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25 16:01:09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君”,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本义是“君主”。字由“尹”、“口”组成;“尹”是一只手执着表示权力的杖;“口”表示发号施令。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君”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君”的字源演变图如下:君的字源演变图君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词例句
 jūn名词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sovereign;ruler尧舜之君君,尊也。——《说文》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lord平原君;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your诸君君有疾。——《
夫妇之间的尊称sir;husband;wife夫君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主体master君声
动词主宰、统治dominate君火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举云切【集韵】【韵会】拘云切,音军。【说文】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归心也。【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晋语】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称君。【诗·鄘风】我以爲君。【传】君国小君。【笺】夫人对君称小君。【论语】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称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又子孙称先世皆曰君。【孔安国·尚书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称弟曰君。【杜牧·爲弟墓志】君讳顗。

又妾称夫曰君。【礼·内则】君已食彻焉。【注】此谓士大夫之妾也。【仪礼·丧服】妾谓君。【注】妾谓夫爲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以妻得体之,得名爲夫,妾虽接见于夫,不得体敌,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妇称夫亦曰君。【古乐府】十七爲君妇。

又夫称妇曰细君。【前汉·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又上称下亦曰君。【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号曰君。【史记·商君传】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爲商君。

又妇人封号亦曰君。【史记·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儿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称亦曰君。【史记·司马穰苴传】百姓之命,皆悬于君。君谓庄贾也。

又【张仪传】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又隐士就聘者曰征君。【后汉·逸民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

又持节出使者曰使君。【后汉·恂传】非敢胁使君。

又【谥法】庆赏威曰君,从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称。【易·干卦】君子,终曰干干。【论语】不亦君子乎。【注】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员切,音涓。【刘向·烈女传】引过推让,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兴君。

说文解字

尊也。从尹,发号,古文象君坐形。故从口。举云切【注】,亦古文君字。

说文解字注

尊也。此羊祥也、门闻也、户护也、发拔也之例。从尹口。尹、治也。口㠯发号。此依韵会。又补一口字。尹亦声。举云切。十三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全清举云切kjuən
集韵全清拘云切ki–uən
韵略拘云切
增韵拘云切
中原阴平真文全清kiuən
中州平声真文居云切
洪武全清规伦切kyən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备注
   jən 
   jən 
宋北魏前期文欣  jwen 
南北朝北魏后期北齐文欣  jwen 
南北朝齐梁陈北周隋  jwen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  ki̯uən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  kǐuən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  kjuən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  kiuən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  kjuən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  kǐuən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客家话[陆丰腔]giun1[梅县腔]giun1[东莞腔]giun1[客英字典]giun1[海陆腔]giun1[客语拼音字汇]giun1[台湾四县腔]giun1[沙头角腔]giun1[宝安腔]giun1粤语gwan1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6:0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3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