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红军高级指挥员

更新时间:2022-10-26 15:23:02 阅读: 评论:0

人物生平

投笔从戎

董振堂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姓姥姥家的“赵”姓。

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给他改回“董”姓。

董振堂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

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

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

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

投奔苏区

董振堂董乃煌介绍,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

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

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从1932年7月到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

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5年5月,在金沙江阻击战中,因缺乏渡船,为掩护兄弟部队过江,不得不一再命令第5军团延长撤防日期。从3天3夜,到6天6夜,一直到9天9夜。不足5000人的红5军团,硬是把1万多名敌人,死死地拖在阵地前。董振堂下令:“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没有命令绝不撤离,保证主力安全过江。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家庭生活

妻子贾明玉 
哥哥董升堂 
儿子董用威 
女儿董光苔 
侄子董光权 

主要成就

宁都起义 投奔红军

宁都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的光辉成果。董振堂领导参加宁都起义,对壮大人民革命力量,起了重大作用。

保卫苏区 展建奇功

1932年8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北线的宜黄、东安战役。同年冬,进军赣东、闽西的黎川、建宁、泰宁。每次战役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因指挥作战有功,12月中旬,在中央苏区军民隆重纪念宁都起义胜利一周年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将红旗勋章别在董振堂的胸前,并称赞他是卓越的指挥员、常胜将军。

长征路上 坚固后卫

1934年10月长征,红五军团就奉命担任后卫,董振堂为掩护全军安全转移做出了突出贡献。1935年1月,正是由于董振堂率红五军团在遵义城东南布防阻止了国民党“追剿”军的追击,才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董振堂为党和红军又立了一大功劳。

巧渡金沙江 阻击国民党

1935年5月上旬,董振堂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并多次胜利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董振堂所率红5军团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后世纪念

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内设序厅和主厅,共500多平方米。董振堂半身雕像和毛泽东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矗立在序厅。 

董振堂故居

位于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一条新修的公路即可直达。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新河县对董振堂将军故居进行了修缮。这里是董振堂出生的地方,常有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参观,体味将军清末民初的农家生活。

2018年1月19日,在纪念董振堂将军牺牲81周年之际,董振堂将军故居纪念设施正式落成启用。

据了解,董振堂将军故居旧址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破损严重,影响制约了红色教育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董振堂精神,邢台新河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董振堂故居,故居现址是在其旧址西北方向约100米处还原重建,总占地2160平方米,分为故居广场和将军故居两部分。其中,故居广场部分占地1542平方米,主要建有将军石雕像、浮雕墙。将军故居部分占地618平方米,共有房屋17间,其中设有4个陈列展室。

将军故居的落成开馆,有效完善了董振堂纪念设施,与董振堂事迹陈列馆、振堂碑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将成为该县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振堂族墓

是邢台市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和骨肉同胞、祖上先辈。经过修葺,董氏墓地又树立了董振堂将军纪念碑。碑体高大宽厚,镌刻着董振堂生平简介。 

董振堂纪念碑

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建成。陵园内建立了“董振堂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园内董振堂纪念亭柱上的楹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亭内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隶书“董振堂纪念碑”,北面镌刻着360余字的《董振堂烈士传略》。 

董振堂墓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内,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董振堂和3000多名将士壮烈殉难,董振堂埋于其牺牲处。 

建军纪念日怀战烈

1962年,叶剑英写了一组《建军纪念日怀战烈》来赞颂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 

高台题词赞董杨

198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魏传统,于8月30日在高台烈士陵园题词并写下了一首《董振堂杨克明千古》的诗:昔言讲学设高台,未料城崩动地哀。董杨血战抛头颅,此来含情尤缅怀。

七律诗赞誉

1988年1月23日,红军老战士陈靖感慨万端,写下一首《七律·高台怀古》来称赞董振堂。诗句为:黑水河畔苦思寻,难忘滔滔烈士魂。 西去艰难勇碎骨,东返险危敢粉身。正确使命正确路,英雄军队英雄城。高台城头当高瞻,荣光首属红五军。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15:2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81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董振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