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lùmén
Gateleakage
是网络语言。指个人的私人信息被非法泄露.
2009年年2月,u003c刑法修正案(七)u003e公布施行,在刑法第253条后增加一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导致1亿多名用户页面资料外泄的Facebook“泄露门”事件,引起了网站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关注。将资料曝光的黑客称,自己此举是为了提醒网民学会保护隐私。
收集1亿多名用户的资料的黑客罗恩·鲍威斯是一名网络安全咨询师,他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自己只用了一条非常简单的代码就收集到了这些总量达到2.8G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
报道称,鲍威斯放出的资料包流传非常快,当天下午就有超过1000名网民下载。一名Facebook用户将这一事件描述为“令人震惊而有些恐惧”。隐私保护专家则表示,这一事件证明Facebook的隐私保护设置确实“令人费解”,该系统有进一步简化的必要。
“很多人并不知道,进行了不完全的隐私设置之后,他们的信息仍然能通过网络搜索被找到。”国际隐私保护组织成员SimonDavies说,“一个拥有上百工程师的大型网站早该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他们的用户并不能搞明白怎样才能进行完全的隐私设置。”他还表示,此次“泄露门”必将引起那些无意间公布自己资料者的愤怒。
而Facebook运营商则回应称,“泄漏门”中放出的信息,都是用户自行添加并乐意向网络公布的信息。Facebook网站首席执行官MarkZuckerberg表示,自己相信公司已经有了完善的隐私设置系统。
Facebook网站近期曾因隐私设置系统过于复杂而饱受非议,很多国际用户表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信息公布给了大众。为此,Facebook在上个月曾声明将“极大地简化”隐私设置系统。
谁都不希望将自己的私密信息公诸于世。如新闻所述,将姓名、住址、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一并发到网上,其危害可想而知。这些资料,对于派发传单、联络生意甚至意欲盗用他人银行卡或进行敲诈等不法行为的人而言都是有用的。一旦个人信息遭泄,当事人将被手机垃圾信息所扰,其个人财产生命安全也将增加风险。
根据以往报道,肇事者蓄意收集并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多有谋利企图。他们将这些信息卖给需要客户资源的企业,或者卖给专门收集这些信息的“掮客”和利用这些信息为非作歹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按照去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其中的购买者或出售者,已分别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面对这种见利忘义、损害公民权益的现象,消除风险,扼止源头,使公众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是有关部门的应有之举。事实上,在10月份,北京丰台区法院就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3名倒卖他人个人信息的男子有期徒刑一年。
彻查并扼止源头,还需辅之以防范。短短几天内就曝出两起个人信息“泄露门”,并且无人出来担责,可见“泄密”者身份、手段之隐蔽。如今利用网络上传信息隐密性高,如无周密防范,很容易又有类似事件发生。
防范的重点首先在个人自身。公民个人是个人信息的源头。对于不明来历的调查电话、调查问卷,每个人都有权拒绝作答。在社交网等网站填写个人资料时,应尽量避免填写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信息。平时在银行、邮局等机构办理个人业务后的回单、收据,应尽理妥善保管或彻底销毁……掐断一切可能的泄密途径,个人信息安全性会更有保障。
另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按照常理,单位不会对外出售个人信息。能够作出此种行径的往往是单位内部个别员工,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人员,比如,提供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些“重点人”,相关单位应加强宣传教育,并严格管理其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每个环节。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14:1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81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