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对拉丁美洲文学有深刻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高潮。主要就是这种影响造成的。博尔赫斯的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流派。这种流派,评论家或称为“极端主义”,或称为“宇宙主义”,或称为“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不管叫什么名称,概括起来,它有四大特点,即:题材的幻想性,主题的哲理性,手法的荒诞性,语言的反复性。
博尔赫斯仅以短篇小说跻身叙事大师之列,这样的作家整个二十世纪数不出几位,除他之外大概只是鲁迅和巴别尔。通常认为,在几乎由商业出版主导的文学世代,像短篇小说这种比较纯粹的写作形式颇难进入大众视野,其实对真正的高手来说写什么都不是问题。博尔赫斯不仅东西短小,写得也不多,一生只写了七十个短篇,可是他却拥有最多的西班牙语读者,而且更将整个世界带入自己的故事迷宫。
要讲艺术风格,博尔赫斯跟鲁迅、巴别尔大相径庭。如果说后二者是以焦灼的眼光来审视世界,那么博尔赫斯倒分明凸现一种玩味人生的意趣。
博尔赫斯自己说过,他写的故事“旨在给人以消遣和感动,不在醒世劝化”(《(布罗迪报告)序言》),这话有点半真半假,他极富智慧和性情的作品充满匪夷所思的幻想,却也总是直指人心。譬如,在《南方》、《第三者》那些作者自己最得意的故事中,叙述的法则往往就是精神与现实的错位,多半是冥顽不化的什么东西把人逼到了死角。大作家注定要完成探讨命运的使命,调侃也好,悲悯也好,其心中自有承载。
这里收录小说五十九篇,分别见诸博尔赫斯的六个小说集,即《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沙之书》(1970)和《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这些篇目也都编入了我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本书没有收录的十一篇作品也许不能说都不重要,取舍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读者通常的阅读口味,也就是说可读性强的篇目都尽量搁 进来了。对于有兴趣作专门研究的读者来说,《博尔赫斯全集》(全五卷)自是必备之书,那是博尔赫斯作品唯一的简体中文版全集,我社仍将继续印行。
本书由王永年、陈泉两位先生翻译。目录中最后四篇(《莎士比亚的记忆》一集)由陈泉译出,其余各篇皆王永年译。
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 |
难以置信的冒名者汤姆·卡斯特罗 |
作恶多端的蒙克·伊斯曼 |
杀人不眨眼的比尔·哈里根 |
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 |
蒙面染工梅尔夫的哈基姆 |
玫瑰角的汉子 |
以上《恶棍列传》 |
通天塔图书馆 |
小径分岔的花园 |
刀疤 |
死亡与 |
秘密的奇迹 |
结局 |
南方 |
以上《虚构集》 |
永生 |
釜底游鱼 |
神学家 |
埃玛·宗兹 |
阿斯特里昂的家 |
另一次死亡 |
扎伊尔 |
神的文字 |
等待 |
门槛旁边的人 |
阿莱夫 |
以上《阿莱夫》 |
第三者 |
小人 |
罗森多·华雷斯的故事 |
遭遇 |
胡安·穆拉尼亚 |
老夫人 |
决斗 |
决斗(另篇) |
瓜亚基尔 |
布罗迪报告 |
以上《布罗迪报告》 |
另一个人 |
乌尔里卡 |
代表大会 |
事犹未了 |
三十教派 |
奇遇之夜 |
镜子与面具 |
翁德尔 |
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 |
贿赂 |
阿韦利诺·阿雷东多 |
圆盘 |
沙之书 |
以上《沙之书》 |
蓝虎 |
帕拉塞尔苏斯的玫瑰 |
莎士比亚的记忆 |
以上《莎士比亚的记忆》 |
对传说或是见诸记载的人物、事件进行“重述”是他驾轻就熟的惯用手法,照他自己说就是“篡改和歪曲别人的故事”(《(恶棍列传)1954年版序言》)。他用这种方式演绎事物的诸多可能,以表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多灾多难,于是时空的多维关系和现实的多重构成渐而抽绎出迷宫式的画卷。“迷宫”和“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里常用的意象,那些接连分岔的路径和多重折射的镜像似乎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无限之意,但这里完全没有那种难以忍受的延宕,倒是花样迭出的变数叫你应接不暇。
颠覆并不只是“重述”,博尔赫斯笔下更有别的套路,譬如《刀疤》以人称转换颠倒英雄与叛徒的身份……这些反向逆求的手法不只使作品平添几分阅读趣味,更是把某些靳固不移的东西重新抖搂了一遍。颠覆,说到底是一种批判意图。在《死亡与指南针》一篇中,博尔赫斯嘲弄世人迷恋规律的文化理念,断案者一味从犹太教的历史暗雾中去推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未料凶犯正是利用那些宗教传说布设迷障,而一切只是始于走错房间的偶然事件。其实,历史未尝不是走错房间之后的将错就错,面对那些因果倒置的文化诠释,博尔赫斯含而不露的微笑中永远带有哲学的沉思。在他最重要的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无限中的偶然便是一个叙述主题,而如此形而上学的探讨竟采用侦探推理的悬疑手法加以表现,不能不说是一桩有趣的文学实验。
令人惊讶的是,饱学多识的博尔赫斯实在没有一点学究气。他不仅将艺术与哲理熔铸一体,也每每将不同体裁和叙述手法熔于一炉,在他眼里小说压根就是一种没有文体界限的东西。在他创作起步的年代,新招迭出的乔伊斯和卡夫卡早已把人耍得一愣一愣,他倒是一眼看穿了人家的家数渊源,所以他能大模大样地绕过现代主义的墙门走得更远。比起那些喧嚣玩世的现代派大师,博尔赫斯总是多了几分优雅与从容。读他的小说,有时恍惚觉出某些十九世纪作家的叙述口吻,如此娓娓而言的典雅之风,不禁让人往心里去追寻往昔的记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男,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作品类别 | 作品名称 | 原文名 | 年份 |
诗歌 | 《红色的旋律》 | Los ritmos rojos | 1918 |
《面前的月亮》 | Luna de enfrente | 1925 | |
《圣马丁札记》 | Cuaderno San Martín | 1929 | |
《另一个,同一个》 | El otro, el mismo | 1964 | |
《铁币》 | La moneda de hierro | 1976 | |
《 | Fervor de Buenos Aires | 1923 | |
《夜晚的故事》 | Historia de la noche | 1977 | |
《 | El oro de los tigres | 1972 | |
散文集 | 《探讨集》 | ||
《我希望的尺度》 | El tamaño de mi esperanza | 1926 | |
散文 | 《什么是佛教?》 | ¿Qué es el budismo? | 1976 |
传记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 ||
论文集 | 《讨论集》 | ||
小说集 | 《恶棍列传》 |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 1935 |
《小径分岔的花园》 | El jardín de nderos que bifurcan | 1944 | |
《虚构集》 | |||
《布罗迪报告》 | El informe de Brodie | 1970 | |
《沙之书》 | El libro de arena | 1975 | |
《 | Libro de sueños | 1976 | |
《阿莱夫》 | El Aleph | 1949 | |
《 | |||
《莎士比亚的记忆》 | La memoria de | 1983 | |
短篇小说 | 《 | La biblioteca de Babel | 1944 |
《环形废墟》 | Las ruinas circulares | 1944 | |
诗歌序言集 | 《深沉的玫瑰》 | Prólogos | 1975 |
诗歌散文集 | 《阿德罗格》 | ||
《影子的颂歌》 | |||
演讲集 | 《 | ||
《七夕》 | Siete noches | 1980 | |
散文评论集 | 《序言集成》 |
博尔赫斯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46至 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当了市场家禽检查员。庇隆过世后,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直到现在;同时,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
本文发布于:2022-10-23 16:3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56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