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毕业后,他1924年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研究班。回国后经戴传贤介绍到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作,后又转到国民党安徽省党部。1929年经邵元冲介绍,任国民党宣传委员会秘书。
由于他的文字能力很强,组织能力也很好,很快在宣传委员会露出头角,成为公认的该委员会最有能力的宣传干部。因宣传委员会在中央党部内办公,方治开始和陈立夫有了接触。
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后,宣传委员会改为宣传部,方治即升为主任秘书(部长叶楚怆)。1931年9月,国民党撤销中央党务各部,方治改任宣传委员会主任秘书,但其实际权力和副主任不相上下。刘芦隐虽居副主任地位,但凡事都嘱咐要征求方主任秘书的意见。
在1935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大”上,方治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成了CC系的骨干人物和把守宣传口的大将。会后,宣传委员会又改称宣传部,刘芦隐任部长,方治即任副部长。1936年7月,刘芦隐被戴笠系特务逮捕后,方治以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1937年7月,邵力子出任中央宣传部长,方治仍任副部长。
“八一三”后,方治调任教育部国民党党部主任委员(部长王世杰)。1938年1月,方治重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顾孟余)。1938年10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省主席廖磊),1940年初夏改任国民党总裁室秘书,并兼任教育部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训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初改任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2月,策划和指挥特务制造了“较场口血案”,破坏民主。2月又策划了重庆及附近各地的大规模反苏游行。
1946年10月,擢任上海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暨京沪杭警备总部政务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但上海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弄得他焦头烂额,特别是五·二○学生运动更使其感到束手无策。1948年3月当选为“国大”代表。同年八·一九币制改革时,蒋经国率人马到上海打“老虎”,得到方治的大力支持。
1949年5月去台,应聘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翌年任“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干事长,嗣改任秘书长,1952年10月,国民党“七大”,方治未入选。1958年10月,国民党“八大”,方治当选为中央评议委员;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1970年当选“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72年任“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副理事长。1989年病逝台北。终年94岁。著有《我生之旅》等。
方治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曾起过一定作用。1935年10月,他与张道藩等在南京丹凤街筹建南京戏剧学校,张任主任委员,方治和雷震等人任委员,余上沅任校长。1938年迁四川江安县,改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戏剧学校。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他和邵华(安徽颍上人)奉教育部长陈立夫之命到安徽视察教育,把安徽当时四所省立临时中学和设在阜阳的省立颍州中学、颍州师范及颍州女中都迁往武汉,成立国立安徽中学(后改称国立第八中学),校址设湘西、川东各县,共有11个分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国立中学。在重庆时期,不少流亡来渝的安徽籍学生都得到方治的帮助。1958年他在台湾组织“中琉文化经济协会”。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9:5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9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