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时下,讲营养、求滋补为饮食时尚,洛阳水席甜咸适口,荤素搭配,其菜品清汁少油,而且经济实惠,一桌席24道菜,定价分为400元、600元。
京城豫菜名店厚德福在店庆百年之际请来洛阳经营水席最著名真不同饭店明厨掌勺,首家推出洛阳水席,8折优惠,还推出枸杞烘皮肘、铁锅蛋、司马怀府鸡等系列典故菜肴。正宗原味的洛阳水席能否赢得京城食客的芳心?你一尝便知。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如果去九朝古都洛阳,人们大都会向你介绍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而现在,不用出京城,在南礼士路的厚德福酒楼,您就可以品尝到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洛阳水席。
牡丹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千载奇术、单传秘诀,
伤筋动骨,再造建功。
与时俱进,老树新花。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郭家先人曾经救助过一个过路的外乡乞丐。为报答救命之恩,乞丐将一套正骨手法秘籍与秘方传授给了郭氏先祖。从此,郭家人开始使用这套手法为民众看病,而且在一开始就立下了对内“传男不传女”、对外“看病不要钱”的家规。到了郭氏第5代传人郭灿若的时候,一场凸现的危机却为“郭氏正骨术”在中原一带声名远扬创造了一个契机。原来,当时郭灿若身患绝症且子嗣尚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郭灿若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绝技传给了夫人高云峰,其中不仅有正骨手法,还有秘传的药方。按“郭氏正骨术”理论:筋骨受伤,主要症结在于气血。因此治疗应本着内外兼顾的原则,着重于修复体内气血,从根本上治疗骨伤。
按常理,这样的绝活都应是在家族内部秘密传承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却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郭氏祖传药方献给国家、公布于世。此后,高云峰又在洛阳市创建了一座大型骨伤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她招收学生,公开传授郭家正骨术,使郭家正骨术成为近百年来中国民间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正骨流派。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8:2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9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