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此书,是一本专为古代学者借鉴资料的书。《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共载47,000余字目,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
《康熙字典》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一、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御制序 | 凡例 | 等韵 | 总目 |
检字 | 正文 | ||
主内容 | |||
子集 | 上:一丨丶丿乙亅二亠 | 中:人 | 下:儿入八冂冖冫几凵刀力勹匕匚匸十卜卩厂厶又 |
丑集 | 上:口囗 | 中: | 下:夊夕大女 |
寅集: | 上:子宀寸小尢尸屮 | 中:山巛工己巾 | 下:干幺广廴廾弋弓彐彡彳卯集: |
卯集: | 上:心 | 中:戈户手 | 下:支攴文斗斤方无 |
辰集: | 上:日曰月 | 中:木 | 下:欠止歹殳毋比毛氏气 |
巳集: | 上:水 | 中:火爪父爻爿片牙 | 下:牛犬 |
午集: | 上:玄玉瓜瓦甘生用田疋 | 中:疒癶白皮皿目矛矢 | 下:石示禸禾穴立 |
未集: | 上:竹米 | 中:糸缶网羊羽老而耒耳聿 | 下:肉臣自至臼舌舛舟艮色 |
申集: | 上:艸 | 中:虍虫 | 下:血行衣襾 |
酉集: | 上:见角言 | 中:谷豆豕豸贝赤走足身 | 下:车辛辰辵邑酉采里 |
戌集: | 上:金长门 | 中:阜隶隹雨青非面革韦韭音 | 下:页风飞食首香 |
亥集: | 上:马骨高髟斗鬯鬲鬼 | 中:鱼鸟 | 下:卤鹿麦麻黄黍黑黹黾鼎鼓鼠鼻齐齿龙龟龠 |
补遗 | 备考 | 后记 | 考证 |
优点
《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功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一、收字相当丰富,自编写完成以来近二百年内一直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所编纂的字数)。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意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
《康熙字典》之优点荦荦大端者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再次,它差不多将每字不同义项都列举出来,而且每一义项多引用初见于某古籍的例句,这些是本字黄显著特色之一,无疑对读者助益颇大。
缺点
该字典的缺点有二:
一、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
二、其中疏漏和错误实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12卷,纠正其讹误2588条,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表明这部字典的错误实在太多,难以查补疏漏完全部的错误。
史料记载,《康熙字典》成书100多年后的道光年间,乾嘉学派学者王引之等人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共纠正引文、字头、释义以及例证与义项等错误2588条。近代日本学者渡部温重新校订《康熙字典》,共发现4000余条错误(大部分和王引之重复)。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现代,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至现代时,《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一)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总目”、“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凡一字所出现的形体、意义均条理清楚,“每子毕载古体……改从隶书……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皆缀于后……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四库提要》)。后世之本皆出于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现后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库本、《字典汇编》本所据之同文书局本。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正是由于《字典考证》单行本的出现,加之国人尊古轻今忽远忽近,或许出于慎重,此校改本影响甚小。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证》。出于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了这种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最为流行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华书局本即属于此系统。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u003c康熙字典u003e》,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五)道光殿本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殿本为基础,参校别本,将原书备考、补遗移至正文,新旧字体并用,释文、义例用新体,列《新旧字形体对照举例表》,全书标点,加注拼音,繁体横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为底本,作了校勘,吸纳《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黄云眉《康熙字典引书证误》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简化字,横排标点,部首检字法作了处理,删去《字母切韵要法》等四种,篆文出楷篆对照表列于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化字、横排版,1997。
(八)现代检索注音对照,中国档案珍藏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4-6-1。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十一)《康熙字典》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以道光王引之定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版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现规范小篆赋予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头字,以便于检索。
修订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了书中错误2588条。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仅有日本学者渡部温和我国著名学者王力对其发表过勘校专著,共进行了万余条校勘。
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以王引之校订本为底本,在渡部温和王力两学者的校勘基础上,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000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000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47043个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收录约3000字。此外,原书中数千个有音无义或有义无音的字,通过此次修订校勘首次得到解释或注音。与修订同步进行了《康熙字典》数字化,使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横排方式,对每个字除保留传统反切法注音外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并在文中加入标点以消除缺乏句读带来的阅读障碍。通过数据光盘,读者只需输入简体字,就能准确检索到该字的古字以及它在现代《康熙字典》原书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价值
民国和清朝发行了大量的康熙字典,如何区别清朝和民国的版本其实很简单。
1、专看它的价码。
2、清朝的康熙字典是没有广告的,民国的就有。
3、民国的有几个版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5年印刷的12本康熙字典。价值一般全套1000上下,还有就是民国12年印刷的13本全套康熙字典价值为500。
差异
新旧版差异
收字更全:现代版《康熙字典》将旧版《康熙字典》最难查的补遗和备考依现代文字规范并入正篇,极易查找。编者又补入大量今人常用的规范字,以便现代人使用方便,打破了仅供专家使用的局限。
用字规范:现代版《康熙字典》对旧版《康熙字典》做了大量的规范工作。清·王引之曾对《康熙字典》之讹误做过2588条修订,但现代版《康熙字典》做18000余条的修订工作。
现代注音:旧版《康熙字典》字头为切音读法,现代人早已不用或不会用了,因此便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使读者准确无误地读准字音。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皇帝亲自下诏编撰的。原四十二卷。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主持编写工作。依据《字汇》、《正字通》加以增订而成。康熙五十年(1716)年印行于世。其内容既引古代诗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证其变迁。本书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
《康熙字典》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此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2013年春节,市民王刚回老家翻到了一个老古董——光绪年间的《康熙字典》,距今有138年了。
2013年2月18日上午,王刚带着这个“宝贝”到南京图书馆。南图古籍文献部的专家说,一本古籍是否有价值,除了看它的年代,还要看稀有程度,以及品相。王刚找到的是光绪乙亥年间的,但由于残破不堪,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2019年10月20日,以“融媒体时代的辞书生活”为主题的《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20日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举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53位专家学者共溯《康熙字典》等辞书的历史渊源,探讨辞书在融媒体时代下的现状及愿景。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兼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张玉书(1642年—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年)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谥文贞。张玉书工作古文辞,称一代大手笔。著有文贞集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6:2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3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