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五老,董必武、林伯渠等的合称

更新时间:2022-10-26 08:45:41 阅读: 评论:0

称谓来由

“延安五老”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后 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尊称为“延安五老”,即分别称谓董老、林老、徐老、谢老、吴老。

《游南泥湾》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朱德

纪念七七了,

诸老各相邀。

战局虽紧张,

休养不可少。

轻车出延安,

共载有五老。

行行卅里铺,

炎热颇烦躁。

远望树森森,

清风生林表。

白浪满青山,

绿叶栖黄鸟。

登临万花岭,

一览群山小。

丛林蔽天日,

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

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

破窖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

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

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

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

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

青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

养生亦养脑。

薰风拂面来,

有似江南好。

散步咏晚凉,

明月挂树杪。

董必武

个人简介

董必武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 武。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林伯渠

个人简介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中国湖南省安福(今临澧)人。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 1902年,林伯渠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

1904年春,经选拔考试,林伯渠被师范学校选送留学到日本东京弘文学校公费留学。

1905年8月,林伯渠在东京加入中国革命者同盟会。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 ,林伯渠在极为愤慨之下,毅然回国。

1906年春天,林伯渠回国后,在长沙振楚学堂教学并在西路公学任职约1年。

1907年,林伯渠被派往东三省联络绿林,从事起秘密的反清活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才回湘参加反袁独立活动,后被袁世凯通缉,于1913年5月逃亡日本,并加入到孙中山重新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受命回国后,曾任湖南省署秘书兼总务科长、政务厅长等职。

1917年,段祺瑞非法解散国会,林伯渠与湘军旅长林修梅退至衡阳起义,参加了护法之役,担任湖南护法军总司令部参议。

1920年,林伯渠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林伯渠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他参加国民党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两任农民部长和武汉国民政府会秘书长。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林伯渠逃出国民党中央,出任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把一支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弱的杂牌军,建设成北伐中的一支劲旅。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后,林伯渠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2年冬,林伯渠由海参崴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

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派林伯渠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集中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林伯渠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8年冬,林伯渠抵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后受党中央委托,前往东北迎接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郭沫若等30多位民主人士到北京。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林伯渠作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49年,在10月1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林伯渠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林伯渠当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倡导把定期下去视察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党和国家机关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一种制度。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林伯渠继续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7年到1959年的三年中,林伯渠先后去广东、杭州、上海、南京、内蒙、山西、辽宁、宁夏、湖北、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视察,逐渐觉察出一些问题,在日记本中写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力戒浮夸片面”等一些针砭时弊的见解。

1959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林伯渠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8月,林伯渠率代表团赴蒙古访问,受到蒙古人民的热烈欢迎。

1960年5月,林伯渠病情恶化,在北京医院治疗,29日病逝于医院,享年74岁。

徐特立

个人简介

徐特立(1877—1968),又名徐立华;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徐特立1905年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后兴办私学(如梨江学校、长沙平民夜校 等)。

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1924年6月,42岁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谢觉哉

个人简介

谢觉哉谢觉哉,原名谢觉斋,字焕南,学名维鋆,188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05年考中晚清秀才。1919年参加五 四运动,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里,在湖北、上海、湘鄂西苏区,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任《大江报》、《红旗》报《工农日报》主编。1933年4月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等职,主持和参加起草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担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长兼秘书长,后又任司法部长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七七事变后赴兰州,任党中央驻兰州办事处代表。同年9月起任陕甘宁边区政府高等法院院长。1939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41年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8月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9月任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5年担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吴玉章

个人简介

吴玉章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名永珊,号玉章。吴玉章生于四川省荣县双庙乡,父母早死, 1896年与游丙莲结婚。先后就读于乡塾,成都尊经书院,贡井旭川书院(自贡市旭川中学的前身)、泸洲经纬学堂。

1895年开始接受维新思想。为了寻求革命出路,他于190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学习。

在日本,吴玉章1905年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后被选为中国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1907年创办了《四川》杂志。

1911年吴玉章归国后回到四川,领导了保路运动,并策动荣县独立。继之又发动内江起义,成立内江军政府。武昌起义后,他参加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工作。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1月,吴玉章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去法国巴黎负责《救国报》工作。

1938年4月,吴玉章回到中国。

1939年11月,吴玉章到延安,任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玉章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194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大学,任命吴玉章为校长。

1949年12月,在华北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政务院又任命吴玉章为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从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66年12月12日,吴玉章逝世。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8:4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94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延安五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