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纪念碑《董振堂传》介绍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开展评选“双百”人物活动,董振堂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功绩昭百世,烈士英名传千秋。《董振堂传》由鞠毅、杨成林所著,一位英雄模范人物就是一座丰碑!这部传记文学追忆了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之为“坚决革命的”——董振堂光辉战斗的一生。让我们学习英模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向往光明
一、发愤读书
二、励志成才
三、策应北伐
四、移防河南
五、彷徨歧途
第二章宁都起义
一、南下江西
二、“围剿”红军
三、进驻宁都
四、北上受阻
五、特支在行动
六、寻找新的出路
七、联系苏区
八、起义成功
九、开赴苏区
十、改编整训
第三章保卫苏区
一、刀光闪闪打赣州
二、知彼知己取漳州
三、威风凛凛战水口
四、长源庙痛失赵博生
五、痛歼“围剿”之敌
六、敌前练兵
七、撤离苏区
第四章铁流后卫
一、血染湘江
二、阻击黔境重兵
三、扼守石板河
四、爬雪山
五、过草地
六、忍辱负重
七、三过草地
八、激战华家岭
第五章浴血河西
一、西渡黄河
二、喋血永凉
三、鏖战山丹
四、建立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
五、坚守高台
六、血战高台
七、营救
第六章光照千秋
一、“坚决革命的”
二、开怀拥抱
三、丰碑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后记
董振堂虽然牺牲70多年了,但他刻苦勤勉,追求光明,爱党爱国爱百姓的高贵品质和军事家的指挥才能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有一本全面反映董振堂将军光辉战斗一生的书籍,是多年来董振堂的战友、部下以及他战斗过的地方的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党史工作者的责任。
2009年初,中共高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爱琴建议中共高台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主任蔺学伦撰写《董振堂传》一书。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编著作者数易其稿,完成了30万字的人物传记。在这一工作过程中,首先是省、市、县委领导对编著此书十分关注。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题写书名,中共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市委副书记、张掖红西路军精神研究会会长万泽刚为本书作序,市县领导徐永成、余锋、鞠毅、杨成林、梁吉东对编著工作和出版印刷工作非常关注,郭生玺、姚天成、林斌、杨红光、丁尚义、邓礼做了大量协调工作。领导的希望和要求成了编著者做好这一工作的标尺和动力。其次,为编著工作提供书面资料和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语聊、座谈走访等形式提供资料的有:董振堂的次子董用威(原石家庄棉纺七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侄子董光炳(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长、空军高射炮兵学校原校长);董振堂长子董光楹的儿子董乃煌(原河北省信息产业厅计划处处长)及其妻子武建华,董光楹之子董力、董强,女儿董军;董用威之子董健、女儿董乃乐;董振堂之女董光苔的丈夫陈凌,其子陈钒,女儿陈欣;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王银翠,新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党史工作)王建新,新河县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李连梅;宁都起义纪念馆退休老馆长曾庆圭及现任副馆长曾晨英父女;高台县已故老红军李茂华,王铭五的妹妹王萍,老红军符泽攀之孙女符晓云;原高台县委党校校长、离休老干部师笃文,原高台烈士陵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葛立新,高台县民政局副局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高建智,高台县文化稽查大队队长(曾为高台烈士陵园讲解员)陈宜佳,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宣传研究教育科副科长王丽霞等。提供和拍摄图片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有:中共高台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新河县委宣传部、石家庄市金大陆装饰有限公司、保定军官学校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蔺学伦、高建智、王三虎、闫应标、田玉龙、晓岗、胡有全、葛立才、蔺鹏、段进泓、周葵、付胜强、董用威、陈凌、曾庆圭、郎秀杰、郭晓芸、文静等。修改过文稿和提出修改意见的有:安永香、刘丹庭、曾庆圭、曾晨英、董用威、董光炳、陈凌、董乃煌、董力、蔡军、曹玉华、杨学龙、段进泓、王三虎、许红英等。第三,书稿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分配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审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提供了出版经费。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有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是临泽到高台的距离。各种资料上说法不一,但实际上临泽县旧县城所在地蓼泉镇与高台县城的距离是22.5公里。二是高台东、西关财神楼离城门的距离。各种资料上说法不一样,现在原始建筑已荡然无存,但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位置,编著作者实地勘察后认为大约如本书中所写350米和280米。三是许多资料上都载明宁都起义参加者中1955~1964年共有31位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但实际上只有30位将军的名字,本书也只能照此来写。四是因缺少资料,有许多内容都是根据回忆录文章写的,尤其是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只能是根据多种材料相互佐证进行分析判断,做到更加准确,但不能保证一定正确。
由于编撰者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请同仁学者继续研究探讨,请熟悉这段历史、熟悉董振堂将军事迹的不吝赐教,使这部传记文稿若能再版时更加贴近历史的实际,使人物形象更加接近或达到传如其人。真如是,则编撰者幸甚,读者幸甚。
编委会
2013年5月
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1931年12月14日,与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000余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总指挥、军团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率部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4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带领所部渡黄河西征,编入红西路军,指挥、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2月,董振堂成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3名委员之一。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因寡不敌众,于1月20日壮烈牺牲。
英雄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烈士的英名却永远铭记人心。
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的不朽功勋光耀千秋,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史诗,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2009年,董振堂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今天,我们追忆他的一生,就是要学习他对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畏强敌、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革命意志不涣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董振堂传》集史实性、教育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的出版,必将对学习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是为序。
万泽刚
2013年5月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15:2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81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