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

更新时间:2022-10-24 22:14:40 阅读: 评论:0

贫困的定义

贫困人口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2004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2015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扶贫工作进展和“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从2013年底开始,全国各地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全面开展贫困识别,已对8900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为瞄准帮扶对象精准发力奠定了基础;各地向近13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提供管道和平台;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贫困县退出机制,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树立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体制,项目审批和管理监督下沉到县,把钱用在刀刃上;拓展金融扶贫渠道和方式,鼓励金融扶贫创新,让贫困地区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成本低、服务优的现代金融新服务。

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尽管有经济下行、就业难度加大等压力,按趋势判断,今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有望实现。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减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时间非常紧迫。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仅剩6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要减贫1170万。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到各地都铆足了劲,第三方了很大决心。

学术定义

最初的定义

贫困人口——收入与消费

按照《梅里曼,韦伯斯特大学生词典》的解释,“贫困”是一个人缺少通常的或社会可接收的货币量或物质财富的状态”。这个定义包含两个重要思想,第一,贫困的定义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第二,定义的重点放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即货币(或它们的所有权关系)即物质拥有上。英国的汤森这样界定“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随后的定义

——行为和能力

大多数分析家建议在确定生活水平的总体评估情况时将社会指标包括进来。贫困的其他维度,如健康、寿命、读写能力等在20世纪80年代被吸收到贫困的定义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界定贫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采用了几种测定方法,包括人类发展指数和人类贫困指数。人类贫困指数侧重于贫困的三个方面:寿命、读写能力和生活水平。寿命用40岁以前死亡的人的百分比来测定,读写能力用有读写能力的成人百分比来测定,而生活水平则用获得医疗服务的居民的百分比,获得安全饮用水的居民的百分比以及5岁以下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百分比三个指标来测定。

进一步发展定义

——脆弱性和发言权

由于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结果,世界银行开始系统地要求对每个国家都进行一个贫困评估。在这种参与式评估中,贫困的两个方面似乎特别重要(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一个方面是对收入风险和波动的担心,它常常表现为一种脆弱感。穷人在对市场波动、季节和危机如何影响他们的福利的描述中赋予贫困这样一种理解:贫困不仅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而且是一个人仅有的一点点东西也很容易失去。“脆弱性”有两个方面:暴露于冲击、压力和风险之中的外在方面和孤立无助的内在方面。两个方面都缺少应付破坏性损失的手段。第二个方面是缺乏发言权和政治权利,这种发言权和政治权利的缺乏常常被描绘成无权无势的感觉,他们在资源和权利两个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无法让别人倾听他们的声音。在经济上属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社会上也容易被边缘化,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从效益和分配公正的观点看,他们缺少被经济学者称为“公民社会资本”的信任、互惠、人际网络、合作及协调。

释义理解

贫困既有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之分,也有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之分,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时因地而异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衡量和判断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定义的人口就视为贫困人口。我国当今社会正处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共存的一个双重性阶段。

区别分类

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相对贫困的思想要明确是相对中等社会生活而言的贫困”;“相对贫困就是年收入相对全国家庭的平均数”;“相对贫困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一个相对的贫困定义是建立在将穷人的生活水平与其他较为不贫穷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相比较的基础上的,通常这包括对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的总体平均水平的测度”;“相对贫困是指某人或家庭与本国平均收入相比……相对贫困线随着平均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贫困是在把我们的生活水平与拥有较高收入的参照组相比较后产生的贫困。而且它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一定的价值判断而存在。卡尔·马克思写过:“一个住小草房的人在他的邻居搬来并建了一座宫殿之前,他一直是很快乐的,后来,那个住小草房的人开始感觉到了贫困”,因此,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

绝对贫困是指低于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指标的一种贫困状态,这种最低指标是指“勉强维持生存的标准,而不是生活的标准,在对家庭生活做这种最低指标的估计时,应遵循这样的规定,即除了为维持身体健康而绝对必须购买的物品外,其他一切都不能包括在内,而且所有购买的物品必须是最简单的”。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从理论上讲一个社会的贫困问题是可以消除的。

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狭义贫困是指经济意义上的物质生活资料匮乏而导致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标准的贫困,传统意义上讲的贫困通常是指的狭义贫困,延伸的贫困意义告诉我们贫困是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集合,而我们所说的狭义贫困就属于收入贫困范围之内;能力贫困是指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不足,直接表现就是挣钱能力的不足;权利贫困是指作为社会成员应享受的政治和文化权利的丧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收入贫困是贫困的表现形式,能力贫困是贫困的直接原因,而权利贫困则是贫困的社会后果。经过延伸后的贫困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贫困的含义,它除了包含经济意义的狭义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其他因素,如人口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受教育程度、参与经济与社会交往的愿望等的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

贫困统计

2011年

普查数据

贫困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中国现如今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显而易见保守”。他指出,5000万只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6亿城镇人口的近8%,中国城市中只有7%-8%的人是贫困人口,这个估计恐怕过低。

集中于中西部

蓝皮书显示,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结合比例法估算,东部地区城镇贫困人口大约756万人,中部1657万人,西部1717万人,东北地区845万人。

2014年

数据

2014年12月15日,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指出,中国现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到2012年底,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国要高3.6个百分点。

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中国面临的贫困形势仍然很严峻。

扶贫

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已经不多,所以扶贫攻坚的任务极其艰巨。

2015年

预计目标

预计2015年减少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的任务可以完成。

2015年“十二五”期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今年底的6000万左右,共减少了约1亿人。

实际统计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2015年,共有4903.2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517.5万人。全年资助5910.3万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016年

新华社记者发文《7000万贫困人口能过好春节吗》指出贫困人口约为7000万。

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中央和省级两级财政投入超过了1000亿元。

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称:“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

2018年

2019年1月27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

全年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5.1万公里,98%的村民组通硬化路,解决88.4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8.24万套,实现县域冷库全覆盖,库容达到120万吨。

2018年,贵州规范化培训农村劳动力63万人,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6.5万人。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安排预算内资金170多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深度贫困地区近60亿元。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完成投资802亿元。

2019年

2019年,贵州省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人,18个县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17个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面完成188万人搬迁任务。

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2020年

2020年8月21日,国新办就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到6月底,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八成以上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2021年

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021年7月6日,联合国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1.2亿左右,极端贫困率自1998年以来首次上升。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面临困难,未来18个月将是关键时期。

人口

世界银行采用了每天1.90美元的最新国际贫困线标准,体现出各国生活成本差异的新信息。新贫困线保留了世界最贫困国家的老贫困线(即根据2005年不变价每天1.25美元)的真实购买力。根据这一新贫困线标准,世界银行预测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将从2012年的9.02亿人减少到7.0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从12.8%下降到9.6%。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持续大幅减贫的成果,归功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强劲经济增长,归功于教育卫生投资扩大和社会安全网的建立。不过,金墉也警告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剩余贫困人口中的许多人生活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国家,因而消除极度贫困的目标依然是一个十分雄心勃勃的目标。

2013年4月,世界银行理事会批准了两大目标,即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和增加底层40%人口的收入,促进共享繁荣。在过去数十年里,东亚及太平洋、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大地区占全球贫困人口的95%左右,但这三大地区的贫困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90年,东亚占全球贫困人口的一半,撒哈拉以南非洲占15%左右。根据2015年的预测,这种情况几乎完全颠倒过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球贫困人口的一半,东亚占12%左右。各地区的贫困率都出现下降,但在冲突多发国家或过度依赖大宗商品的国家贫困程度加深且更加难以消除。

根据世界银行对2015年的地区贫困预测,东亚太平洋地区的贫困率将从2012年占人口的7.2%下降到4.1%;拉美加勒比地区的贫困率将从2012年的6.2%下降到5.6%;南亚的贫困率将从2012年的18.8%下降到13.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将从2012年的42.6%下降到35.2%。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指出,新兴经济体近20年发展势头强劲,但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旷日持久的全球经济放缓已开始对新兴经济体增长投下阴影,今后还会出现一些颠簸,近期内经济增长前景对于新兴经济体不太乐观,这会对战胜贫困和满足弱势人群尤其是社会底层40%人口的需求带来新的挑战。

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2002年中国贫困发生率达到31.7%,高于25.5%的世界平均水平,是为数不多的贫困发生率超过30%的国家之一;2011年,中国贫困发生率降至7.9%,低于13.7%的世界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按照世界银行标准,2016年中国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至0.5%,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作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2:1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7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贫困人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