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圆田螺在武汉地区的生殖季节自3月中旬至11月底;其中以5—6月份产螺达高峰;(2)雌螺长至壳高36—37毫米时开始繁殖子代。(3)在自然种群中;中国圆田螺每雌每年平均产螺达50—60个.(4)初生仔螺(壳高7毫米)死亡率最大;高达50%以上。(5)刚出生的中国圆田螺雌体;经过几个月正常生长;当年开始或至次年开春部可繁殖后代。
外形
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田螺
软体部分
分为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外套膜包着整个内脏囊,田螺在正常的生活情况下,头与足部伸出壳口外。头部圆柱状,其前端有一个突出的吻,口位于吻的前端腹面,吻的基部两侧有一对较长的触角,雌性田螺两个触角左右对称同形,雄性田螺两个触角不对称,右触角短粗,卷曲成了交接器。每个触角基部的外侧突起上有一个黑色眼点。头部后方两侧的皮肤,皱褶卷缩成水管,左侧的是入水管,右侧的是出水管,足位于头部腹面后方,是一个大型的肌肉质爬行器官和吸附器官,足伸展开时,前端圆弧形,后端尖圆形。
田螺田螺主要摄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mg/L时,它们摄食不振;1.5mg/L时,开始死亡。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死。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寿命一般为雌性四五年、雄性两三年,仔螺前三四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年后基本不再生长。
田螺雌雄异体,两性异形,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有触角形态雌性田螺两个触角左右对称同形;雄性田螺两个触角不对称,右触角短而粗,向右内弯曲特化成交配器官(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自然水域一般雌多雄少。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成熟的卵在输卵管顶端与精子相遇受精,受精卵在母螺的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仔,每年3~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接着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交配行为一般在白天进行,交配时间长者可达12小时,仔螺大多于夜间产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初生仔螺壳高4~7mm,生长一年后,性腺发育成熟。在生殖期,雌螺子宫中常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仔螺。
田螺养殖场的选址
田螺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生物,疾病较少,只要水资源丰富清洁,排灌方便,本地绝大多数的稻田都可以经改造后进行田螺养殖。但是富含铁和硫的土质的稻田是不宜进行田螺养殖的,因为富含铁的土质其铁含量较高,养出来的田螺外壳如铁锈般不好看,肉质也有可能如铁锈一样。同样富含硫的土质养殖出来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费者肯定对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于田螺产品的销售。因此养殖场址的选择应避开富含铁和硫土质的稻田即可。
稻田的改造
为了提高产量和便于管理,养殖田螺的稻田至少需要667m以上,多个小块的稻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联合饲养,共同投入,由专人管理,利润平分。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由于稻田泥土松软,水分含量高,因此泥土铺上田基必须大力夯实,防止漏水,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水泥砖砌好田基,水泥抹面,这样保水性较强,也更利于今后的养殖管理。田基面宽度约50~100cm,方便人员走动和放置养殖物资。
稻田改造完成后注入30cm深的养殖用水,用生石灰40kg/667m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子及杀灭寄生虫等,顺便检查田基是否有漏水的情况。生石灰消毒保持7d左右可以放水,放水完后重新注入20cm深的新水。
田螺的放养
1、施用有机肥
田螺放养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适量已经熟化的有机肥,如鸡鸭牛猪粪等,一般每667m施有机肥30~50kg,主要是培养池子里的有机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及食物饵料的供应。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小规格的泥鳅苗,作为试水鱼和搭配养殖鱼类。以后视田螺的生长及池塘水质情况继续施用有机肥。
2、田螺种的购买
田螺种可以从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的种苗供应场选购。应选择壳颜色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或砂眼的鲜活种螺。按8~10万个/667m的投放量进行购买种螺。
3、种螺的放养
种螺购买回来后应尽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温差,特别是池塘水较冷时,应将池塘水与田螺桶装水进行混合,温差接近时就可以投入池塘养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维持在1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螺种的投放。
日常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可在池塘里种植水草或水浮莲,供田螺栖息。夏季可在池塘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阴。平时注意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或老鼠洞,严禁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于田螺喜欢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细网制作反向的防逃网。日常的饲料投喂可投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2~3d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田螺的快速生长周期为4个月,每年的5-9月生长发育最快,产量也最高。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加深水位至40~50cm。当池水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田螺会钻入稀泥冬眠,此时池塘也必须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换水,每10~15d换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铺上一层薄一点的稻草起到保温的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越冬。
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cm,一般7~10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并向水体撒一写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待仔螺质量超过10g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人们欢迎,可分批采捕出售。田螺怀胎产仔期为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这一时期应严禁捕售。采捕田螺时,可遵循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原则,选择性捕捞成螺,留养幼螺,并筛选部分母螺,达到自然补种的目的,夏秋季节可在早上、夜间在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竿、草把上捡拾,冬春季节可在晴天中午捡拾。此外,可下池摸捉或将水排干后捡拾。田螺运输非常方便,可用普通的木桶、竹娄盛装,或用编织袋包装。运输过程中避免暴晒,保持田螺湿润即可。
田螺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和维生素A、B1、B2、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是城镇居民喜爱的水产品。
清理第一步:盆中倒入清水水中放入食用盐(适量)、香油(适量),搅拌均匀后倒入田螺,水位高于田螺即可。放到阴凉处让田螺吐泥、排便,每日换水一~二次把水中杂质倒净后重新倒入清水,每次重新注水后需补充食盐和香油。基本上泡两日即可进一步加工。
清理第二部:目测田螺壳表面是否是附着物(淤泥或青苔等)如有附着物需要用小刷子清理干净,清理干净田螺壳表面后用钳子或大剪子把田螺尾部剪掉,一来可以把田螺排泄物大部分清除,二来可以炒制时螺肉更加入味,清理好尾部后用清水冲洗田螺至水内无明显杂物,冲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即可准备炒制。
炒制前准备调料:葱、姜、蒜、干辣椒、料酒、酱油、食盐、鸡精、十三香均适量准备,花椒(20粒)、大料(3~5瓣)香菜(可根据个人喜好准备),切葱花、姜片、蒜片、干辣椒段备炒,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姜、花椒、大料、辣椒爆香后改小火放入田螺后放入料酒炒匀、放入酱油(适当多放)、食盐(适当多放)、十三香(适当少放)改大火炒匀,最后放入蒜片和鸡精翻炒均匀后加盖焖三分钟即可,出锅装盘后撒上香菜即可上桌(不立即食用的可腌制后在放香菜、立即食用会不太入味)。
温馨提示:此菜由于不易入味,建议炒制后连原汤带田螺先装入小盆中至阴凉处腌制五小时以上在食用,食用前最好加热至汤汁烧开,装盘后放入香菜,如腌制过程中汤汁不过田螺需经常翻动。(最好炒制时适当多加入些油或炒制过程中加入适当热水)
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1、血吸虫
2、管圆线虫
3、肝片形吸虫(简称肝吸虫)
4、肺吸虫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2:1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3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