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中国民间搏戏之一

更新时间:2022-10-25 14:42:09 阅读: 评论:0

活动介绍

斗蟋蟀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

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但时至今日,这项活动大多与金钱挂上了钩。在上海一座老房子里的这家“蟋蟀赌场”里,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45美元,而街边躺椅上的街霸还要从中抽取5%的红利。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100天。到10月下旬,蟋蟀数量减少,斗蟀季节也随之过去。

历史

斗蟋蟀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史上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中国民间故事传说。

体形雄而矫健。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除,但中国民间仍保留此娱乐活动。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清朝-斗蟋蟀

斗蟋蟀底事清闲爱小虫,重价得来藏玉城。交恶皆因争异性,不惜搏斗逞英雄。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蛐蛐罐有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之别,佳者数十金一对。』每一罐内须置一小扇面形过笼,作为雌雄蟋蟀交尾的『洞房』。清代北京俟冬至这天以虫会友,进行传统的『封盆』格斗。早年间斗蟋蟀规定:以二十四罐为一棹,斗之前,要先比较蟋蟀的个头大小,同一等级的即大小相当的才放入一盆决斗。两条体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进斗盆,彼此寻觅『情敌』,相遇后即互相厮杀,战胜的蟋蟀,皆冠以『将军』称号。输赢亦有赌注,一般为数斤月饼或水果,主要在求一乐。

发展

斗蟋蟀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斗蟋已不是少数人的赌博手段,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成为广大人民彼此交往、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或可称之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蟋蟀文化”吧。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僧尼也雅好此戏。清朝的王公贵族,是在入关后才始嗜斗蟋之戏的。每年秋季,京师就架设起宽大的棚场,开局赌博。在日伪侵占北京时期,北平庙会上都有出售蟋蟀的市场,摊贩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斗蟋蟀被贴上了“旧文化”的标签,并和麻将等娱乐活动一起被宣布为非法。但是今天,中国人有着更充分的经济保障,更宽松的政府管制,在休闲娱乐方面也逐渐重拾传统。这是“一种中国文化,就像茶文化一样”,70岁的上海专家李世均说。

过程

斗蟋蟀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瓷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

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

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中国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

分布

斗蟋蟀蟋蟀生长的适应性很强,只要有杂草生长的地方,就可能有蟋蟀生长生存。如果要求蟋蟀生长的个大体强,皮色好,与地质、地貌、地形就很有讲究了。古书上说,北方硬辣之虫与生于立土高坡,这就说明地形地貌与蟋蟀的发育体质很有关系。很多书上也提到,深色土中出淡色虫大多善斗,淡色土中出深色虫必凶。

蟋蟀的分布极广,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其生存活动的踪迹。它在生物系统的分类归属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单就蟋蟀来说,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蟋蟀在世界各地的种类多达1400多种,在中国,已经确定的也有30多个品种。我们现今所饲养并用于角斗的蟋蟀,归属于斗蟋亚科的“斗蟋”。

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到现今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至于斗蚰蚰这一活动起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在赵宋时代,在朝野内外大兴斗蟋蟀之风,并将“万金之资付于一啄”,这已是历史事实。

仪式

斗蟋蟀器皿斗蟋蟀须遵循一定的仪式。事先要将蟋蟀隔离一天,以防止在开斗之前作弊。蟋蟀将按称重配对,由于斗蟋的重量不超过1克,因此操作起来很复杂。

在一场比赛的休息区中,张健根(音)慢慢滑开一只圆陶罐的盖子,准备用里面的一只山东蟋蟀斗上一回。张健根用竹镊轻轻夹走一粒大米──这份食物刚好够蟋蟀美餐一顿。接下来,张健根用一根草叶小心地将蟋蟀引到一只竹筒中,然后,他用这只竹筒将蟋蟀送入塑料斗盆。

看客们一边研究闭路电视上的特写图像,一边品评比较两只蟋蟀的腿有多粗、须有多直、颚有多大。张健根颤动草叶,引逗着蟋蟀的触须,使它变得张牙舞爪,怒气冲冲。为了表示它们已做好战斗准备,对战双方──通常是雄性──会磨擦翅膀,发出熟悉的唧唧声,正是这种声音让蟋蟀得名“蛐蛐”。

当分隔双方的塑料片最终被拿起时,这两只小小的角斗士开始兵刃相见。蟋蟀们不断快速撕咬着对方的尖齿、腿脚和脑袋。有的蟋蟀被咬得缺肢断腿,被对手用职业摔跤的姿势甩过斗盆。每轮比赛将持续一两分钟,几轮过后,裁判判定,张健根的蟋蟀斗败了。

角斗是激烈的,但很少致命。通常会有一只蟋蟀认输并逃跑──或跳出斗盆。斗败的蟋蟀往往会被生气的主人扔到大街上。

价值

就像美国的棒球赛季一样,中国的斗蟋蟀季节也越来越长。主张保护斗蟋蟀纯娱乐性的人担心,这种休闲活动正受到金钱文化的威胁。

市场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到秋天,宠物市场上都会挤满虫迷。他们簇拥在从乡下来的虫商周围,一边掀开汤罐头大小的圆筒的盖子检视每只蟋蟀的腿脚和大颚,一边讨价还价。来自山东省(中国东北部省份)的蟋蟀最值钱,尤其是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有时刚一成交,买主们就忙不迭地到外面斗起蟋蟀来了。

赌蟋蟀

但是,如果全年都能斗蟋蟀,那么蟋蟀养殖户就能靠培育出的新品种大赚一笔。赌蟋蟀是非法的,但在中国却非常普遍,而且赌注也在不断升高。过去,赌胜者可以得到一块月饼或对手的蟋蟀。而如今的赌注规模从最厉害的蟋蟀的价签上可见一斑,这种蟋蟀也叫“将军”,可以卖到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

随着赌注的升高,赌徒们也在想方设法求胜。于是便有了“白虫”,这是一种靠激素和强化肌肉的方法人工养殖的蟋蟀。

养殖

有位法律专业背景的28岁青年徐墨,辞掉了销售卫浴设备的工作,转行养起了蟋蟀。在位于上海北部的一排经过改建的养殖场中,徐墨笑的几万只蟋蟀正在泡沫塑料箱中交配和蜕皮。蟋蟀的繁殖周期为15天,徐墨笑想让它们以这一速度全年不停歇地繁殖,为此他将养殖场增湿加温,使温度保持在35.6摄氏度。

如今这种愈演愈烈的势头带来的风险是,政府可能对斗蟋蟀严加管制。在香港是禁止斗蟋蟀的。而上海和杭州等城市的文化局也在着手规范这一行业。为了对抗赌博窝点,这些城市的文化局鼓励开展杜绝“白虫”和赌博的比赛。

2009年10月,他在上海的主要宠物市场上卖出了10,000只蟋蟀,在那里,它们的零售价只有每只1.50美元。他将自己的蟋蟀定价为纯正山东蟋蟀市价的十分之一,但他怀疑是否有人知道或在意其中的区别。他向人炫耀存在他手机上的一条短信,这条短信是一位欣喜若狂的客户发来的:斗12场,赢11场。

打斗型蟋蟀的培育方法

打斗型蟋蟀的来源,除少数是从市场上购得外,大多都是由饲养者自行捕捉。

捕捉一般都在夜间进行,地点应选郊外人迹稀少,多草而较湿润的荒地,最好要有2~3人结伙同往,带上手电筒、兜捕网,暂时存放蟋蟀的纸筒或小竹笼。出发前,应先换穿上高统或半统的胶鞋,以防止草地有蛇或毒虫叮咬。

到达目的地后,可停下来休息片刻,目的是停下来静静地聆听周围鸣虫的叫声,先要区别哪种叫声是蟋蟀的叫声,然后要辨别各处蟋蟀的叫声中哪种叫声是善于打斗的优质蟋蟀的鸣声。

从鸣声中如何辨别出不同等级呢?声音微弱、轻飘而刺耳的属次等品;鸣声虽较响亮,但不够凝重,属中等品;鸣声圆润凝重有力,有钟声似的声,则是上乘品种,就是捕虫者所需要捕捉的对象。

刚刚捕捉回来的蟋蟀有较强的野性,它在灌或笼内不肯安定片刻,常常是不停的满笼乱蹦乱跑,这时需要用带有丝毛的草在它的顶上微微的碰触几次,慢慢的才会安稳下来,但要注意,不可碰触它的门牙或尾枪。

经过3~5天的喂养后,它就有可能定下性子来,这时就可用它来进行打斗了。

鸣虫的捕捉方法

在介绍鸣虫的捕捉之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使鸣虫能世代相传,永远造福于人类,要对鸣虫和其他昆虫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切不可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不滥捕乱捉。

1.捕捉原则

在捕捉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待鸣虫性成熟后捕捉,尽可能让鸣虫在自然界留下后代,因此捕捉时间不宜太早;

2)捕成虫,留若虫,捕雄虫,留雌虫,对不需要的鸣虫要手下留情,就地放生,不要无故弄死;

3)捕捉数量要节制,决不可进行扫荡式的捕捉,尤其是在同一地点,对稀有种类,要保持一定的野外种群数量;

4)对于穴居或隐居的鸣虫,尽可能不要去破坏它们的“住宅”,对在捕捉过程中翻开的砖瓦石块等地面覆盖物,要恢复原状,帮助它们尽快“重建家园”。

2.捕捉时间

野外鸣虫大都在夏末秋初成熟。雄性成熟后便开始鸣叫。听到虫鸣便是合适的捕捉时间。一般来说,7、8、9三个月是捕捉鸣虫的最佳季节。对于昼行性鸣虫,如大多数蛉虫类、蝈蝈等,白天捕捉为宜;对于夜行性鸣虫,如蟋蟀类、马蛉等,则晚间捕捉为佳。

3.栖息场所

常见鸣虫的栖息场所可分为三类:地栖、草栖和树栖。地栖鸣虫有斗蟋,油葫芦、棺头蟋等。它们生活在田野地表、杂草和作物的根部,村舍屋宇的墙脚,砖块瓦砾堆下。常常挖洞穴居,或利用现成的墙隙、石缝隐居。有些隐藏在枯枝落叶层或砖瓦等覆盖物之下,如马蛉。地栖鸣虫喜阴暗潮湿的环境。几乎所有的蛉虫类鸣虫都是草栖的,如黄蛉、墨蛉、金蛉子、石蛉等,栖于各种杂草、茅草、芦苇和灌木丛中,常爬行于草根、叶面和枝干上。树栖鸣虫有金钟、竹蛉、蝈蝈、纺织娘等。它们常栖于较大的灌木、瓜豆等棚架作物和树木上,尤其是金钟,喜在树木的高位枝条上鸣叫。树栖鸣虫喜通风干燥的环境,草栖鸣虫则介于两者之间。

4.捕捉工具与方法

捕捉鸣虫最基本的工具是各种捕网。市场有售的小圆锥形尼龙网罩适用于地栖鸣虫,也可利用透明的小口塑料饮料瓶,剪下带口盖的半截作捕虫罩。随虫声找到确切的穴居点后,可用网罩或塑料罩守候,然后用草秆、枝条或灌水将虫逐出。对于草栖鸣虫可用普通捕虫网扫,扫进网内后再用小网罩捉。如能见到鸣虫停栖于植株上,也可直接用小网罩捕捉。栖于高大树上的鸣虫要用大捕虫网。对于不善飞的金钟、竹蛉等,如手能够得着,可直接用手捉,但须小心,要捉住整个虫身,不要只捉虫腿。对有假死习性的鸣虫,如蝈蝈,最好是双网齐下,一网在上捕捉,一网在下守候,蝈蝈受惊后从枝干上垂直跌落入网。

饲养蟋蟀的笼子类型

饲养蟋蟀的笼子大致有如下3种:

1.陶钵饲养笼

以直径15~17厘米、高8厘米左右陶罐制成,上面用铁纱或塑料纱制成盖子。其优点是:陶土制品具有微量的水分,与蟋蟀的生活习性相近,适于它作较长时间栖居,对其健康有利。缺点是:罐底是圆形的,若用作打斗之用则缺乏长度,蟋蟀剧烈拼斗时的进退余地太小。

2.长方形饲养笼

塑料箱 一般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8厘米左右,上面也用铁纱或塑料纱制成盖子。这种容器的优点是:比较宽敞,里面除可放些半潮沙土外,还可放些拱形的瓦片,留着孔隙让蟋蟀避晒、避光,以获得宁静的栖息环境。沙土上还可栽些小草,既能让蟋蟀象在自然环境下那样舒适地生活,利于储蓄体力用于打斗,又可使饲养者得到较好的观赏。

3.竹制长条形饲养笼

这种饲养笼是用直径7~9厘米、长20~30厘米的竹段一劈两片制成,再用许多根编结毛线针差不多的细而圆的竹篾,其长度与竹笼上口相等(与竹筒的直径相等),穿插在竹筒的劈口处,每隔0.2厘米穿插1根,两头用半圆形的竹闸闸住防止其逃逸,1个这样的竹笼,中间用半圆竹闸作隔栏,可以养3~4只甚至5~6只蟋蟀。其优点是:除了可以养多只蟋蟀外,由于它是长条形的,很便于作为蟋蟀打斗的场所。其缺点是:若较长时间饲养,竹笼子略嫌干燥,不如陶罐那样可以吸收一点地气,要根据当时空气干燥的程度,每隔1~2天向笼子内喷点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一带多用这种笼子。

挑选技巧

挑选蟋蟀有2种标准:一种是挑选鸣叫的蟋蟀,另一种是挑选打斗的蟋蟀。

选择以鸣叫为主的蟋蟀,应选头和身形不太大的个体,背阔,翅长,翼厚,触须完整,尾须整齐,叫声洪亮,频频鸣叫。这里只介绍用以鸣叫玩赏蟋蟀的要求。

有一种被饲养者称为“虚虫子”的蟋蟀,它不善于打斗,却老是振翅鸣叫,甚至斗败了也振翅鸣叫。这种蟋蟀,为专挑打斗型蟋蟀的饲养者所淘汰,但它却是挑选鸣叫型蟋蟀的饲养者最喜爱的类型。

至于蟋蟀的鸣声,有音色浑厚凝重的,有声调高尖清脆的,也有鸣声微弱且略带嘶哑的,这要饲养者不同的爱好来进行选择,各有所爱,并无谁好谁坏的区别。

蟋蟀相法——头部论

一、头部论

蟋蟀的斗性显示于头,头的形状很重要,品级高低、优劣也显现于头部。

1.寿星头。为最上品,是一种长圆头,星门及头向前凸起,酷似老寿星而得名。

2.大圆头。也称珍珠头,菩提头。要四面高大结绽直而圆大,也是头形中的上品。

3.小圆头。与大圆头仅大小区别,也要圆绽,配长衣和拖肚易成将,属一般头形。

4.四方头。两边有棱角的便是,俗称:四字头,也属一般头形,青黄虫居多。

5.尖头。星门突出成尖形,紫虫为正配,其余出将少。

6.算盘珠头。也称柿子头,主要是面部扁平,横端显突的,属下品头形。

7.浅头。头根短,面部平,也有配长项凶顽,但属下品头形。

从构造来研判,头的内部因为咬肌发达而要有生长空间,因此虫王、元帅大都长有星门突出,头圆大等特点(当然也有例外),和古谱中寿星头为最好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头色

主要是指顶部和额部这两个部分。头色不分,必为下品。无论青、黄、紫、白一定要分清,主要是这样来分的,额部色要深于顶部,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二种颜色,额部头色黑亮于一般的,底板也好于一般,头色的特征在脑盖上,额线以上斗丝中间及斗丝左右所在之处为脑盖,脑盖上的色分清了,再与斗线相配,加顶门上的色,三者综合,可以来定虫属于何种色络了。

三、斗丝

俗称顶线、脑线、麻路。斗丝是虫品级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直者为斗丝,枝生杈为麻路,黄色的为金斗丝,白的叫银斗丝。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斗丝要生得开阔,越开阔落口越重。斗丝的形相必须和它的品种相吻合,斗丝和麻路,斗丝和耳环,错综复杂,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多反规律的经验,如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但金鼎却要配短斗线,白紫就更奇怪了,斗丝要粗而白,浮在头上,说明各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四、眼

蟋蟀的眼要有光泽,黑如点漆,突出于额角者为上品,如果生于面门,当然名贵。眼角起成方者,其性必烈,落口沉重,超出一般。眼还有许多花色品种,如黄、红、白蓝、绿,还有两眼不同色的日月眼,阴阳眼等,均为小异。

五、须

须以粗长活为上品。粗则牙壮,活则虫烈,四处寻斗。凡出斗一次,双须同时短去少许为脆须,多健斗。须一节一节的,有相间花色的,也有一色的,是蜕化中形成的,也是名将。赤须粗长为真相,红如血,世所罕见。鸳鸯须要鸳鸯牙为真相,余则一般。蝴蝶须能收放自如的为真相。须中间有一疙瘩或上半截细下半截粗为结须,亦贵。

六、脸

顶门以下牙根以上的部分为脸,脸包括:眉毛、星门、须根、眼、门槛。

先讲眉毛,眉毛要细,断者贵,眉毛的色要与斗丝逆色,正如谱上所写金抹额配银斗丝,银抹额配金斗线,细微之处,非实践才能体会!又有一像一把长尺横在额上,闪闪发光,要配深色的虫才能成将,粗眉大多难成才,但如粗眉嵌星,金鼎、玉鼎也有称雄虫林的。其二是星门,又叫太极图,圆整突出为上品,万中难见一二,但星门总以大突为上品,大多数虫都有一拖头,名“漏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拖鼻涕”,谱上皆不取,但却多将帅有拖涕,不知何故?再就是须根,也叫夜明珠,要圆大白而亮泽,晶莹欲滴,为上品。最后说门槛,最佳的脸是无门槛的,如一黑平面,铁板一块,且光亮如漆,此种脸为上上品,极少见,大多有一至几条门槛将脸划分,且有高低,黑门槛一条也属可取,有红色的为红门槛,白的是花露纹,谱上皆不选,但近些年来,北虫中有立盆底的竟是红门槛花露纹,是进化?变异?不得而知!

七、牙

每只蟋蟀都有门牙和衬牙,衬牙生于门牙内,是蟋蟀专吃食用的,门牙也称斗牙,是用来吃食和格斗的,斗牙品种繁多,可从牙品、牙色、牙形来判断优劣好坏。

(一)牙品

1.钢牙。也称墨牙。色如乌金,黑而发亮,是牙的最高品级,实际上从科学角度讲是硬质的体现。一般形小,也有长大的,我们市场上多见的深紫色近黑的不是此品种。

2.灰茭白牙。俗称死人骨头牙,白而无光,成灰白色,一般形四方而粗壮,硬度仅次于钢牙,生就此牙,不论形色,虫皆为上品(因生就此牙需极干环境)。

3.紫花钳。紫红色而有纹或斑点,挂黑色直线的为紫降香钳(黑色直线要从头至底,不能间断,为上品牙。

4.红牙。有深浅之分,有大红牙、淡红牙、深红牙等,一般市场上多见。

5.白牙。也称银牙,种类多,有糯米白牙、烟熏白牙、老白牙、芝麻点白等,市场上也多见。

6.黄板牙。这是最普通的牙,大概平均二条虫中就有一条,要色油黄亮为上品,其余一般。

7.花牙。大多为下品,也有上品,这是一种较难识别的牙。(以后会细说)

8.铁门闩。大多出现在白牙和黄板牙,其他牙色少见,有黑色纹横截牙面(一定要黑色)有单只牙,也有双牙,皆为上品,黑色纹横截显示其里面硬度高。

9.蛋牙。不论左右,有蛋形突出黑点,要越大越突出越好,如是圆形或不突出,比不是真。

10.铜铡刀。一牙大一牙小或两牙同样大小,一只牙生就不动,一只牙启闭正常,一定要不露牙根,为异品牙中的上上品。

(二)牙色

牙色也较难分辨,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我个人的看法是有黑色斑点及条纹的,不拘泥润泽还是无光泽,都是硬的体现,虫出产地不同,土质不同,牙的色泽会不同,要牢记,虫色干度与牙硬度成正比,这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

(三)牙形

是很重要是一环。不露牙根为首,凡为将者,必不露根;钳档要小,开合要迅速,犹如拳击中手的伸缩快慢,动作迅捷,不容对方还手(口),切记!

11.牙唇。称饭板,铁锚,最上品的是小牙唇,其形细而长,从牙根垂直至牙尖,边缘镶有黑线,又名铁牙门。其他有一般牙唇和大牙唇,皆属一般,市场多见。

12.水须。也称饭须。

识别蟋蟀优劣

用以打斗的蟋蟀,要识别其优势,应从其身体的各部分来进行观察和区分。

首先,因为蟋蟀打斗交锋是用头撞头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头是一个关键部位。善于打斗的蟋蟀,头要大,头大的蟋蟀才能显出其雄健、剽悍、有力。所以行家看蟋蟀,总是先要看头。

优秀的蟋蟀,不仅头要大,而且头顶心是锃亮而有光泽的。头形高而圆,象寿星的头那样凸出的是上佳的头形。除前额凸出外,两只眼睛要生得比较高位。被行家们称为“柿子头”、“宝石头”、“菩提头”、“蚱蜢头”的,也属较为可取的头型。反之,尖头小脑,显然属于劣种。

其次,还要从头的颜色来辨别。头色呈青金色、紫樱桃色、黄古铜色者,皆属上品,但比较少见,不易获取。纯黑色和纯白色者次之。若既青又白,中间有混合色者,并非良种。

有些蟋蟀脑门上有细细的直纹路,被称为“麻路”,这种虫的头称为“麻头”,它与额前有1条白纹的一起被认为是上好的类型。而有羊角、牛角式斗纹,都属于打斗不堪不击的次品。

从眼睛部位观察,额角上显现漆黑色的为上品,眼中似有金光闪闪者亦为佳品。此外,优质蟋蟀的触须一般是粗而长,而且转动灵活自如。若触须出现弯曲或须梢卷曲者,则为衰老或有病的蟋蟀,说明其寿命已经不长,更谈不上进行打斗了。

蟋蟀的打斗,主要是依靠其锋利的牙齿作为战斗的武器,所以门牙是否坚硬锐利是判别是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从外观上看,牙齿干亮而不软润,就是善于打斗的,特别是牙钳中的锯齿要尖锐而锋利。

从牙色看,最好的是金色牙,其次是紫色牙,银白色的也较可取,其他如粉红色、黄褐色、猪肝色的等,都属次品。

斗蟋蟀的规则

首先,蟋蟀的养户们参赌前把蟋蟀送到选定的棚户,蟋蟀必须先用萝卜熬的水洗澡,再在棚户里公养5天(有些蟋蟀是服了兴奋剂进来的,这样能有效预防!),由赌场的工作人员代劳,养户不得动手操作(防作弊)。

5天后,蟋蟀就能“合法”参与打斗了。斗蟋蟀前,虫主先把自己选好的准备打斗的蟋蟀由工作人员拿到指定的桌上,由工作人加食,水。

一小时后,开始给蟋蟀称重量(电子秤,能称黄金的),重量单位叫“斟”。相差2斟属于正码(一个重量级别)。例如28和30,41和42就能斗了。35和38就不可以了。在蟋蟀配对打斗前必须先称重,然后翻牌看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来配对,以示公平。配对时有相同重量的蟋蟀先配。

然后,把蟋蟀放进斗栅了。

场中共有3人,裁判与2个蟋蟀的主人,行话就叫作“3草2别头”。

第一,裁判让打斗双方用由棚户提供的草撩拨蟋蟀的打斗性,待2虫起叫后(1分钟为限,如有一方到时不叫也得开打)起闸开斗。在打斗过程中,双方不得用草。

第二,打斗中2虫分开,双方开叫(相差不过3秒)平,继续比赛;如一方开叫,赢半局。失局的一方可用草撩虫的斗性(15秒为限),如有斗性则继续。如无斗性,则输一局。再继续用草撩虫(1分钟),到时能斗,起闸继续;不再有斗性,则输全局。

第三,如蟋蟀在先失半局后反败为胜,夺回半局,其余如上所述。也有先失一局后转败的,也如上。

第四,也有双方各失一局的,俗称“双爆局”。在2虫打斗时,在2虫跌(分)开时,不管哪方开叫即为赢。哪怕输的一方还能继续在打斗亦无用了。注:双虫分开需有一寸(以上)的距离,俗称寸外。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4:4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3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斗蟋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