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
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第一叙述者是一个在校大学生,莫迪亚诺在这一章里设置了多个悬念:神秘莫测的女主角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她发生了兴趣?
第二叙述者是一名私家侦探,这名私家侦探受雇于一位中年男子调查其妻“露姬”的失踪案,出色的侦探很快就在孔岱咖啡馆找到了露姬,不过不与她碰面,只远远的观察她,随着调查的深入展开,他也越来越了解露姬,由于对露姬身世的无限同情和怜悯,这位侦探最终放弃了这桩收入丰厚的调查案,向露姬的丈夫交差说他没能力调查这个案子,在这本小说里,这是最打动读者的情节之一。这名侦探的名字叫做:盖世里。
第三叙述者是露姬自己,在这一章里,莫迪亚诺揭开了第一、二章里设置的谜团,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这一章也是小说最为精彩的一章,女主角露姬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母亲是一个舞女或者是一个妓女,关于这一点作家没有交待清楚,母亲的生活是昼伏夜出,为了生存耗尽心血,没余力管露姬,只能给她少部分的、单薄的爱。在孤独寂寞中成长起来的露姬在母亲上班的时候试着离家出走,一次比一次走得远,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堕落的边缘,后来发展到吸毒乃至自我终结了短暂的一生。
第四叙述者是露姬的情人罗兰,和这本书里的所有人物一样,罗兰需要一个温暖的可以停靠的港湾,他和露姬一同,经常出入孔岱咖啡馆,说不定他们就是在孔岱咖啡馆里认识的,这一点作家认为不重要,读者也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深厚的爱着露姬,爱得使读者足够感动。但是露姬最终还是如同放弃她年轻的生命一般轻易的放弃了这份爱。露姬的合法丈夫,原来该是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在这本书里,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配角,由局外人来观察并叙述的小小配角,他只是露姬的一个过客,其实,书里所有的人,都只是露姬的一些匆匆过客,如果把这个命题扩大了说,在生命里,谁都是谁的过客。露姬为什么要跟这么一个比她还大二十多岁的男人结婚,事实上,露姬给她自己找的不是丈夫而是--父亲。
童年生活中父爱的贫瘠和缺失使得露姬强烈渴望父爱,也就是说:露姬有很严重的恋父情结。当她生活在婚姻里,越来越感觉到婚姻生活的琐碎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那个男人毫无情趣之后,露姬又一次选择离家出走,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生活的特定场景,似乎这种逃离能带给她无限制的快感。之后,与她的情人罗兰相爱,由于她生命里那种无所依傍的希望和无法释放的焦灼,还有吸毒给她心理和生理上造成的伤害,使得她放弃了生命,站在高高的窗子往外跳的那种感觉胜过她每一次的离家出逃。
“青春咖啡馆”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情境主义者活动最如火如荼的时期。这个时期,在巴黎、伦敦、罗马、布鲁塞尔等欧洲大陆的许多城市乡村开始漂移实践活动,旨在使自我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想对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国际情景主义者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地生活、毫无节制地享受”和游戏人生,并进行人生的“漂移”的实践活动给了作者灵感,以及这部作品的许多真实人物的出现比方说阿瑟·阿达莫夫,奥利维尔·拉隆德,莫里斯·拉法艾尔,他们的出现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作者感兴趣的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追寻,正因为这些故事情景促使作者写出了这部作品。莫迪亚诺用文字把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做了如实的记录,这也使得该部篇幅不长的作品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巴黎塞纳河左岸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青春咖啡馆》写的是法国问题女孩子的生活状态。
《青春咖啡馆》交织谱出青春岁月的青涩、惶惑、焦虑、寂寞孤独与莫名愁绪,描写了一个弱女子从不断探寻人生真谛到最终放弃生命追寻的悲剧命运,这个悲剧发生在一个既有着迷人的魅力又像谜一样难以捉摸的年轻美丽女子身上,更使全书充满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情调。书中的一句问话像哲学命题一样尤其发人深省:“您找到了您的幸福吗?”,可是,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人终其一生到底能够得到什么?小说中的主人公什么都尝试过了,最终却似乎一无所获。莫迪亚诺的小说似乎在告诉读者,幸福只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人生寻寻觅觅,到头来得到的只有落寞、失去、不幸、迷茫,只有时时袭来的危机与恐慌,只有萍踪不定的漂泊,只有处在时代大潮中身不由己的无奈和顾影自怜的悲哀。
48拉丁区,就连街道上都洋溢着文艺的味道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
象征手法
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可以说,象征手法是莫迪亚诺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作者擅长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
莫迪亚诺的作品总是将视野转向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青春咖啡馆》描写了一个消逝的时代,同样也展示了一个消失了的巴黎。
自传色彩
《失去青春咖啡馆》的自传色彩非常鲜明。莫迪亚诺在创作的时候,常常借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其作品大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失去青春咖啡馆》小说在叙述上,用六章的篇幅依次选取了矿大学生、私家侦探盖世里、露姬本人、情人罗兰这四者,他们分别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自己与露姬之间的关系。四个人的叙述,在情节上时有雷同,可这并不是作家在技巧上的笨拙,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角度,有自己对于青春的不同认知,也正是这样的“四位一体”,才渐渐让露姬这个人物饱满了起来。此外,不同人的自叙还起到了以“答”补“问”的作用,在首章中,露姬怂恿过那个矿大的学生逃离学校,至于对方究竟是如何抉择的,在罗兰的叙述中,则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小说的末端,私家侦探盖世里又一次闯入了故事中,这个曾经以猎奇为职业、被露姬的经历感动过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医院的抢救室外,与罗兰一起,对露姬的离去充满悲痛,这小段的插曲则暗示着露姬给他带来的改造是彻底的,并不是一时一地的。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委贝尔纳·皮沃曾评价:“《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作品中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
或许可以说,《青春咖啡馆》不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它会将那些徘徊不定的学生引向“歧路”;当然,更需要强调的是,《青春咖啡馆》该是一本值得途经青春、或者曾经途经过青春的人们去看的书,因为你必会被那些无名之举激起深深共鸣。
青春咖啡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巴黎郊外一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后创作的《夜间巡逻》(1969)、《环城林荫大道》(1972)均获得法国文坛上的重要奖项。1978年发表的《暗店街》获得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1996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奖。《夜半撞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具有典型的“新寓言派”特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2003年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0: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8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