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马斯涅的笔头很快,是一位多产作曲家;除了偶尔写些器乐作品和歌曲外,他的活动领域在于歌剧,主要是喜歌剧。马斯涅的后期创作-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但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黛依丝》(1894年) 、《莎芙》(1897年)和《唐吉诃德》(1910年),还是很有意思的。马斯涅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但他对法国音乐的影响几乎没有延及二十世纪,人们总是尊他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天才代表者.
马斯涅除了勤奋的创作活动外,还长时间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课教授(1878-1896年),在他的学生中后来成为法国著名作曲家的有布鲁诺、夏庞蒂埃、施密特、凯什兰(C.Koechlin,1867-1950)和罗马尼亚作曲家埃涅斯库等。马斯涅在三十六岁时(1878年)便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是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1876年,他已获得荣誉勋位,1899年,又获得二级勋位.1912年8月13日,马斯涅逝世于巴黎.
如今,在法国以外的地方,他主要是以《曼侬》而知名。《曼侬》汇集各家优点于一身,马斯涅借用了瓦格纳的主导旋律,遵照古诺悲怀忧伤的旋律,其乐声甘美、歌词能令疲倦的商贾怦然心动,但踏出剧场大门时,却在道德上有飘飘然的感觉。人们在评论马斯涅时,有这样一种说法,称他是一位沾染市侩气息的音乐家,能洞悉大众之所求, 并决意迎合众人口味。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
马斯涅谢世后,《音乐快讯》企图解释他受人激赏的原因:“如果马斯涅不是生在世人渴求旋律、而尝试制造旋律的作曲家又十分难求的时代中,他必定会遭人埋没,这是不辩自明真理,但事实如此。马斯涅就在这个大多数作曲家亟思比旧乐派更上层楼的时代中,结合了一点现代主义与瓦格纳风骨以创制旋律。他既得天时之便,理所当然要受人赏识。我们所以迎接他不甚美妙的旋律,只因我们无从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16: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8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