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余天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中国历史的惨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政府大量销毁档案、文书等证据,造成还原历史真实、清算战争责任的困难。而日本社会又特别重视其作为战争“受害者”史料、证据的发掘、保存和利用,强调原子弹给日本造成的灾难,由此模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战争“加害者”的认识。加上中国学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学术成果、文艺作品在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力度、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和判断。
2005年,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除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外,还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军区负责,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雄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二战中国战区和遭受过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中外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成为国家公祭,对于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国家意志、借鉴历史智慧、协调国际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将举行隆重公祭活动;南京市17处丛葬地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悼念活动,一大早很多市民也自发赶到这里,依次献花表示默哀。很多人胸前挂着一个小小的白花,以此来对那场灾难中的同胞表达祭奠和缅怀。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仪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
2018年公祭仪式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习近平出席。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2020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讲话。
2021年12月13日上午8时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升国旗和下半旗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10:01—10:02防空警报鸣响期间,全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绕城公路、高架、隧道)行驶的机动车(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应当停驶鸣笛致哀,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正在从事特种生产作业的人员除外)同时就地默哀,致哀1分钟后恢复正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不仅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也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一种世界记忆。
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存在,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通过多种途径尽力保存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其意正在于表达对历史的尊重、追忆和缅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通过其特定的仪式和空间建构,可将人们带入历史的时空,置身历史的场景,去感受历史的真实,触摸历史的遗存。国家公祭作为一种周期性纪念,是保存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叙述的重要途径。
国家公祭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无疑有助于国际社会建构和保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
法新社报道了本次公祭仪式的主要流程,并援引了习近平的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中国今年提高了相关纪念活动的规格,并以此铭记重要的战时事件,与此同时,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出席纪念仪式,也说明中国正致力唤醒对日本当年野蛮侵略行径的记忆。(美联社评论)
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晋国神社一度引发中日关系紧张,今年中国高调举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要深刻凸显这一象征性标志。(路透社评论)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南京大屠杀被认为是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并列的事件,所谓二战中的三大悲剧,或称“亚洲的奥斯威辛”。而日方往往回避这一历史事实。中国今年首次举行国家公祭,希望能铭记历史,并对国民进行教育。(德国全球新闻评论)
与欧美媒体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国内媒体此次显得安静异常。公祭日前一天(12月12日),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几乎没有报道。日本国内互联网媒体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评论。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04:3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60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