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国邮电部发行的特种邮票

更新时间:2022-10-27 16:50:35 阅读: 评论:0

发行信息

十八世纪中叶,中国作家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曹雪芹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作家,他披星戴月,含辛茹苦,伏案十年,从事《红楼梦》的创作,先后增删五次,不幸中道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全书遂未成。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高鹗所作。

为反映中国这一古典文学名著,邮电部于1981年11月20日和1982年4月24日分两批发行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一套,共十二枚。

制票参数

邮票志号T.69整张枚数49(7×7)齿孔度数P11
印刷版别影写版设计者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全套枚数12枚原作者特种邮票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规格发行日期
12-1黛玉葬花4分686.46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2宝钗扑蝶4分535.26万枚27mm×40mm1982.4.24
12-3元春省亲8分1314.36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4迎春诵经8分990.96万枚27mm×40mm1982.4.24
12-58分1357.06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68分1020.36万枚27mm×40mm1982.4.24
12-7湘云拾麟8分1336.41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810分461.76万枚27mm×40mm1982.4.24
12-920分743.51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1030分341.51万枚27mm×40mm1982.4.24
12-11可卿春困40分304.96万枚27mm×40mm1981.11.20
12-1280分402.96万枚27mm×40mm1982.4.24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黛玉葬花黛玉葬花(12-1)邮票图案上画的是林黛玉独把花锄,吟诗抒发其 内心的孤独与伤感时的情景;宝钗扑(12-2)邮票图案画的是宝钗扑蝶未成,却听见下人密语,正思考对策时的情景。(12-3)邮票图案中的元春头戴凤冠,身穿霞帔,珠光宝气,却掩不住内心缕缕忧伤;迎春诵经(12-4)邮票图案为,在绣春囊风波中,迎春置身事外,息事宁人,在众人争争吵吵中,独自读起经书《太上感应篇》;(12-5)邮票画面上,为探春组织大观园众姐妹结成“海棠诗社”;惜春构图(12-6)邮票画面上,惜春正手持画笔,潜心构思,准备描绘大观园的秀丽景色和姐妹们的姣好身姿;湘云拾麟(12-7)邮票画面为湘云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失的金麒麟的情景;李纨课子(12-8)邮票正是表现李纨教儿子读书的情景;凤姐设局(12-9)邮票图案上画的凤姐,侧身低头正寻思如何设局置贾瑞于死地;(12-10)邮票画面上,正是掩面挟包逃脱虎口的巧姐形象;(12-11)邮票画面上,即为这位贵妇人春困消闲的媚态;妙玉奉茶(12-12)邮票画面为妙玉手棒清茶一杯。

邮票赏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布局得当,画面简洁,人物形象突出。画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径庭、性格志趣迥然相异的十二金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方寸之间,刘旦宅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绣像形式,工笔与写意结合,泼墨与线描并施,刚劲而不失秀逸,把红楼众女性形象的喜怒哀乐描绘得丝丝入扣、栩栩如生。

收录情况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被收录进《中国文艺邮票欣赏》 、《中国邮票全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中国邮票集锦 1878-1981》 等著作集邮册中。

版本信息

双玉读曲原邮电部除了发行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一套,另于1981年11月20日发行了小型张“红楼梦—双玉读曲”1枚。这枚小型张邮票画面以盛开的桃花为背景,配以几座楼台亭阁。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林黛玉淡装素抹,贾宝玉披红着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图序M齿孔度数11.5×11度
面值2元发行量81.85万枚
规格140mm×78mm邮票尺寸60mm×40mm

(参考资料: )

邮票价值

《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一面世,便获得广大集邮者的喜爱,虽然总发行量高达81万,但该套邮票却一直为集邮者所追逐。这套邮票被评为“一九八一年最佳特种邮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6:5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91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