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枯枝牡丹园2高清大图盐城市,位于北纬32.85°~34.2 ° 、东经 119.57°~120.45° ,东 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接壤,西南与扬州市,泰州市为邻,西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是江苏省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市。市辖区面积1779平方公里。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有过南宋丞相陆秀夫,也是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
盐城十景
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包括盐城五县(市)的683万亩滩涂和582公里海岸线所对应的近海海域,其核心区面积达26万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盐城丹顶鹤保护区保护区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世界野生丹顶鹤总量不足2000只,与大熊猫一样珍稀,每年来此越冬的达1200只左右,占60%以上。丹顶鹤体态秀逸,能歌善舞,被誉为仙鹤,是吉祥的象征。保护区内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动植物达75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78种。每年秋冬有200多万只岸鸟飞经此地停歇觅食,有20多万只水禽在此越冬。
盐城十景保护区面向大海、背靠里下河平原的独特地理环境,形成了海天一色、苇草苍茫、百鸟翔集、四季皆景的美丽画卷,生态环境极其优美。区内还建有海洋馆、蝴蝶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景点和服务设施,与邻近的林场、盐场、近海养殖、生态观光农业等景点相衔接,已成为中国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每年都吸引十几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之滨的湿地滩涂,总面积7.8万公顷。该区创办于1985年10月,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7年12月8日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相传,《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座骑即为四不象,给这种珍稀动物增添了神秘色彩。这种与大熊猫齐名的世界珍稀动物原产于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祸使麋鹿在中国绝迹,漂落在异国他乡的麋鹿也濒临灭绝。直到1986年8月,由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的39头麋鹿重返故乡,在大丰市放养,它的身影才又重现中国。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麋鹿数量已繁殖至500余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
麋鹿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拥有动植物近800种,其中震旦雅雀、白尾海雕等7种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是一所天然的海滨生物博物馆。区内港汊纵横,海天相接,盐蒿遍野,苇草茫茫,是太平洋西岸生态环境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美丽的自然景观,广阔的滩涂草原,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使保护区成为珍稀动物栖息的乐园,而且成为全国颇有影响的生态旅游胜地,被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等单位联合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15个精选项目之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
卞氏枯枝牡丹园卞氏花园遗址高清大图位于盐城南郊的卞氏花园遗址--盐城枯枝牡丹园,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几经战火,但花中珍品的枯枝牡丹仍以其枯枝绿叶、色艳香浓和奇、特、怪、灵的独有风姿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江苏奇花和中国一绝。
盐城枯枝牡丹园高清组图4盐城枯枝牡丹园5高清大图
自1983年起,牡丹园几经扩建,成为占地110多亩,建有隔串场河相望的东西两园,景点九处,各种牡丹数千株的大花园。每年谷雨时节,牡丹花放,标领群芳,万卉争艳,游人如织,年接待中外游客近二十万人次。一年一度的枯枝牡丹节影响深远。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等书写的名人楹联、字画和收集的文物展览,更为名园增辉。
盐城枯枝牡丹园1高清大图大纵湖位于盐城西南,面积28平方公里,烟水茫茫,风光秀丽。历 史上曾为盐城古八景之一--平湖秋月。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明朝大书法家宋曹皆生于斯长于斯。清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亦在此隐居从教数年。清光绪年间,盐城诗人高岑吟写下扁舟一棹泛秋波,月色平铺似画图……的诗篇。
改革开放以来,大纵湖风景区被市政府列为办实事工程和九五、十五规划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景区内环湖长堤的绿色林带,湖面的大片荷菱,湖畔平整的现代化农田将整个湖区织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已建成观湖楼、兴湖塔、望湖亭、九曲桥、紫藤长廊、湖滨花苑、龙兴寺、度村等游览景点和服务施点。每当春夏之交,登上兴湖塔,凭窗远眺,湖光万顷,凉风习习,堤柳如烟,月荷滴翠;金秋时节,稻丰蟹肥,藕嫩菱香、月满湖平,渔舟唱晚,到处是一派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大纵湖螃蟹节更是享誉中外,商贾云集,游人不绝,景区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
九龙口 风光高清大图位于建湖县蒋营镇,为泻湖型的古射阳河的一部分,湖荡面积达7000公顷。九条河流从千顷芦荡中奔流而出,犹如九条巨龙,在龙珠岛汇聚,形成九龙戏珠的奇丽景致。享有水乡明珠之美誉。
九龙口 风光 名胜古迹高清大图4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远古时代有一条恶蟒在水乡兴风作浪、残害百姓,玉皇大帝派九条青龙为民除害,九条小龙在沼泽地里与恶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与恶蟒同归于尽,青龙翻滚时留下的九条沟痕形成了九条河流,人们为了纪念它们把这里叫作九龙口。
九龙口 风光 名胜古迹高清大图九龙口景色秀丽。登临龙珠岛上的九龙楼,纵目眺望,天光湖影,尽收眼底。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阳春三月,芦芽出水,垂柳倒影,飞燕掠天;炎炎烈日,露珠滴翠,绿叶摇曳,荷花映日;秋冬时节,蟹壮虾肥,芦苇金黄,飞絮翩翩。龙楼倒影、晨雾轻纱、荷港观鱼、绿波泛舟等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九龙口风景区风光 高清大图3九龙口因其灿烂的历史文化,秀丽多姿的泽国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盐城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占地100余亩,俗称盐城的新、马、泰。主馆区位于市区建军东路,由绿化广场、群雕区、碑林区、展览馆、人工湖、园林区、国防园等景点组成,环境宜人、风景如画。坐落在市区建军广场的重建军部纪念塔,是一座新四军战士策马东进的青铜塑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位于市区建军西路的泰山庙气势雄伟,古色古香,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旧址,为当年新四军司令部驻地,曾为当年抗日的指挥中心。新四军纪念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史料最多的新四军纪念设施,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5月为该馆题词江淮英杰、卫国干城,2000年5月8日,江总书记又亲临此馆参观视察。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高清大图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盐城泰山庙
新四军纪念馆,这座铁军丰碑,以其感人的事迹,详实的史科,壮丽而优美的环境成为盐城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10多万人。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高清组图
盐城施耐庵纪念馆1高清组图施耐庵纪念馆坐落于大丰区白驹镇,是为纪念古典文学巨匠、水浒作者施耐庵,依清代施氏宗祠原样而建的人文纪念设施。纪念馆建筑风格独特,三进两厢式明清建筑古朴典雅。
院内,花木抚疏,曲径通幽,耐庵先生高大的汉白玉像矗立于花木丛中,一块块古今名人碑刻更显出它丰厚的文化积淀。院外,树木参天,绿荫蔽地,四周的河面芦苇茂密,船帆点点,颇具水泊意境。
施耐庵纪念馆馆藏丰富,史料详实。现有《水浒》版本100余种。名人的题词、字画1400余件。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施氏家谱亦珍藏于此。在陈列厅内展出的《施氏长门谱》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贵料,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从事水浒研究的学者。建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次。
盐城十景盐城施耐庵纪念馆2高清组图
即将实施的二期工程将兴建水浒公园、水浒资料研究中心等景点和设施,使纪念馆真正成为人们开展《水浒》文化、施耐庵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观光旅游的胜地。施耐庵纪念馆,国家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四面环水的花家垛。施耐庵纪念馆风格独异,古色古香,前后三进,以偏殿、半亭环绕相连。第一进前殿为门厅,门楣上方镶刻着书法大师启功题写的“施耐庵纪念馆”馆名。门前绿草坪中央矗立着一座高3.8米的施耐庵塑像,东西偏殿内陈列着臧克家、竣青、马蹄疾、赵绪成、傅二石等现代一大批文学艺术界名流为纪念馆创作的书画作品。第二进正殿为瞻仰厅,是全馆的中心,高大的厅堂肃穆庄重。最醒目的是书法家萧娴题写的“乡国之光”和尉天池题写的“民族菁华”两块巨匾。绕过中厅走廊进入左右碑廊和半亭,可见《施耐庵小史》、《耐庵遗曲——秋江送别》、《施耐庵墓志铭》等碑刻。第三进大殿为主展厅,正门悬挂着武中奇题写的“文心独运”匾额,两边为陈大羽书写的“百回水浒,秉春秋,褒贬忠奸,千古消块垒;一曲秋江,承风骚,思忧治乱,五洲仰宗师”的抱柱楹联。展厅里陈列着《施氏家谱簿》、施子安残碑、施奉桥地券等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史料和《水浒》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泰山寺位于东台市西郊晏溪河南,通圣桥下,殿宇巍峨,气势恢宏,与唐海春轩塔遥相对应,形成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是盐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每年都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和观光。
泰山寺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殿房99间半。寺院建筑宏伟,建有天王殿、东岳殿、地藏殿、碧霞宫四座正殿,碧霞宫中供奉着水神一泰山神女碧霞元君像。
两厢为十殿阎王、关岳、华佗、神农、鲁班诸庙,故有一寺五庙之说。
千百年来,泰山寺历尽沧桑。如今,整修的大雄宝殿、重建的天王殿、碧霞宫再现了昔日的古朴风姿。50多尊金装佛像和大型玉佛庄严肃穆。四大名山堂、集贤馆、悟雨堂、和聊避风雨室等厅、堂、馆、室古色古香,配套成龙。放生池、五爪河为泰山寺增添了自然景色。每日晨钟暮鼓,经声佛号,显示出“西溪塔影寒山月,东海钟声古寺风”的古刹风光,成为我市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解放南路与大庆中路交汇处的农行大厦,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恰似市区的一颗耀眼的夜明珠。这座高26层的大厦,是盐城市最高建筑物。它八面形宝塔式主体楼与典雅的古罗马式裙楼及中西合璧的金字塔楼顶浑然一体,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先进建筑技术以及现代都市气息于一身,是盐城市首座集金融、展览、旅游、观光、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其敦厚、稳健的造型和直插云霄的气势,正如盐阜人民纯厚朴实,艰苦创业,奋发向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象征,是一座标志性特点较强的大型建筑。
大厦顶端两层设有环形观光厅和休闲茶座等旅游设施,在此极目远眺,市区全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大厦内将设盐城市地方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中心,展示盐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它又是一座盐城市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具有办公、通讯、安保、消防自动化,以及具有背景音乐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智能化楼宇。大厦周围的绿地园林建设正在规划、实施中,建成后绿树鲜花簇拥着大厦,使之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迎宾公园位于盐城市区串场河两岸,总面积4.85公顷,由上海同济大学和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联合设计。公园以休闲为主体,以游步道为主线,通过绿化和建筑小品的风格及功能变化,保持各景区的相对完整和相互关联,既浓缩再现了盐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公园分四个景区,第一个景区位于南城河路南、串场河北段,占地2.09公顷。主要景点有盐城历史文化名人长廊、世纪广场、旱地喷泉、弧形入口廊、迎宾石等。第二景区位于串场河以南、沿河东路北,占地0.74公顷.。主要景点有盐城古八景之一的铁柱潮声等。第三景区位于东闸半岛,占地1.46公顷。主要景点有盐城古八景之一的“杨楼翠蔼”和世纪宝鼎、气浮喷泉、小香舟等。第四景点位于迎宾桥东、串场河北,占地0.56公顷。主要景点有九曲桥、浸云亭、怡宾亭等。
迎宾公园公园地形略有起伏,绿化以草坪、树木为主,并适当点缀花卉。园内建筑和草坪设有众多的彩色灯光,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树银花,一片通明。登临杨楼,极目远眺,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烟蔼浮动,车船穿梭,一派繁华而美丽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公园自2000年12月开放以来,已先后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杨楼翠霭1、杨楼苍翠 杨楼即南门的城楼,明朝永乐十六年盐城始筑砖城,当时仅辟东西北三处城门,到万历七年,杨瑞云任知县,才增开南门。城内有市河,城外即南串场河、沿河遍植杨柳,绿影迷离,形成烟水苍茫的气象。故康熙《淮安府志》称之为杨楼翠霭,谓浮云烟霭,佳气氛圣,在杨楼远眺,境界幽暇。
2、登瀛晚眺 登瀛晚眺,《淮安府志》称之为登瀛晚霞,登瀛桥原名水丰桥,在西门外,起初是明代新兴场地主沈登瀛修建,但府县旧志均未载此事。此桥原有市房三处,岁收租金,存和泰当典生息,作为修理之用,并推地方人士经营,称之为桥董,民国十二年曾经重修,桥两头各立牌楼一座,形式庄严。
一九二七年春,军阀混战,曹万顺师驻防盐城,索款未遂。将中间烧断,后经输款,始未全毁。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寇侵犯盐城,城内外大火延烧七天七夜,登瀛桥全部烧光。一九四O年,八路军、新四军在白驹、刘庄之间会师,后于十月十日进驻盐城。为便于行人,修复为小平桥。一九四六年,为纪念“四八”烈士王若飞,曾将此桥命名为若飞桥,将盐城县改名为叶挺县。一九五五年,在原基础上扩建大木桥,因不便载重车辆行驶,后于一九六O年建成钢筋水泥大桥,至今屹立。如今站在桥上,凭栏四望,过去那种夕阳西下、暮色萧瑟、荒坟野冢倒影水中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
3、太湖秋月 大纵湖一名太湖,见《明史河渠志》;又名太湖,见《行水金鉴》,康熙《淮安府志》载太湖灏波称为盐城八景之一,湖在盐城县治西南北宋庄,据乾隆《盐城县志》、康熙《淮安府志》及《天下郡国利病书》皆言湖南北有三十里,东西有十五里。《明史·河渠志》说:方圆六十里,水是汇合高邮、宝应、兴化、泰州诸地来水为湖。
在秋高气爽、金风送暑之际,月夜扁舟,波平如镜,绿杨倒影,红蓼花疏,然后灏波潢漾,安翔徐回,确是最佳幽景。
4、龙港观海 龙港即斗龙港,在县治东南,一名牛湾河,见《两淮盐法志》及《郡国利病书》,有东斗龙与西斗龙(今属大丰县),兴化、大丰境内及伍佑南串场河之水皆归此港宣泄入海。
明人高榖作有观海诗云: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鰲擎日上云端,涛声吹雨沧溟泾,雾气横空白昼寒,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更变几回看。
杨瑞云观海诗:“地自神州尽,川容万派深,平生登眺眼,到此豁胸襟。”
5、盐岭积雪 秦汉盐渎,晋改盐城,顾名思义,因产盐而得名。县境盐场仅两处,伍佑场和新兴场,东海灶户煎烧之盐俱送交垣商,堆集于露天的包厂,既高且大,产盐极盛时盐堆有数十处,遥望大小高低,如小山罗列,故名之曰盐岭积雪。自海势东迁,废灶兴垦,亭场卤地,尽植棉花,仲秋之季,平畴环视,白如霜雪,衣被民生比盐产利益大矣。
6、石桥春涨 石桥在盐城县治西沙沟镇(今已划属兴化县),康熙《淮安府志》所载盐城八景,称此处景物为石桥春水,当取春水绿波之意,刘沁区有诗云:“风土山乡异,烟尘水国稀”,盐城县志曰:春涨当是因高邮、宝应、兴化的来水汇于石梁溪,然后入湖荡渺漫无际,故称之为春涨,沙沟一名石梁。
按:盐城县境内石桥共有两处,除沙沟石桥外,尚有伍佑石桥。伍佑又名珠溪,旧有珠溪八景,其中之一叫石梁玩月,梁下石刻联句云:“司马壮怀题柱去,石公高谊授书来。”此处石桥现仍在。
盐城东闸便桥高清组图7、龙祠胜概 龙祠即龙王庙,地址在东门外二里头墩之北,今东闸新村一带,俗称龙王墩,墩高二丈许。明万历九年(1581)知县杨瑞云建庙于墩上,墩之四周遍植杂树,故康熙《淮安府志》称之为龙祠树色,每逢春秋佳日,城里游人多喜结伴前往散步,墩下即范公堤,登眺其上,东望沧溟茫茫,气象万千。
龙祠在抗战中被毁,墩阜亦毁,景物形销迹灭。
瓜井仙踪8、瓜井仙踪 瓜井仙踪,康熙《淮安府志》叫瓜井灵湫,井在盐城中学正北搂东北角旧隍基处,据陈沂《南畿志》云“瓜井去县治东北半里,大旱不竭”,明万历《盐城县志》谓孙坚的父亲孙钟尝种瓜于此”,又说“孙坚为盐渎丞时,于父种瓜处开凿是井。”康熙《淮安府志》称之为“孙钟井”。乾隆《盐城县志·艺文》载明知县杨瑞云瓜井诗云“自为寻孙宅,驱车历大荒。瓜田犹在眼,兴王事非常。蔓草埋狐穴,寒云锁女墙。居人劳指点,中是聚仙堂。”又云: “种瓜非故主,有井近平陵”。同时刘沁区的《西渚诗存》亦有瓜井诗云:苔荒石(秋上瓦下)古城隅,百丈何年断辘轳。秋圃纵横双鹤杳,灌蔬人尚说孙吴。”皆言瓜井为孙氏事,至孙钟种瓜当系事实,孙坚故里是浙江富春,富春亦有瓜井,传为孙钟种瓜处。
所谓仙踪即杨瑞云诗中之聚仙堂,乃为迷信之事。故陈玉澍光绪《盐城县志》亦认为“仙踪尤为附会无稽”,云云。
瓜井按:秦时地方机构是郡县二级,郡的行政长官叫太守,每一郡辖若干县,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称长,郡守和县令县长之下都有丞,到汉代郡制沿于秦,每县也各置丞,以佐令长,盐渎是大县,孙权的父亲孙坚曾做过盐渎丞。
范公堤高清组图9、范堤烟雨 范堤原是唐朝大历年间黜陟使李承创筑的一条捍海堰。后来未能修治,年久颓圮。一遇海潮,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死亡,屡遭其害。到宋朝天圣年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官,建议更筑,一载完工。因之农事、盐课两受其利,遂使泻卤地,化为良田,民得安居,其功甚大,人民颂之为范公堤,堤长一百八十里。后到元朝又大加修筑,起自南通的吕泗场迄于盐城的庙湾场(今属阜宁县),亘三百余里。为纪念范仲淹,统称范公堤,明朝万历年间于盐城东门外建有范公祠,前筑一亭,叫景范亭。雨中登亭遥望,烟柳苍茫,启人幽思,明朝知县杨瑞云描写当时的情景为“草深沙脊在,鳄徒市尘环,我欲穷遗迹,徘徊烟树间”。据康熙《淮安府志》不曰范堤烟雨,而叫范堤烟景。
范公堤所在地,即今天的通榆公路。东门外范公祠旧址,如今已建成为东闸新村。
铁柱潮声10、铁柱潮声 铁柱冈在盐城县治北门外,铁柱在里洋口。据《淮安府志》说:“故老传疑,谓是秦始皇东巡,驱山铎所逐,以塞东海”,又传说是“神禹压蛟龙所铸的。”也有传说是“秦始皇的系马柱”。这些说法都属神话传说,实际是古代渔民系海船的桩柱。该铁柱早已毁坏不存,昔日海潮风浪冲击铁柱之声,已为今天北门闸外几家工厂机器马达的隆隆响声所替代。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2:5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90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