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玄奘沿著世界上千年来最重要的贸易、征服及思想的大道,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究竟之旅』。我认为这是一条大事之路,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佛教革命性义理的传播。」 --理察‧伯恩斯坦
公元六二九年,唐朝名僧玄奘为寻求佛教真理,展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横越亚洲史诗之旅,或步行,或乘马、骆驼或大象。在几近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美国汉学家理察‧伯恩斯坦花了两个半月时间,克服诸多人为阻碍,以火车、巴士或吉普车代步,尽一切可能回溯玄奘当年的足迹,从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出发,穿过古老的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到塔什干、撒马尔罕及阿姆河,再途经巴基斯坦赴抵印度诸多圣地,最後折回中国。
在这趟全长一万二千哩的追寻之旅中,伯恩斯坦将自己和玄奘的经验并列,重建这漫长、险恶路线沿途的困境和辉煌,并比较古今的异同。玄奘描述了沿途所见所历、各地风土民情,特别是所遭遇各类人物的宗教信仰;这位当代作家则以现代笔触,描绘佛窟、佛陀生平足履的圣地、巴基斯坦的健驮逻国文化遗迹、恒河流域中玄奘研学七年的那烂陀学院,以及最令他刻骨铭心的沿途因缘际会的一些小人物。
身为犹太裔的伯恩斯坦以内外身心同时追寻玄奘的旅程,沉思佛教哲学的神秘和矛盾、探索玄奘所追求究竟真理的本质,并透过这个过程将人生看得更为透彻。这本著作不仅是穿越亚洲长途探险的游记,更是一部文化阐释及心灵探索的专著。
「如果最佳旅游故事确实是透过作者心灵的旅程,那麼本书可说是非常理智的故事——复杂、论点精密、观察入微,是一位男士出於中年沉默的绝望而出发寻找更深的意义,最後似乎达到某种几近优雅境界的故事。」──亚历山大‧弗莱德,纪录片编剧暨主持人,《纽约时报》
「尽管这是究竟之旅,伯恩斯坦最後在世俗、日常生活细节、景色、地图、记忆及漂泊一生後成家的期待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唐纳德‧罗培兹,《纽约时报》
「作者技巧地融合玄奘的传奇、历史背景、佛教思想及个人经验。」
——《书单》(Booklist)
「作者生动地捕捉了旅行的滋味:身在异乡的寂寞及激起的沉思、平凡的煞那,及稍纵即逝的会遇。」--汤姆‧拉赫曼,《芝加哥国际讲坛报》
中文名白礼博,为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和汉学家,现任《纽约时报》书评家。曾先後担任《时代》杂志第一位驻北京分社主任、《纽约时报》驻联合国分社主任、驻巴黎分社主任及国家文化特派员。他写过五本小说,其中两本有关中国:《自地球中心》(From the Center of th Earth)及与罗斯‧门罗(Ross H. Munro,中文名孟儒)合著的《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中文版麦田出版)。他的著作以深刻揭示亚洲问题见长,对东方文化有独特的研究和阐释。结束追寻玄奘行脚的旅程後,他与旅伴、著名舞蹈家李忠梅在二○○○年九月结褵,目前两人住在纽约市
目录
前言 1
1 人生看得几清明? 14
2 背玄灞而延望 37
3 逃亡的僧人 54
4 魔鬼城 75
5 旧魂 90
6 贝尔格莱德轰炸事件 105
7 对家的恐惧 126
8 吐尔尕特口岸 143
9 成吉思汗的祖先 158
10 无人穿越的大桥 171
11 自我消解的辩论 193
12 阿姆利则的孤儿 221
13 废墟中的王公 238
14 绕行香港 255
15 圣地 270
16 加尔各答的犹太教堂 287
17 甘吉布勒姆商羯罗 307
18 前往红其拉甫口岸 323
19 到和田的噩梦之旅 348
20 前往敦煌的南线绿洲 365
21 最后的话 380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3:0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7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