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24 19:30:00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揖”,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从手,篆书形体像手,表示拱手行礼为揖,从咠,咠是口凑近耳说话,表示揖是两手凑拢行礼,“揖”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揖”的字源演变图如下:揖字的字源演变揖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动词拱手行礼make a bow with hands clasped揖客、揖游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水浒全传》
让出,逊主give ground揖让、揖盗开门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大恩,事事谦让,动而固辞。——《汉书》
通“壹”。专一sigle-minded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史记·秦始皇本纪》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伊入切【集韵】【韵会】【正韵】一入切,音挹。【说文】手著胷曰揖。【六书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礼也。【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诗诂】上手当曰厌,谓手厌于胷,引手当曰揖,下手曰拜。【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注】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举之也。【前汉·高帝纪】郦生不拜长揖。【注】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

又【说文】攘也。◎按攘同让。增韵,逊也。前汉王莽传,揖大福之恩。注:揖谓让而不当也。

又进也。【礼·玉藻】进则揖之,退则扬之。【注】揖之谓小俯也。扬之谓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左传·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韵】乙及切,音邑。与挹同。【王禹偁·竹楼记】远吞山光,平揖江濑。

又侧立切,音戢。聚也。【诗·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韵】卽入切【正韵】赍入切,音湒。义同。

又【集韵】籍入切,音集。义同。

又成也。

又与辑通。【史记·秦始皇纪】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前汉·郊祀志】揖五瑞。【注】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与撎同本作揖。

说文解字

攘也。从手咠声。一曰手箸胷曰揖。伊入切。

说文解字注

攘也。攘汲古阁改作让。误。此与下文攘推也相联爲文。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爲土揖。推手小举之爲天揖。推手平之爲时揖也。成十六年。敢肃使者。则若今人之长揖。从手。咠声。伊入切。八部。一曰手箸匈曰揖。此别一义。上言揖以爲让。谓手远于胸。此言手箸于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礼经有揖有厌。厌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厌。推者、推之远胸。引者、引之箸胸。如乡饮酒。主人揖先入。此用推手也。宾厌眔宾。此用引手也。谦若不敢前也。今文厌皆作揖。则今文礼有揖无厌。许君于礼或从古文。或从今文。此手箸胸曰揖。葢于此从今文。不从古文。是以统谓之揖尒。推手引手随宐而用。今人谦让亦兼有此二者。周礼疏、仪礼疏厌或作撎。譌字不可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全清伊入切ʔjep
集韵全清乙兾 (冀)切ʔiɪ
全清即入切tsiep
全清侧立切ʧiep
全清一入切ʔjep
全清乙及切ʔiep
韵略一入切
子入切
增韵即入切
一入切
中原入去齐微全清i
中州入作去声齐微银计切
洪武全清一入切ʔiəp
全清賫入切tsiəp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
jəp
jəp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jəp
南北朝北魏后期北齐jəp
南北朝齐梁陈北周隋jəp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ʔi̯əp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0ǐěp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ʔjep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ʔiɪp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jiəp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ʔǐəp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客家话[梅县腔]jip7[台湾四县腔]jip7[客英字典]jip7[宝安腔]jip7[东莞腔]cap7[陆丰腔]jip8[客语拼音字汇]yib5[海陆腔]rip7[沙头角腔]cip粤语jap1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9: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6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