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灵凤,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2-10-24 21:38:07 阅读: 评论:0

人物经历

关灵凤是满族人,属正黄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宫县,父亲是贫穷流动木匠。1932年,关灵凤出生在石家庄市一个贫民窟。“七七”事变后,关灵凤全家流亡乞讨至陕西省西安市。为饥寒所迫,年仅10岁的关灵凤进入“狮吼”豫剧团学戏。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勤奋,在短短的3年里,天生丽质的关灵凤凭着自己独具风姿的艺术表演,一跃而成为“狮吼”豫剧团的主要演员。关灵凤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接受能力强,学戏3个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吊孝》,连唱一个月嗓子不哑,而且愈唱愈好,被当地观众誉为“金嗓子钢喉关二凤”。当时关灵凤在家排行老二,许多人都叫她关二凤。樊粹庭先生看她演戏的灵性十足,便给她取名关灵凤。此后,关灵凤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编的大戏《寒江女》和传统戏《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戏,成为豫剧“祥符调”中一位年轻气盛、才华无量的新秀。樊粹庭看到关灵凤是豫剧界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亲自把她介绍到豫剧大师陈素真的门下,让关灵凤正式拜陈素真为师。当时的陈素真在整个中国豫剧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声震四方,被广大观众推崇为“豫剧大王”、“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陈素真看了关灵凤的艺术表演之后,连连称赞,惊叹不已,不仅当即拍板愿意收徒,并且把关灵凤认为义女,倾心传授技艺。关灵凤在

西安“狮吼”豫剧团学艺5年,从艺4年,后来正式转入陈素真创办的“豫光”剧团,协助义母演出,为义母配戏,得到义母的真传。

在豫剧“祥符调”的表演中,陈素真最拿手的便是《三上轿》。陈素真曾经公开这样说:“在我一生演出的剧目中,有一出对我的艺术创作影响比较大的戏,就是《三上轿》。”在河南农村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卖了牲口押了套,要听狗妞(陈素真小名)《三上轿》。”可见当时这出戏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三上轿》是描写贫家弱女只身报仇除暴的壮烈悲剧:崔金定的丈夫被恶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亲花轿临门,她身怀利刃与婆母、幼子告别,分手的时候一气高唱了200多句戏词。这200多句戏词不是一般的叙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轿前的生死离别,并且200多句戏词要一气呵成,还要把高难度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相继融会于唱腔之中,难度极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话说是非常“吃工”的。陈素真深有感触地说:“从1932年起,我就开始唱此戏(指《三上轿》),经过反复琢磨,在表演和唱腔上曾做过改革,发展了‘祥符调’……后来在西安演出时,我把这出戏传授给她(指关灵凤)。”自那时开始,关灵凤就开始演《三上轿》。在这出难度非常大,且又典型具备“祥符调”的戏曲中,关灵凤除了继承发扬老师、义母陈素真陈门风格外,又改革创新,大胆运用真假声的结合,在唱法上以情带声,富于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出戏中,关灵凤把豫剧“祥符调”中那些最难掌握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用气共鸣”等方面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流畅自然,从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关灵凤的坎坷人生

解放后,关灵凤获得了新生,于1952年应聘加盟开封市和平豫剧团(市豫剧团前身)。这时的关灵凤年仅19岁,如花似月,风华正茂……大河上下,江南江北,凡是豫剧所到之处,差不多都有关灵凤的“金嗓钢喉”在高唱……谁也想不到,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将她击倒,使她的双眼迅速失明,百般医治无效,两眼仅剩微弱光感,伸手不辨五指,对面不识来人,生活不能自理……关灵凤一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业内外人士一致认为:这位豫剧“祥符调”中的佼佼者将永远告别舞台、告别观众!

关灵凤双目失明的消息传出后,整个豫剧界一片哗然:老师为她流泪,同行为她惋惜,观众为她呼喊……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给她写信表示慰问,一个又一个医生为她求药开方,更有甚者要求将自己的一双好眼移植给关灵凤……社会的关注、人民的厚爱,曾使性格刚强的关灵凤泣不成声,一次又一次地流泪……她感动、她痛苦、她痛不欲生……她躺在床上,双手死死地抠住自己失明的双眼,不止一次地想了结此生……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相信,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多,关灵凤奇迹般地又“站”起来了,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又走上了舞台。她看不见剧本上的字,就让别人一遍一遍地读给她听。每次演出前,她必须让人扶她到戏台上反复摸索上下场门、桌椅道具,认准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凡是武打场面,她仗着幼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与开打对手反复排练,很少失手。排练重头戏的时候,上台需要迈几步、周围的人怎么调度、道具在什么地方,她都牢牢记住,演出时居然没有半点洒场漏水,不出任何差错。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内情的观众坐在台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展眼前的那个扮演双阳公主时连打带唱、扮演白素贞时走爬虎翻乌龙绞柱的年轻演员,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为了迎合喜欢“祥符调”的广大观众,关灵凤率领全团(后来她成为开封市豫剧团团长)在开封有着1700多个座位的“大众剧场”,隆重上演“祥符调“陈门代表作《三上轿》,连演47场,场场爆满。

关灵凤超出常人的英勇壮举,感动了许许多多普通的百姓,也感动了她的恩师、义母——豫剧“祥符调”大师陈素真。陈素真屡经磨难,先后经受错划“右派”、中年痛失爱子、“文革”中备受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嗓音失调等诸多打击,不得已过早地离开了舞台,但豫剧“祥符调陈门艺术却早已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扬陈陈门艺术,陈素真在“牛棚”里脸贴脸地教关灵凤排戏,手把手地教她动作、身段……陈素真毫无保留地把“祥符调”陈派艺术的绝技,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她的爱徒、义女……1982年春天,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关灵凤率领着开封市豫剧团赴首都公演豫剧“祥符调陈门代表作《三上轿》,一举震动京华。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消息后,承担此次演出的长安大戏院一下子空前热闹起来,预先安排好的几场戏票很快兜售一空,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打电话、找门路、托熟人,非要亲眼看一看被誉为“豫剧中的‘苦菜花’”、“双目失明的陈门传人”关灵凤的英姿……首都长安大戏院的帷幕终于拉开了,已经50岁的关灵凤走上舞台,宝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钢喉”的“祥符调”,气力充沛、响堂而又挂味地连唱200多句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满堂喝彩,征服了台下数不清的首都观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关灵凤坎坷传奇的一生,给源远流长的豫剧“祥符调”又抹上一笔更加浓重、更加神秘的艺术色彩,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众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声誉:中国唱片公司为关灵凤特别灌制了豫剧“祥符调陈门艺术唱腔专辑;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派出15人的摄制组,专程来汴拍摄以关灵凤艺术生涯为主题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并在海内外放映;中国戏剧家协会专门为关灵凤召开舞台艺术研讨会;关灵凤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的亲切接见;远隔重洋的美国、加拿大许多热爱豫剧“祥符调”陈门艺术的人士,不断向关灵凤索取音像资料;关灵凤的专题报导、画页、连环画现已收集有百余种……

学戏

年幼的时候,常常吃不饱饭。一听说有饭吃,姐弟俩去了当时的狮吼剧团。回忆起当年一家人落难时的情景,关灵凤双眼浸满泪花——

年幼的时候,家里穷,一家7口人仅靠父亲做木工活维持生计。卢沟桥事变后来,为了躲避日本人,一家人四处逃难。从石家庄到郑州、洛阳再到西安,一家人从没吃过一顿饱饭。10岁那年,一家人在西安定居下来。一天,她和弟弟正在捡煤核儿,一个陌生人走到他们身边,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小孩儿,你们两个愿意学唱戏吗?学学习戏,管吃饱饭吗。”弟弟天真地问。“管吃饱,肉肉呢。”一听说有饭吃,姐弟俩当场就答应了。可回到家,父亲却死活不同意,因为在当时,人们认为学戏是最低贱的,死后连祖上老坟都不得入。但关灵凤却铁了心使劲劲儿一上来,大声嚷嚷道:“不叫学戏我就跳井去!”来人也劝道:“孩子想学你就让她去吧,你又不能让他们吃饱饭。”父亲扭不过,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他们来到当时的狮吼剧团,创办人樊粹庭接待了他们。樊粹庭让他们试唱,从没学过的戏的关灵凤一张口让人吓了一跳。“呀,这个小妞的嗓音咋这么粗,这个漂亮男孩儿留下,小妞带走!”父亲一听急了:“要学都学,否则都带走。”为了留下弟弟,人家只好把她也留了下来。“我是沾了弟弟的光学习习武习武。”说到这些,关灵凤禁不住笑出了声。

拜师

1945年,经樊粹庭引荐,关灵凤拜陈素真为师,成为陈门艺术第一代传人。陈素真认为她心灵手巧,一点就透,由此给她改名关灵凤。1951年,陈素真正式收关灵凤为义女。1952年,关灵凤受聘于开封市豫剧团,第一次登台演出就赢得满堂彩。关灵凤那高、亮、甜、宽、柔、润、高低不挡、真假嗓结合的嗓音,把祥符调悠扬、柔润、缠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称她为“汴京‘金凤凰’”。

正当关灵凤在艺术上振翅高飞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她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这时,关灵凤还不满20 岁。

关灵凤是个不善言辞且学艺艺很刻苦的人,但稍不留神,也会有挨板子的时候。狮吼剧团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学员大都睡地铺,地上潮湿,很多男生身上长了疥;吃饭每天都是两碗小米汤,常常吃不饱,但练功却抓得非常紧。每天4点,老师会准时把他们喊起来到城外喊嗓子、练功。常常是练着练着,学员就睡着了。练到天亮时分,老师把他们带回去,洗漱完毕,再接着练毯子功,踢腿、下腰、拿顶,之后练身段功,一直练到9点,吃过饭之后再接着学习、排戏。学员稍有疏忽,老师的板子就会打过来。

关灵凤是个不善言且学艺且学艺很刻苦的人,尽管这样,稍不留神,也会有挨板子的时候。有一次练拿顶,天下着大雪,孩子们头向下、脚向上,倒贴在墙壁上。风卷着雪花钻进衣服里,冰冷冰冷的。倒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们手脚都麻木了。一不留神,关灵凤“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啪”的一下,老师的鞭子抽了过来,疼得关灵凤好多天胳膊都抬不起来。樊粹庭老师见了很心疼,对教官说以后再不要这样打孩子了。尽管学艺时的生活很艰苦,但谈起往事,关灵凤言语间却对老师充满感激。

陈素真一句一句教她唱腔,一点一点教她身段,关灵凤进步很快。为了重点培养关灵凤,在她13岁那年,樊粹庭将她引见给了豫剧大师陈素真。

“二凤(小名),以后这就是老师了,给老师叩头。”听完樊粹庭的介绍,懂事的关灵凤赶忙趴在地上给陈素真磕了3个头。

“这孩子有点笨,教她可得多费点工夫,该打就打!” 话虽这么说,但见关灵凤既老实、学戏又刻苦,陈素真教她格外认真。

有一次,关灵凤正学戏时,忽然瞟见桌上玻璃板下压着陈素真的剧照非常漂亮,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陈素真见状,佯怒道:“把手伸过来!”关灵凤心中不免有几分胆怯。陈素真将手中的折扇高高抬起,却又轻轻放了下来。关灵凤笑了,陈素真也笑了。下课后,陈素真将自己的影集递给关灵凤,但同时也郑重地告诫她:“该玩就玩,但学的时候一定要专心!”

陈素真一句一句教她唱腔,一点一点教她身段,每天跟大师学艺,关灵凤进步很快。陈素真对关灵凤也疼爱有加。她说:“这孩子不笨呀,学戏挺灵的,以后就叫灵凤吧。”关灵凤的名字就是从来时来来的。

1951年,当时膝下只有3个儿子的陈素真正式收关灵凤为义女。关灵凤双目失明,因视神经萎缩而双目失明,痛苦、绝望之时,她想到了以死结束自己的生命。

1952年,关灵凤受聘于“祥符调”发源地开封豫剧团,第一次登台演出就引起开封戏迷的轰动。她唱的是樊粹庭为她量身定做的《喜荣归》,饰演郑妙荣,她开场唱了句“辞别了老母亲出了庭院……”一个花腔,引来了台下的满堂喝彩。再唱一句,台下又是叫好声一片。戏唱完了,观众却不让她下台,她谢了7次幕后,观众才离去。

正当关灵凤演技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的眼睛却因视神经萎缩而双目失明。痛苦、绝望之时,她想到了以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一次,趁人不在跟前,她悄悄下了床,踉踉跄跄向电源摸索过去。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一下子拉住了她。

不幸中的万幸是,关灵凤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光感。她欣喜万分,决定克服重重困难,重登舞台。剧团人员在舞台前沿正中间安置一个强光灯指示方位,关灵凤让人拉着在舞台上摸索,桌椅在哪里、布景在哪里、道具如何摆放、上场需要走几步、下场需要走几步,她都一一熟记在心。之后,剧团贴出了“关灵凤重新登舞台,今晚夜场《雷峰塔》”的大海报。海报一出,古城开封为之震动,戏迷奔走相告。当晚演出,掌声雷动,叫好声震天。不仅戏迷激动,演出完毕,关灵凤自己也兴奋得一夜未合眼。

“文革”中关灵凤备受折磨,但顽强的性格使她挺了过来。1981年,剧团恢复了古装戏的演出,关灵凤重新排练陈派名剧《三上轿》。《三上轿》一上演,立刻引起轰动,当年在大众影剧院演出,连演47场,场场观众爆满。

1982年,关灵凤赴京演出《三上轿》,同样轰动京城,容纳数千人的大剧院,场场座无虚席。穆青、贺敬之等知名人士前往观看,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还专门在家中宴请关灵凤。《北京晚报》以《豫剧苑中“苦菜花”》为题,对关灵凤进行报道。1983年,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关灵凤的专题片《她,没有离开舞台》,放映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她高超的艺术和可贵的精神所感动,南京、上海等地几位素不相识的人,争着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她(被她婉言谢绝)。

传承艺术

1985年退休,关灵凤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为戏曲事业奔波。她和丈夫、戏曲导演霍林创办了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艺豫剧团,专门为残疾人义演;只要有文化下乡等公益性演出,她都积极参加,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送上他们爱听的剧目;她经常为广播电台的学唱、教唱栏目做点评,帮助戏迷提高演唱技艺;她还精心带徒,为陈门艺术的传承培养人才。

最让老人高兴的是,她依然生活在她的戏迷当中。每天都会有戏迷往她家里打电话,向她请教演唱技巧,有时电话里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关灵凤说:“只要愿意学戏,谁学我都教。我这次被确定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感觉压力很大。我会继续努力,为宣传、传承‘祥符调’作贡献!”

2017年5月27日,关灵凤参加开封首届文化奖章颁奖典礼,获得首届开封文化奖章。

演艺经历

关灵凤剧照1942年考入樊粹庭先生创建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师从常警惕、韩盛岫、张国利等。

1946年豫剧《汉江女》,狮吼豫剧团创办人樊粹庭专为关灵凤编写的剧目。首演于古都西安,引起轰动,人们开始注意到关灵凤这位青年新秀。

1947年豫剧《羽巾误》,樊粹庭为培养关灵凤又编写的剧目。此剧演出效果极好,已成为剧团与关灵凤的保留剧目。

1948年豫剧《喜荣归》,樊粹庭为打破关灵凤只演青衣的局面,专为她编写的花旦戏。关灵凤已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喜荣归》上演,观众耳目一新,狮吼剧团和关灵凤的知名度均得到提高。

1952年由西安至开封和平戏院演出,一炮轰动古城,被人们称为西京飞到东京的一只金凤凰;同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关灵凤在开封红极一时的时候,一场大病使得她双眼的视力几乎全部丧失,仅右眼微有光感。关灵凤凭着极其顽强的毅力刻苦练习,终于重返舞台,在1956年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1956年豫剧《秦雪梅吊孝》,此戏为“祥符调”经典唱功戏。关灵凤以此剧参赛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获取一等奖。

1982年豫剧《三上轿》,此剧为“祥符调”传统剧目,陈派代表剧目,也是陈素真大师传授关灵凤的启蒙戏。打倒“四人帮”恢复古装戏,关灵凤重新上演。当时在有一千七百多座位的开封大众剧院连演四十七场。观众情绪热烈。第二年关灵凤赴北京演出此剧,更是好评如潮。

1983年豫剧中国唱片公司连续录制《关灵凤唱腔集锦》。此片系参加联合国“残疾人”年会的我国宣传资料片,已在海内外上映。

1985年豫剧《佘太君点将》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已由音像部门录制成磁带和光碟,兄弟剧团多次移植上演。

关灵凤生活照1987年豫剧《樊梨花与薛金莲》(又名《樊梨花征西》),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也是关灵凤最后一出保留剧目。已被多家院团移植演出,并录像录音。

个人作品

1947年 豫剧:《羽巾误》,樊粹庭为培养关灵凤又编写的剧目。

此剧演出效果极好,已成为剧团与关灵凤的保留剧目。

1956年 豫剧:《秦雪梅吊孝》,此戏为“祥符调”经典唱功戏。

关灵凤以此剧参赛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获取一等奖。

1983年 豫剧:中国唱片公司连续录制《关灵凤唱腔集锦》。

此片系参加联合国“残年会人年会年会的我国宣传资料片,已在海内外上映。

1985年 豫剧:《佘太君点将》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

已由音像部门录制成磁带和光碟,兄弟剧团多次移植上演。

1987年 豫剧:《樊梨花与薛金莲》(又名《樊梨花征西》),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也是关灵凤最后一出保留剧目。已被多家院团移植演出,并录像录音。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1:3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73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关灵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