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网络上流传之后,网民对于“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并将一部分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一群人称为隐形贫困人口。
该词流行之后,较多的网友认为自己符合该词的描述,并以自嘲的态度进行“认领”。
“佛系青年”还言犹在耳,同龄人“抛弃”你也没过多久,一个新的网络词汇又火了——“隐形贫困人口”。
所谓“隐形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万多,但在护肤、穿衣、饮食上毫不吝啬——穿着3000块的西装,敷着100块一片的面膜,吃着来自智利葡萄界的香奈儿,租着6500块带落地窗的大房子。所以,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费不节制所造成的——不是没有钱,只是花得多而已。
“隐形贫困人口”的这种消费观,与技术革新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全球化带来的“副产品”。超前消费,一直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44%的美国人表示,拿不出这400美元。在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将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还款;27%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承担这笔钱;15%的人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在美国,看病、买房子要贷款,甚至有些人买套餐具也要贷款。
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美国在信贷系统发达,尤其是在信用卡方面的优惠极大刺激了美国人对信贷产品的使用。这其实与现在年轻人为何敢当“隐形贫困人口”背景类似。不可否认,是当下这股金融创新的劲头鼓励了年轻人,正是因为在消费领域有了芝麻信用、京东白条、各色小额消费贷,才“不动声色”地推动了超前消费。
二是,美国人的养老体系、保险制度有保障,这也就让敢消费的人,没了什么后顾之忧。资料显示,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200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由联邦政府退休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退休金计划组成的三大支柱。半数的美国人,没有通过储蓄的方式预留养老金,主要依靠保险制度。
“隐形贫困人口”,“隐形”很好理解,即外人容易被其消费水平所“误导”。然而,他们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穷人”,则需要相对来看。从“隐形贫困人口”所指涉的消费层级看,这类人中有不少就是白领,称得上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穷人。因此,这一概念,偏重的其实是消费指标,而非通常意义上穷人与富人的分类。用通俗的话概括,可理解为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走在了收入水平的前面。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2:1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7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