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虎符(战国·秦)通高4.4厘米,通长9.5厘米。1975年陕西省西安北沉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最早的兵符
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这件杜虎符便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虎威励志
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卷曲,背面有凹槽,颈有一穿孔。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这也是杜虎符的来历和用途。
用威猛的虎来鼓舞战士的斗志,古人的兵法远不仅仅只在书上。
1975年冬,陕西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沈家桥村社员杨东锋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杜虎符,具体的发现地点在该村东北0.5千米之南官道,东南距杜城1千米,东周时属秦国杜县。时为中学生的杨东锋将该文物交予其妹(一说为其外甥)作为玩具,后符面绿锈磨落露出金字,方知该物为文物。
1978年11月30日,杜虎符经征集入藏陕西省博物馆。1979年,陕西省博物馆保管部职工黑光撰文介绍此事(但该文将发现时间写为1973年冬,发现地点等信息也有讹误,后经办入藏工作的考古学者戴应新更正),学者陈直也就杜虎符撰文,遂使杜虎符引发海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杜虎符长9.5厘米(一作9.8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重0.08千克,是一对兵符中的左半符。此符立虎形,虎作走形,昂首环眼,半张口,耳向后紧贴脑际,收腹弯背,两腿前屈,尾端上卷。背面有槽,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下凹,肩部近脊处有一条上下竖行的铸槽做牝榫,以与君符同样部位的牡榫相套合。
杜虎符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共40字,作:
兵甲之
符右才
杜虎符铭文拓片
君左才杜
凡兴士披甲
用兵五十人以
上必会君符
乃敢行之
燔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8:0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70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