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福建省厦门市下辖区

更新时间:2022-10-24 06:31:14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集美区历史上分属同安县西境和海澄县(县城驻地今漳州龙海海澄镇)三都。

同安最大的河流是东溪,由石浔自然村出海,再向南的一段海峡,称浔江。集美是浔江西岸的末尾,大陆的尽处,因此原先人们称它为“浔尾”、“尽尾”。明朝天启年间当地村民陈文瑞告老返乡,改为“集美”,厦门话中“浔尾”、“尽尾”和“集美”,音基本同,但不通行。

到民国二年后,当地人著名华侨、爱乡老人陈嘉庚回国后逐渐闻名福建等,因此“集美”逐渐驰名海内外,于是“浔尾”、“尽尾”名称逐渐为“集美”所代替。

1950年实行以区辖乡,为海澄县第四区,区公所辖2个乡。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

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西元933年),同安县置县,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部分。

光启元年(885年),淮南光州刺史王绪渡江陷漳州,为王潮所杀。王潮遣王审知引兵围泉州拔之,王潮遂据有漳泉之地。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升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2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

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同安县大同场为其辖地。

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南唐以漳、泉置清源节度使。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厦门)。

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上表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

明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清代开始,同安县隶属福建兴泉永道,清代雍正前,道署驻地在兴化府(今莆田市),雍正中期迁移至泉州府晋江县,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复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同安县(《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署自泉州晋江县再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仍然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大田县)。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特别市。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民国23年1月,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2月,在福建仙游县城设立行政专员第四督察区公署,辖莆田、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6县。翌年秋,专署由仙游县城迁到同安县。直至民国38年,同安县和思明县两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民国25年,第五行政督查专区并入第四行政督查专区(今莆田、永春、德化、大田、惠安县),原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夏明刚继任新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厦门岛沦陷,同安县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6月,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后,对行政公署驻地及特种区作了调整。

民国27年5月,四区公署驻地从同安移至永春;

1945年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民国32年开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9年9月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晋江县,管辖泉州、莆田、厦门。

1950年7月,同安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晋江县,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驻地仍然为晋江县。

1955年第四区改名海沧区,辖境不变。

1956年07月海沧区并乡,设海沧、囷瑶、锦里、石塘、新垵等5乡。

1958年04月撤区并乡,设海沧乡和新垵乡2个乡。

1953年11月原属同安县的集美乡划入厦门市,建制改为镇。

1957年05月同安县又划出灌口区1个镇、12个乡入厦门市。厦门市人民政府将灌口区、集美镇和厦门岛内的禾山区合并,成立郊区,政区面积443.41平方公里。

1958年10月,同安县从晋江专区划出改隶于厦门。

1970年8月,再划归晋江地区。

1973年9月,归隶厦门市至今。

1958年08月原属海澄县(今龙海市)的海沧和新垵两个乡划归厦门市郊区,郊区面积扩大为513.75平方公里。

厦门市集美区空间布局规划图1964年04月设杏林镇,连同杏林公社划归郊区管辖。此时,郊区辖集美、杏林2个镇和前线(禾山)、灌口、杏林、东孚、海沧、后溪6个公社。

1978年09月01日杏林镇和杏林公社从郊区划出,建立杏林区。郊区辖1个镇5个公社。

1984年10月郊区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乡、镇,大队改为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

1986年03月30日禾山乡的吕厝、莲坂2个村改隶开元区。

1987年8月,从厦门市郊区划出禾山乡,更名为集美区。

地理环境

集美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半岛西北面,居闽南金三角中心地段,地处东经117°57′—118°04′,北纬24°25′—24°26′,西北与漳州长泰县交界,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南与海沧区毗邻,东望翔安区,东南由厦门大桥及高集海堤连接厦门半岛,海岸线长约60千米。福厦、厦漳高速公路,鹰厦铁路,319国道、324国道过境,距厦门高崎机场5千米。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水渠、水库点缀其间,海岸线长约60公里。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21℃,年降水量1100毫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1年东孚、后溪2个乡改为镇建制。集美镇撤销原第一、二、三居委会,设11个居委会。

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相继设立非正式两个行政区划的: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规划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是西出厦门港的一个重要平台。

1995年全区面积358.36平方公里,辖5个镇、17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 

1997年,集美镇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岑东、岑西、岑郭、尚南、浔江、盛光、福南、钟楼、海通、义顶、文学11个居委会。

2000年,集美镇改名集美街道。

1997年区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9万,辖3镇,区政府驻集美镇。 

2000年初,集美区辖3个镇。2000年末,撤销集美镇,设立集美街道办事处;从后溪镇划出浒井、孙厝、叶厝、凤林美4个居委会和东安、兑山2个村,设立侨英街道办事处。集美区辖2街道2镇:集美街道、侨英街道、灌口镇、后溪镇。 

2003年0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辖3个街道、3个镇: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林街道、灌口镇、后溪镇、杏林镇。  。

2004年09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91号)批复同意厦门市集美区撤销杏林镇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并调整杏林、杏滨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

(1)撤销杏林镇,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

(2)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后从杏林街道办事处划出日升、三秀、杏堤3个社区归杏滨街道办事处管辖,从杏滨街道办事处划出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归杏林街道办事处管辖。

(3)行政区划调整后,杏林街道办事处辖宁宝、纺织、曾营3个社区和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杏林南路33号。杏滨街道办事处辖日升、三秀、杏堤3个社区和锦园、前场、西滨、马銮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杏林南路12号。集美区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集美街道、杏林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30个行政村、22个社区。

区划详情

2012年,集美区辖2镇4街,共21个行政村、36个社区居委会: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林街道、杏滨街道、灌口镇、后溪镇、第二农场、省天马种猪场、天马华侨农场、坂头防护林场。

名称下辖
侨英街道下辖6个社区(浒井社区、叶厝社区、凤林美社区、孙厝社区、东安社区、兑山社区)
杏滨街道下辖8个社区(锦鹤社区、日东社区、三秀社区、马銮社区、西滨社区、前场社区、锦园社区、康城社区)
集美街道下辖5个社区(银亭社区、岑东社区、岑西社区、浔江社区、盛光社区)
杏林街道下辖8个社区(宁宝社区、纺织社区、曾营社区、杏北社区、高浦社区、杏林社区、西亭社区、内林社区)
灌口镇下辖6个社区12个村(第一社区、第二社区、铁山社区、双乐社区、黄庄社区、上头亭社区、李林村、东辉村、陈井村、上塘村、顶许村、三社村、田头村、坑内村、深青村、浦林村、双岭村、井城村)
后溪镇下辖3个区9个村(新村社区、英村社区、三兴社区、前进村、溪西村、后溪村、仑上村、崎沟村、后垵村、东宅村、岩内村、黄地村)

人口民族

2017年(计生统计年度),集美区总人口742549人(厦门会晤前流动人口大清查数据),其中户籍人口275638人、流入人口466911人;出生17910人,其中户籍人口5898人、流入人口12012人;

2021年5月,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集美区常住人口为1036987人。

经济

综述

说到集美的经济,自上世纪50年代杏林工业区的建设开始,再到集美、杏林两大国家台商投资区、灌口机械工业集中区的相继发展,集美一直以工业“底子厚”著称。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38.63亿元,增长10.02%;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增长4.95%;增长19.56%;财政总收入27.06亿元,增长25.2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32.63%;

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2018年集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财政总收入123.2亿元,增长9.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4.58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和9.7%。 

集美商务区

2019年,集美区地区生产总值789.37亿元,增长7.7%;2019年,全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89亿元,增长9.6%; 

2020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22.4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总量3.08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总量400.1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总量419.23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0.4:48.6:51.0。 

2020年,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45亿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0.16亿元,增长5.99%。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30.81亿元,增长3.43%,其中增值税8亿元,增长3.73%;企业所得税4.20亿元,下降0.08%;个人所得税2.79亿元,增长28.24%;土地增值税12.34亿元,增长1.26%。 

2020全年财政支出78.23亿元,增长15.07%。其中教育支出21.32亿元,增长16.1%;科学技术支出2.75亿元,增长4.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54亿元,增长29.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1亿元,下降1.6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23亿元,增长22.25%。

2020全年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5713人,促进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72人;开展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1553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776人次,本地失业人员培训777人次。

2021年,集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876.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48.4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24.24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51.2:48.4。

集美鳌园

第一产业

推行“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4家,注册入股金额22109.8万元,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四是抓好农业品牌建设。形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特色农产品专业村37个,特色农产品30多种,无公害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申请注册商标20个。 

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原则,集美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业、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服务业和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 

2020年6月12日,为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难,改善小规模分散生产环境,推进辖区新农村经济发展,由集美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的“集美区果蔬经济促进会”正式成立。 

20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18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0.02亿元,下降9.3%;牧业产值0.83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0.29亿元,下降2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24.4%。 

202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6万亩,比上年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0.3万亩,下降1%,粮食总产量0.12万吨,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2.9万亩,增长6.8%,蔬菜总产量4.8万吨,增长7.4%;水果总产量2.98万吨,增长2.8%。肉类总产量0.16万吨,增长10%;蛋品总产量864吨,增长16.3%;奶类总产量129吨,增长139%。至年末,全区家禽存栏数46万只,增长24%,家禽累计出栏数114万只,增长8.6%。 

第二产业

经济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逐步向内外销并重转变。机械行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产值突破200亿元,金龙礼宾车、金龙轻客、玉柴一期、松芝空调等15个项目顺利投产,厦工20家配套企业顺利建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3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市级科技计划,31家企业新认定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7个科研项目成功对接,总投资额6.12亿元。新增中国名牌产品企业1家、福建名牌产品企业20家、厦门优质品牌企业7家;新增10件省级著名商标、13件市级著名商标。内资企业发展上新水平,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53%,同比增长16.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2.1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52家,引进了新乘钨钢、三达科技、银华机械等一批符合产业导向、行业带动明显的项目,宝德立光电、晖耀光电、多科莫太阳能等35个项目抓紧投建。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6家,全年实现增加值303.14亿元,增长6.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86.26亿元,增长6.8%。亿元以上企业16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27.64亿元,增长9.6%。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19家,实现产值608.04亿元,增长8.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1.3%,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大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67.13亿元,159.71亿元、146.26亿元,分别增长14.4%、6.1%、10.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28.89亿元,产销率为86.7%。出口交货值352.77亿元,增长0.1%。

建筑业

2020年度资质建筑业增加值54.30亿元,比上年下降33.8%。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2.95亿元,增长24.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29.29亿元,增长22.3%;安装工程产值2.76亿元,增长200.0%;当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351.82亿元,下降5.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3.25万平方米,增长34.2%。 

第三产业

产值增幅达19.83%,高出第二产业1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0.91:68.7:30.39调整为0.88:65.82:33.3,现代服务业初显成效。加强组织推动,编制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出台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建立项目协调例会制度,成立区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有序推进服务业发展。重视节庆拉动,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首届中国雕塑大展、首届集美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和多场专业座谈会、推介会,营造出广泛宣传集美、推介集美的良好氛围。着力项目带动,建立服务业项目库,积极推进94个在建、筹建、在谈项目。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 

2018年,集美区软件信息业发展全面提速,软件园三期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东片区研发办公楼、公寓楼超过二百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增至938家。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限上批零增长29.5%,10亿元企业数翻一番,新零售巨头银泰百货开业,尚柏奥特莱斯项目主体基本建成,橙联跨境电商运营总部落户。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星巢越中心投用,熊猫馆运营,铛铛车旅游专线开通,新增2个3A级景区。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全区共接待游客2003.36万人次,增长53.8%;实现旅游收入105.18亿元,增长58.2%。

2018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1016.27亿元,下降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5亿元,增长0.6%。对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辖区重点产业提供融资服务,全年新增金融项目59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5.83万人次,旅游收入76.55亿元,分别增长28.8%和30.5%。 

2019年,集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2亿元,增长12.0%; 

2020年,集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81.13亿元,下降8%。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有25家,实现零售额92.77亿元,净增21.84亿元,增长30.8%;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有16家,实现零售额5.72亿元,净减0.38亿元,下降6.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5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4.44亿元,增长21.4%;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3.4亿元,下降1.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44亿元,下降20.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69亿元,增长105.2%;日用品类零售额4.29亿元,下降4.3%;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0.03亿元,下降82.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06亿元,增长223.9%;化妆品类零售额0.31亿元,下降20%。

2020年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149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48.53亿元,增长3.9%。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9家,与上年比增加7家,实现营业收入112.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2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占服务业总营业收入20.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有110家,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1.16亿元、14.21亿元、3.00亿元、10.83亿元和4.77亿元。

对外经济

2020全年新增外资项目95个,增资项目33个,减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31.6亿元,增长97.6%;实际利用外资15.2亿元,增长109%。

交通

集美区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公铁大桥、厦集海堤三桥一堤使集美与厦门本岛直接贯通。新建的厦门火车站位于集美后溪镇,是福建省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货枢纽。鹰厦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厦漳泉高速公路、319国道、324国道均贯穿集美。区政府所在地的“集美学村”距高崎火车货运站3公里、高崎国际机场5公里、东渡港10公里、海沧港15公里、和平客运码头13公里。

通讯

集美区的通讯网络健全,电话、电报、数据传输、图文传真和国内邮政特快专递,可通世界各地。

有线电视

集美区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较好,地下光纤铺设完备,有线电视服务及时到位。

供水

集美区自来水供应系统完善,水资源丰富,供给充裕,全区日供水量23万吨以上。

供电

集美区境内建有220KV枢纽变电站两座、110KV双回路变电站四座,电源充裕。

供气

集美北部工业区有德国客商投资的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可生产各种工业气体,能满足各类工业企业用气需求。日供2.5万立方米的液化气空混站坐落于集美北部商住区。

污水处理

集美区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7.5万吨,总设计能力达日处理21万吨。

政府服务

集美区政府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有集美形象意识,大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社会氛围,专门建立了为投资者服务的机构:

1、政府行政服务大厅:

由各行政主管部门派驻,在办理投资项目及有关事项审批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二次终结,限时办理”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2、招商服务中心:

提供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考察、评估及投资项目相关手续的办理。

3、机关效能投诉中心:

受理投资者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

社会

教育

集美学村创办至今已有106年历史,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文化底蕴深厚。2003年,厦门市委、政府决定,以集美学村为基础,规划兴建23平方公里的生态文教区,现已汇聚了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14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在校师生20万余人。集美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县区一级行政区域中学校最为集中、拥有学生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集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2007年,集美安排教育基建项目27个,面积23万平方米。新开办2所公办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评估。全国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抽测总分获全市第一,中考六科中五科增幅居全市首位,3所中学获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灌口中学通过省二级达标中学验收,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以全省最高分获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

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统一公办、民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018年,蔡林小学、华锐双语学校开工建设。新开办1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780个。成立集美教育公司,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缓解入园难问题。

截止2020年底,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84所,学年初招生数6.37万人,在校学生数23.4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所,学年初招生数3.6万人,在校学生数12.29万人;普通中等学校23所,学年初招生数1.52万人,在校学生数4.27万人;小学51所,学年初招生数1.25万人,在校学生数6.89万人;幼儿园219所,学年初在园人数3.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年初在校学生93人。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1.6万人。  

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拥有教学及辅助用房271.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33万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活动室)93.7万平方米,增加5.99万平方米,实验室87.4万平方米,减少0.68万平方米,图书室26.4万平方米,增加1.04万平方米。

该区辖内现有高校院所15家,截至2021年底,15所高校院所学生约14万,约占集美区14-35岁常住人口29.5%,是集美重要的青年资源和人才库。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逐渐成为集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为此,集美区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青年工作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地支持青年在集美成长成才,《行动方案》旨在全方位构建起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学习教育、健康成长的友好环境,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更实的“集美机会”,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区发展有机融合、友好互动,为集美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凝聚更强大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科学技术

2012年,集美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102家,这些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集美区也连续七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2020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3家、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7家。全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14家、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1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4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

全区累计专利申请量9829件,专利授权量6791件,其中发明514件、实用新型4764件、外观设计151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2708件。 

文化事业

集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2018年,市图书馆集美新馆开馆,成为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第二届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国际集美节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嘉庚论坛。集美大学、集美中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顺利召开。 

截止2020年底,辖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街道文化站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机”15台。图书馆每周开放59小时,全年365天无休开放,为群众免费提供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等服务,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36.12万册,2020年共借阅图书25.02万册次(其中分馆3.47万册次),全年共接待读者14.37万人次(其中分馆0.83万),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近67场(其中分馆3场),参加读者1.18万人次。

2020年共举办全区性文化活动26场,全区基层文体活动65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文化馆以线上为主,开展了线上公益艺术培训12期、线上战“疫”原创作品宣传43期、线上战“疫”书画展3次、线上周末音乐会等。下半年,根据疫情情况,文化馆陆续开展线下公益艺术培训,围绕国庆、农民丰收节、总分馆制等开展系列的综合文化活动,举办戏曲进社区、学校、爱欣公寓等。全年开展的文艺活动观看达2189000人次。

卫生事业

2009年,挂牌设立厦门第一医院集美分院,启动公共卫生大楼建设,改扩建3个镇街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投入700多万元充实基层医疗设备。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流动人口防疫、妇幼保健网络,设立3个卫生监督派出点,增配18名助理卫生监督员。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区疾控中心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干预能力。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标准,完成区计生服务站、灌口镇计生服务所的改扩建,增配80名计生管理员,在全市率先设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7.84%。出台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15条意见,累计建成20个农村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年收益3327万元;扶持2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2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通过市级认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89人,培训1843人。加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力度,新增参保人员1395人。全区全年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16万余人,参保率达99%。增设3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出台奖励辖区立功受奖现役政策。 

2018年,集美区基层医疗机构全年门诊量突破110万人次,增长24.0%,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医院。家庭医生签约9万人,建成6家医联体。 

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个、门诊部44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11人,其中执业医师1533人,执业助理医师113人,注册护士1558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138张,其中医院2058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80张。

体育

2020年承办了福建省青少年乒乓球巡回赛暨中国乒协国青、国少集训队“德金杯”福建省选拔赛。先后成功举办了2020第三届“嘉庚杯”高校系列羽毛球赛暨第一届高校校友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和2020年全国健身模特锦标赛暨世界健身模特锦标赛选拔赛、2020年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世界健身锦标赛选拔赛、CBBAPRO中国健美健身精英职业联赛(厦门站)比赛。 

社会保障

2018年,继为全区3.86万名老人购买老龄安康险。新增6家农村幸福院,引进高端养老项目“京闽悦府园博温泉康养中心”,开办杏林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00张。 

2020年新增办理养老保险29398人、失业保险32682人、工伤保险30529人。至年末,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8.59万人、37.35万人、37.4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94%、9.59%、8.88%。 

社会福利

2020年,全区累计共有城镇低保家庭672户、7445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1002万元。全年累计发放救助补助44780(户)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3087万元(含低保金),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7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33万元。2020年区慈善、老年福利协会共接收捐赠款728万元,为辖区累计上百万人次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780万元。 

环境保护

2020年,集美区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呈优的天数达224天、良的天数140天、轻度污染2天,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6,比上年改善10.3%,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SO2:0.005mg/m3)与上年持平、一氧化碳(CO:0.7mg/m3)与上年持平、二氧化氮(NO2:0.015mg/m3)下降28.6%、细颗粒物(PM2.5:0.017mg/m3)下降10.5%、颗粒物(PM10:0.031mg/m3)下降18.4%、臭氧(O3:0.126mg/m3)上升2.4%。

城区绿化

截止2020年底,城区建设用地面积80平方公里。拥有公园59个,占地面积39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7.2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3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4.24%;污水集中处理率96.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起、死亡17人,分别下降20%、29.17%,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杏林湾片区、厦门新站片区、环东海域片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厦门新站、沈海高速扩建、中洲路(一期)进展顺利,福厦铁路、厦深铁路动工建设,英环路、海翔大道隧道口至英村段全线贯通。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华夏职业学院、工商旅游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

2007年,集美区完成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规划方案,基本建成悦美—筼筜、大学康城及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一期)等现代住宅小区,集美滨水小区全面动工,永祥新城等18个安置小区进展顺利,许庄、宝华花园2个安置房竣工并交付使用。投资近3000万元绿化城区道路和改造公园景观,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营造生态风景林138.4公顷。投入1000多万元增加运力、优化线路,公交车由33辆增至84辆,区内公交线路由6条增至14条;新建农村客运站点11个,首批出租车投入运营。清理废品收购站(场)351家。坚决打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依法拆除违章建筑977起、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新的违法建设得到进一步遏制。

城市管理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投资1.99亿元建设48个利民项目,重点解决道路畅通、环保治污、美化绿化等问题。完成区域公交规划编制,新增51台公交车辆,开通6条区内公交线路,新建翻建41座公交候车亭;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安装卫星定位报站器和GPS系统,出台服务质量考评办法;落实财政贴补“的士”政策,首批100台出租车顺利投放。交通秩序有新改善,完成“面的”退编善后工作,整治“摩的”“面的”非法营运,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1万起。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镇街巡查、部门执法、考核细化、责任倒查”的工作机制,依法拆除违章建设837起、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

集美新城

2020年2月10日以来,集美新城已累计复工投资额400万以上项目44个(复工率约96%),新增开工项目1个,其中省市重大重点项目100%复工,复产“三高”企业168家。

集美新城形成软件园三期、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园区,扩展教育科研、机械制造和软件信息。集美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00家,集美新城逐步形成以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四大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软件园三期已成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园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称号,现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2家、互联网百强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2家、上市公司24家(其中主板上市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12家,在孵企业及团队数近500家。2019年实现营收246.8亿元,比增40.1%。 

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并投用,已入驻企业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73家,主要有金龙客车、厦工机械、建霖工业等企业,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8.34亿元,比增15.9%。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所有市政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

民政优抚

新农村建设

集美区集美新城区全面完成30个村(居)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500万元。基本完成坑内、顶许、溪西3个市级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东辉、双岭、铁山等13个区级新农村建设,新建文化活动室6个、篮球场14个,自来水入户率达97.4%,累计建成三位一体清洁楼10座、临时垃圾压缩转运站6座。完成11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安全鉴定,实施小龙潭除险加固工程。

2007年,集美区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民入股集体发展经济项目32个,总投资10.13亿元。完成前场、兑山等19个村(居)异地新建规划,编制灌口、后溪13个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347.8万元,全面推进深青、上塘等4个市级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284万元,硬化和改造农村道路42.4千米。首批123户正式搬迁。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7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87.3%。启动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区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支出近20亿元,增长125%。教育“对县督导”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市级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中小学校31个项目的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率居全市首位。公共卫生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3元提高至30元。

2007年,集美区安排近7000万元对综治、平安治安工作和政法部门“三基”建设的投入,被评为全省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平安区复核。重视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防范,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1项。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有序引导599辆营运“面的”全部退出市场;有力打击非法营运微型面包车761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5万件。全面实行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低保家庭子女“两免一补”。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套,参保人数11.5万人,参保率达93.5%。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乡村振兴

2018年,集美区投入4.36亿元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花卉、果蔬等生产基地初步成型,果乐园一期休闲农业项目对外营业。完成田头等3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启动11条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49个交通安全示范村居。全区138个村庄实现截污纳管,55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出水口水质抽检合格率超过90%。建成25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序时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一次成功率100%,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全省第一。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进一步强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53人次。 

公厕改造方面,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集美区已有3座钢构公厕完成主体安装,浒井、孙厝、叶厝、兑山、东安、凤林美社区6个项目已完成形象进度25%。户厕改造方面,集美区共改造户厕73户,其中灌口14户、后溪59户,补助资金共计43800元,已于3月17日前发放到位。

集美区房前屋后整治改造提升工程15个,分别是灌口镇田头村仙景社、洋坑社、枋塘社、大岭社,双岭村张茂社,坑内村杜行社,东辉村文山社,上塘村林尾社,顶许村顶许社;后溪镇溪西村坂山社、长房社、上厝社、后溪尾社、下梧社,后溪村街路社以及杏滨街道古厝周边房前屋后整治提升工程。

集美全区42个村居扎实推进村庄房前屋后整治,做好“路边、水边、房边”处理,发动村民实施房前屋后“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落实门前“三包”,打造美丽庭院。

同时,集美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清洁整治,确保落实“三清一改”任务。根据42个村居实际,该区共投入36辆密闭式垃圾运输车,第一季度垃圾处理量46661.5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后溪、灌口、杏林、杏滨、侨英环卫站于3月23日至3月29日开展农村陈年垃圾、大件垃圾专项清理行动,累计出动950余人次,清理垃圾140余吨。

此外,集美全区共有68个村庄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已完工并运行。侨英街道浒井、孙厝、叶厝、兑山、东安、凤林美社区分别立项污水收集纳管完善工程,其中兑山社区杏林湾路北侧西珩村道迁改工程已竣工,主要是硬化及扩建村道与排水改造。

旅游

厦门园博园集美区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旅居海外的侨胞有六万多人。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年旅游人数近百万人次。全球最大的水上“园博园”座落于集美。

厦门园博园、龙谷山庄、双龙潭景区、厦门南顺鳄鱼园、深青驿遗址、凤山祖庙、白虎岩、皇帝井、苎溪桥、城内旧城遗址、寿石岩、万宝山观光果园、杏林湾钓鱼基地、田厝独木成林、厦门野生动物世界、集美大学、海洋水族馆、集美毛泽东像章馆、集美航天城、龙舟池、南薰楼、延平故垒、李林园、归来园、归来堂、陈嘉庚故居、嘉庚公园、鳌园、圣果院等。

获得荣誉

集美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77。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0月,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06:3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1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集美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