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24 14:18:24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绊”,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系表意,篆书形体像线或绳,表示捆绑马的绳子;半(bàn)表声,半有分别义,表示分别捆绑马的前后足。形旁简化。本义是捆马足的绳子。引伸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绊”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绊”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绊的字源演变

绊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bàn名词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crupper饰五采之华绊,结
喻阴谋、圈套snare连兄弟
装束,穿戴dress国人之绊。——《
bàn动词羁绊;拘束;束缚tie今绊
用绳子把足系住tie the foot绊脚不羁不绊。——
走路或跑步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stumble绊倒被门槛子绊倒。——《红楼梦》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绊”字头,请参考“絆”字。)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慢切,音半。【说文】马絷也。【玉篇】羁绊也。【增韵】系足曰绊,络首曰羁。【前汉·班固叙传】今吾子已贯仁义之羁绊。

又【韵补】叶彼巷切。【扬雄·交州牧箴】爰自开辟,不羁不绊。周公摄祚,白雄是献。【广韵】绊,同靽。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绊”字头,请参考“絆”字)

马絷也。从糸半声。博幔切

说文解字注

马?也。马部?下曰。马绊也。与此爲转注。小雅。絷之维之。传曰。絷、绊。维、系也。周颂曰。言授之絷。以絷其马。笺云。絷、绊也。按絷谓绳。用此绳亦谓之絷。此凡字之大例。有客其冣明者也。引申爲凡止之偁。从糸。半声。博幔切。十四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 全清博慢(漫)切puɑn
集韵 全清博漫切puɑn
韵略      愽漫切 
增韵      愽漫切 
中原 去声寒山   全清 puan
 去声桓欢   全清 puɔn
中州 去声寒山     邦慢切 
 去声桓欢     邦幔切 
洪武   全清博漫切puon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
   uan
   uan
南北朝齐梁陈北周隋寒桓  wɑn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  puɑn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  puɑn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  puɑn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  puân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  puɑn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粤语bun6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4:1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4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