼蜱(尤其在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和热带的希伯来钝眼蜱-彩饰钝眼蜱(主要在东非和加勒比海群岛),宝石花蜱(A.gemma)和A.lepidum钝眼蜱和A.thalloni钝眼蜱(象蜱)已在实验上证明传播心水病。
两个北美种的斑点钝眼蜱(A.maculatum)(也叫海湾钝眼蜱)和长延钝眼蜱(A.cajennen),具有传播心水病的能力,前者广泛分布于美国的东部、南部和西部。
钝眼蜱为三宿主蜱,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五个月至四年的时间,病原只能感染幼虫或若虫期的钝眼蜱,在若虫期和成虫期传播,所以,有很长时间的传播性;它不能通过卵传播。钝眼蜱具有多宿主性,可寄生于各种家禽、走禽、野生有蹄动物、小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在非洲,心水病在外来品种的牛、绵羊、山羊和水牛中引起严重疾病,而在当地品种的绵羊、山羊中发病较轻微,在几个当地种的羚羊中发病不明显。南非大羚羊(Damaliscus albifrons)、黑角马(Connochaetes gnu)和南非小羚羊(Antidorcas marsupialis)对本病不易感。
用反刍兽考德里氏体接种白尾鹿,证明对心水病病原是敏感的,病畜出严重的临诊症状并伴有典型的死后病变,且死亡率高。小鼠和白化病小鼠对本病病原敏感。
绵羊和山羊的潜伏期一般比牛短。静脉接种绵羊7-10天;牛7-16天出现发热反应。在自然条件下,易感动物被引进到心水病疫区后,14-18天可出现本病的症状。
由于宿主的易感性和病原株毒力的差异,心水病在临诊上可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最急性型:通常见于非洲,当外来的牛、绵羊、山羊等种畜引进到地方性心水病疫区时,常发生本病。开始发热和抽搐,突然死亡。在某些品种的牛中(如Jerys,Guernys)可见有严重的腹水。
急性型:在外来的牛和当地的家养反刍动物中最常见。患畜突然发热,体温可达约41.7℃,继而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呼吸迫促。然后出现神经症状,最为明显的是不停地咀嚼,眼睑抽搐,伸出舌头并做圆圈运动,常作前蹄高抬的步态,站立时双腿分开,低头。在严重的病例神经症状增加,持续抽搐,肌肉震颤,在死前通常可看到奔跑运动和角弓反张,在病的后期,通常可见感觉过敏,眼球震颤,口流泡沫,偶尔可见腹水。急性型通常在出现症状一周内死亡。
亚急性型:特征是病畜发热,由于肺水肿引起咳嗽,轻微的共济失调。一至两周内康复或死亡。
温和型和亚临诊型:也称为“心水病热”,发生在羚羊和对本病有高度自然抵抗力的非洲当地某些品种的绵羊和牛中。该型唯一的临诊症状是短暂的发热反应。
病原体通过感染蜱侵入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结网状细胞中进行分裂复制而导致一系列组织病变。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心包积水,心包中可见有黄色到淡红色的渗出液,绵羊的渗出液比山羊的更浓稠。通常可见到腹水、胸水,纵隔水肿和肺水肿。心内膜下层有出血斑,其他部位的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层也有出血。心肌和肝实质变性,脾肿大和淋巴结水肿,卡他性和出血性皱胃炎和肠炎等病变也较为常见。脑仅表现为充血,极少发生其他病变。
常发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取
血液标本应在发热后2一4天内采集最佳。血样脱纤维后,应立即感染动物,或置液氮或-70℃以下保存。发热期扑杀的山羊主要采取大血管内膜、脾、淋巴结、脑等组织。检查组织中的病原涂片或压片,必须风干,用甲醇固定2-3分钟后送检。
2.直接镜检
经颈静脉或其他大血管内膜制备的涂片,或用大脑皮层、海马角或脊髓制备的压片,固定。经0.45微米滤膜滤过的姬姆萨氏染液染色20分钟。可见胞浆中有立克次氏体的包涵体,呈圆形,淡红色至紫红色,着色比胞核浅。一个细胞中可见1个到几个包涵体,大小为2-15微米。
病畜发热初期血液制备的白细胞培养物的超薄切片,用电镜检查,可见在胞浆中膜围绕的空泡内发育的成团立克次氏体(包涵体)。
3.分离培养
迄今尚未能在细胞培养和鸡胚中增殖成功。用体温升至41℃或41℃以上感染立克次氏体的山羊血液制备的白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于37℃培养。到第五天收获。同时用非感染山羊的血液制成白细胞培养物作对照。结果所有感染动物的白细胞培养物中,均有立克次氏体的包涵体。
4.免疫荧光试验
用直接法检测立克次氏体。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加在经洗涤并用冷丙酮固定的血管内膜,大脑压片以及有白细胞培养物的盖片上染色,洗涤,干燥,封片,镜检。感染细胞的细胞浆内,包涵体呈鲜绿色至黄绿色荧光。
5.动物试验
用上述血和脑组织悬液静脉注射易感山羊、绵羊。于注射11天后开始发病,其症状和病变与自然感染相同。雪貂和小鼠是可靠的实验敏感动物,可用雪貂、小白鼠和白化病小鼠体内连续传代保存病原体。此外,近年来,DNA探针技术已被用于检测传播媒介蟀及感染动物中的反当兽考德里氏体。
6.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蓝舌病相鉴别,蓝舌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属的蚊子,而心水病为钝眼蝉属的蟀。蓝舌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舌、唇和胃肠道糜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而心水病以发热、神经症状和浆膜腔积液为特征。
病羊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氯四环素,或氧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本病地区应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的反当动物及其产品。在流行地区灭蝉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在蟀活动季节,所有家畜每隔5天药浴一次,或把灭蟀药撒布到畜体上,并严防有蟀寄生的家畜进人无病地区。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9:3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92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